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舌尖2》每週五上桌 一個故事曾改12遍

《舌尖2》每週五上桌 一個故事曾改12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過一年的拍攝製作,央視紀錄頻道自制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在4月18日CCTV1套21:00首播,當日22:00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重播。作爲年度最受矚目紀錄片,也同時作爲央視的金字招牌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自2012年首播後便收穫來自各方的超高評價。日前記者專訪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舌尖1》是表現中國人和食物的關係,而《舌尖2》是通過食物看中國,如果說美食是窗戶的話,那麼我們通過它能夠看到更多中國傳統的東西。 ”

《舌尖2》每週五上桌 一個故事曾改12遍

  談主旨 美食和傳統文化歷史是相通的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主題是中國人和食物的關係,而《舌尖2》是通過食物看中國,兩個紀錄片的主題是可以延續的。 ”這是陳曉卿對他這部得意之作的總體評價。《舌尖2》全片八集,包括《腳步》、《心傳》、《時節》、《家常》、《祕境》、《相逢》、《三餐》以及最後一集《花絮》。陳曉卿說,《舌尖上的中國》肯定是以美食爲主,“在美食之外,《舌尖2》還包含了很多,比如家庭倫理、日常勞作以及2012-2013年的熱點話題,透過美食,觀衆可以看到更有質感的中國。 ”

比第一部進步的是,《舌尖2》是通過食物和人的關係來表現更多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民風以及時代變遷後,當代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繼承。“比如煲湯,我不僅想說湯,還想通過它來表現婆媳之間的關係,後者可能是我更要着重表現的。我希望通過《舌尖2》來告訴大家,美食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它還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紐帶,文明不僅僅是唐詩宋詞,文明還包括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飲食也一樣。 ”陳曉卿希望通過空間上的相逢,帶出食材的相逢,再往後就是歷史線索上的相逢。“舉個例子,你今天在開封吃的小籠包已經不是正統的小籠包,但在杭州還可以找到,他們的包子餡還是很接近宋朝的那個配方,而現在杭州的西湖醋魚和開封的鯉魚燴麪也是有相通的。我想說的是,美食是相通的,人的命運也相通。 ”

據瞭解,《舌尖2》包括了300多種美食,菜量比《舌尖1》遠遠要大得多,而且每一道美食背後都包含了一個主題。陳曉卿介紹說:“比如紅燒肉,用它來講家常菜,就是《家常》這一集,包含了人生、家庭的不同階段,而這幾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美食能夠結合。中國人善於把最平凡的東西做出最極致的味道,這就是中國人生活和創作美食的精髓之所在。”

  談製作 試水周播方式成“小白鼠”

陳曉卿透露,因爲製作週期時間太短,《舌尖1》在表現中國人和食物的關係上並沒有達到淋漓盡致,當時很多想表達的東西都沒能放到片子裏。《舌尖2》實際上是把《舌尖1》的缺失彌補上。另外《舌尖2》還會有很多關於美食的小知識,“比如說:爲什麼乾的香菇比鮮的更好吃?我們會在片中給大家解釋。 ”

製作《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最大的困難其實是飲食差異。南北地區不同的差異給節目組帶來困難比較大,而且在片子裏講多了歷史就會像掉書袋。爲此,片子拍完之後陳曉卿來到安徽農村放給農民看,他要知道觀衆是什麼反應。“結果有的農民看着看着睡着了,也有開始聊天的。 ”但另一場合——陳曉卿給一些朋友們放片的時候,連飯店的服務員都看得忘了上菜了。這讓陳曉卿明白,一部分人可能不是節目的目標。做這樣的節目調研,把陳曉卿和他的團隊折磨得夠嗆:“後期是我把導演們折磨得特別痛苦,能讓他們把一個故事改12遍,甚至到配音、字幕。 ”

現在改成了周播方式,每週一集的頻率讓觀衆倍感不過癮,也勢必對收視率產生影響。陳曉卿解釋說:“我們在開始拍攝的時候,沒有做周播的設計。如果要做的話,應該不是這樣做。肯定要有一個終極懸念,包括臺裏確定改周播之後,我們在結構上做盡可能地調整。我自己起碼沒有這麼強的信心,周播一定要非常強大的自信才能出來。國外的劇都是周播,我們誰要敢周播劇早死八遍了。但我們要做這種嘗試,我也理解臺領導的這種心情。我們可以對抗綜藝節目,我們也開玩笑說自己是‘舌尖上的小白鼠’。 ”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