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常識 >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節吃什麼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節吃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地方在端午節這一天都有很多的風俗活動,下面來了解一下福建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水上捉鴨

泉州端午節有個特別的習俗:“水上捉鴨子”,過程十分有趣,先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放一去皮的杉木,越長越佳,杉木上塗以油料,使之潤滑;杉木尾端掛一長形小竹籠,內放一隻活鴨;籠蓋豎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開。活動者保持身體平衡,從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開籠蓋,活動者與活鴨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兒的協助下,抓住活鴨,活鴨即作爲活動獎品。

在捉鴨子過程中,岸上觀衆千百人吶喊助威,歡聲雷動,十分熱鬧。

進獻公婆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糉、扇子進獻公婆。

淹鵝和蛇

長樂等地還在端午日殺鵝和蛇,取其油用鹽淹,供日後遇蚊蟲咬腫等腫痛時用。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節吃什麼

水稻拋房樑

長樂等地農民在田野裏撥回數棵水稻,把這水稻拋在房屋的房樑上,認爲這樣房子不會受白螞蟻等害蟲侵蝕。

糉水洗澡

福州人在煮好糉子後,會把留在鍋裏的水用來洗腳、洗臉、洗身子等據說洗後夏天不會生痱子,不會被蟲咬。

拴“五色線”

在龍巖過端午,大人要給小孩做“四腳狗”。其實這四腳狗和其他地方掛香囊的風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掛的東西不一樣。母親要給兒女做四腳狗,掛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發財。所謂“四腳狗”其實就是布老虎。

龍巖地區還有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的習俗。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分節"

閩侯女婿要在端陽日給岳家送禮,俗稱“分節”。《閩侯縣誌》載:“端午節民間還有‘送節’的習俗,即已出嫁的女兒以豬腳線面爲禮品孝敬父母。此俗主要流行於荊溪、上街、竹岐、白沙、鴻尾、洋裏、大湖、廷坪等山區、半山區鄉鎮。”

走“貢王”

漳州詔安縣數百年來端午節走“貢王”的民俗,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每年端午節,詔安當地人分別從兩廟中擡出“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部將沈世紀、李伯瑤二將的神像出行,環繞北關遊街時,由廟宇燈籠前導,刀斧戈戟羅列雙行,社衆排隊隨後,齊唱原名龍船鼓歌的“貢王歌”。

古井“洗澡”

華安縣仙都鎮大地土樓羣二宜樓內,每年端午節給古井“洗澡”,這是他們延續200多年的習俗。端午節當天中午12點後,清洗者先是拆開古井的地面部分,清洗一片井蓋和兩瓣副井蓋。接着抽乾井水,由一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雜物等。清理完後,還要往井內撒放5斤鹽,以清除異味,接着封上井蓋。

水邊燒焚生辰八字

廈門同安等縣則在端午日午時,寫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送到水邊燒焚,曰“闢瘟”。並用松樹枝、稗谷插於門首,以求避邪求福。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節吃什麼 第2張

唆囉蓮

安海端午有"採蓮"習俗,亦稱"唆囉蓮"。在端午清晨,組成一支由裝扮邋遢的"鋪兵"當嚮導的採蓮隊伍,鋪兵手舉長杆紅旗,四人沿途敲鑼燈鼓,數名男扮女裝的"提花婆",最後面有四人擡具木雕老龍頭壓陣一路如醉似顛。

隊伍行進中,伴隨着“龍王出世除災難啊,唆囉蓮哪,囉連哩囉蓮啦……”的樂曲聲,遊街串巷,頗爲熱鬧,"唆囉蓮"遊過之處,挨家挨戶舞旗拂掃,驅疾避疫,每到一處,主人家要禮施紅包,並燃放鞭炮送其出門,而“提花婆”則回送給主人白玉蘭花或小型木雕龍頭。

“四腳狗”祈平安

龍巖以前過端午,大人要給小孩做“四腳狗”。其實這四腳狗和其他地方掛香囊的風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掛的東西不一樣。母親要給兒女做四腳狗,掛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發財。所謂“四腳狗”其實就是布老虎。

醃製菖蒲

沙縣端午節有醃製菖蒲的習俗,端午節當天採菖蒲根洗淨切片用鹽醃製,以備家中有人夏令腸胃不佳、肚痛時服用。

走橋祈福

在閩東北,歷史傳承一個“走橋祈福”習俗。古橋兩頭長古樹,爲神木,橋廊中或橋岸邊立廟神佑,是一種順風順水的寄盼。除普遍盛行的“三月三”橋會,農曆的端午節,農家還舉村組織走橋活動,有的地方則七夕“量橋”,意在一生平安吉祥。

女婿給老丈人送魚

寧德的端午節風俗特色是節前女婿照例要給岳父母送黃魚,俗稱“送魚”。孃家要給外甥、外甥女送節餅、夏天衣物,俗稱“送節”。端午節這天,左鄰右舍的小孩簇擁到新娶親的人家裏,由新媳婦將五色彩線繫到他們的手腕上,“記節”俗稱。

送瘟神

在建甌民間認爲五月多瘟役,因此舊時每年都要在端午節的傍晚舉行隆重的“送瘟神”活動,祈望驅邪消災。這是全城人共同參加的大型活動,“舟歌”(“舟歌”,是建甌端午之日表演的傳統節目之一。)隊位列其中。領唱、幫唱、伴唱者多達幾十人,肩扛船槳,高聲歌唱。隨着隊伍的行進,平安幸福的美好祝願沿途送進每家每戶……

寫午時聯

在福建泉州端午節這天還會寫午時聯,“午時聯”是用黃色的“雄黃酒”或“黃枝水”書寫,貼聯的。位置僅限於廳門上,張貼的時間爲正午。“午時聯”常用聯語有:“菖蒲驅惡迎喜慶,艾葉避邪保平安”、“端陽艾葉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劍斬千妖”等。

福建端午節吃什麼

喝午時茶

端午當天,人們到山上、田邊等野外採集許多野草樹葉,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葉等混在一起曬乾,收存備用。因爲它是端午節時製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時茶”,它對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都有效果,還能防暑降溫。

蒸起家粿

五月初二福清家家戶戶都做起家粿。“起家尨”即起家粿膨脹起來了,粿炊熟了。起家粿是米粿,糯米發透後磨漿,用白棉布袋裝着壓幹,加入酵母發酵後,做圓餅狀,墊着粿葉蒸熟。因爲粿蒸熟後會膨脹起來,所以命名爲“起家粿”,寓意發家致富。

煎麪餅

福清和平潭都有端午煎麪餅的習俗,用粗麪,即小麥浸在水裏發後,磨成漿,在大鐵鍋裏煎成。麪餅的吃法跟春餅一樣,捲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蟶肉等食 用 。因爲福清方言的“面”與“綿”諧音,有“福壽綿長”的美好祝福在裏面。

蒸“初一糕”

五月初一莆田,田民間做米糕。糕的樣式雖有不同,但製作的原料與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後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徵命名的“薄荷糕”等。

“初五蛋”

莆田人初五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們採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統稱“午時草”。中午,將“午時草”與雞蛋一起煮,味道芳香。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浴後換上夏令新裝,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以圖吉利。

吃煎堆

泉州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麪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端午節之前,泉州一帶正是梅雨季節,雨下個不停,古時據說是天空“漏了”所致。人們盼晴心切,仿效女媧氏煉石補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補天”的民俗。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節吃什麼 第3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