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常識 > 南京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南京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是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同時也是爲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下面來了解一下南京端午節有一些什麼風俗。

南京端午節食俗

炒五毒

昔日南京百姓有炒“五毒”菜(指銀魚、蝦、茭瓜、韭菜、黑豆腐乾,分別寓意蜈蚣、蠍、虎、蛇、蜘蛛)的食俗,就是通過吃“五毒”菜這一方式意寓劫除所有毒瘟,掃盡一切害人蟲,藉以免除對人體傷害。

吃鴨蛋

老南京的習俗裏,煮糉子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之後,要再吃蘸鹽的熟雞蛋“壓頂”。據說吃端午糉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

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爲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爲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爲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

吃五黃

南京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黃”,即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因5月近黃梅,國人崇尚黃,菜餚應有“五黃”,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除了吃“五黃”以外,到了端午那天,必須吃莧菜,吃了莧菜可以夏天不鬧肚子、腸胃健康。

南京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南京端午節節慶風俗

用艾虎、或道教符圖驅邪

老南京們要在房門特別是新生兒的房門上掛“艾虎”。就是用兩個空雞蛋殼粘在一起,蛋殼上粘些毛髮,畫成虎形,用線系起,下邊再系一串用彩紙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徵五毒踩在虎的腳下;或用一個獨頭蒜系以彩色線,下掛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剛收割的新麥秸編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縷彩穗,叫“麥秸艾虎”。這些艾虎掛在房門上,既是節日點綴,又能辟邪。

正午曬端午燒大蒜

正午時曬端午 體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陽下曬一會,據說能把身上的邪氣曬跑,病曬好。

鴨蛋、鵝蛋在陽光下曬 單吃糉子可不行,還得吃“糉子煮雞蛋”。煮糉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之後,要再吃蘸鹽的熟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糉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糉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的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五月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裏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不能分吃。以燒食獨頭蒜(整頭不分瓣)爲最好,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

傍晚喝雄黃酒

做完各項免災事宜後,全家在一起喝雄黃酒,並把杯底沉澱的雄黃和成糊狀,塗抹在孩子的鼻孔、耳眼和肛門外。傳說昆蟲都怕雄黃,孩子抹了雄黃,夏季毒蟲就不會向體內鑽。喝雄黃酒是端午節活動的高潮。這一天還要用銀魚、韭菜、茭白等在鍋裏炒黑食之,謂之“炒五毒”;或拿黃豆和雄黃同炒,謂之“雄黃豆”,目的在於滅害防病。

賽龍舟

舊時還有“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諺語,至於南京地區端午節期間賽龍舟的活動,至少在明代以前便有記述了。如元末績溪文人舒頔在動盪之餘,衷情詞詠《水龍吟·端午日,寓苧幹作,時四方洶洶,民思太平,而勢未寧也》:“……因想金陵佳麗,鬧秦淮、龍舟稱絕。牙檣錦纜,翠冠珠髻,畫闌羅列。回首丘墟,滿襟塵土,向人空說。且停杯,容我《離騷》細讀,吊羅江月。”明代中葉《南都繁會景物圖》風俗畫卷,還繪有昔人在秦淮河上賽龍舟的情形。昔日南京端午節賽龍舟、泛燈舫盛況蔚爲壯觀,名播遠近。如明萬曆文人張瀚《鬆窗夢語》雲:“競渡惟留都(今南京)爲盛,閩中次之。一舟可容十人,大者可二十人,鼓枻而前,頃刻數裏,往來如飛,以先後爲勝負。”清中文人歐陽兆熊《水窗春囈》亦述:秦淮河畔端午節龍舟競渡時,“遊人尤盛”……不過,賽龍舟活動興衰狀況與南京地區社會起伏發展息息相關,類似的文獻記載也有不少。

南京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第2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