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舌尖2》引爭議 食物鏡頭太少遭吐槽

《舌尖2》引爭議 食物鏡頭太少遭吐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1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國人“眼淚與口水齊飛”,在熒屏和網絡上創造了空前的觀看奇蹟。時隔兩年,央視重磅推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爲《舌尖2》)。4月18日,央視播出了《舌尖2》第一集《腳步》。有消息稱,首集全國收視率達到了1.572%。首播當晚,“舌尖”躍居微博話題榜首位,引發了不少觀衆熱議,有觀衆表示被片子傳達的鄉愁所打動,也有觀衆認爲美食的畫面不夠豐富,精彩的食物一筆帶過讓人失望。

《舌尖2》引爭議 食物鏡頭太少遭吐槽

  點贊:人情觸動靈魂

“《舌尖2》開篇好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着記憶深處的故鄉。”“從人開始,敘事起興,入眼觀感,入心情感,美食成爲背景,觸動靈魂。”“深夜看這個差點看哭了,那份屬於中國人樸實的人情味兒,纔是中國最珍貴的美味。”“其實,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不是各種美味,而是人情。喜歡‘舌尖’,欣賞美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還能看到廣闊的中國,看到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真正打動人的永遠都不是矯揉造作的詞藻,而是普通老百姓最平凡的生活,這纔是真正紀錄片應該有的樣子。”看完首播,不少網友爲《舌尖2》中滿滿的人文關懷而點贊。

  迴應:分集導演:想透過美食看中國

對於這場“味蕾與鄉愁之爭”,《腳步》導演李勇19日表示,《舌尖2》還是會偏重美食,只是在人物故事、情感表達上更強一些,所以會讓觀衆覺得美食弱了些,“但我覺得《舌尖》不是一個單純的美食節目,我們最終還是想透過美食看中國,看中國人的情感。”《腳步》這一集,表層的是“路菜”,深層的是鄉愁,“再往下看,是變化中的中國,讓我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如果有觀衆能看到這些,是讓我們更開心的事情。”

有網友表示周播的時間拉得太長,一共8集的片子,“從4月播到6月!”李勇稱,國外一些紀錄片採取周播形式已經很長時間,而《舌尖2》是作爲國產紀錄片試水周播,“我們也擔心收視率,但相信能經受住市場和觀衆的考驗,另一方面,這樣也能使話題延續時間更長。”他透露,周播結束後將日播。

  吐槽:食物鏡頭太少

在《腳步》中,50多分鐘的片子,美食數量超過20種,從川渝豆花、秦嶺蜂蜜、山東煎餅,再到湖北房縣小花菇、浙江紅燒望潮等,取景遍佈中國東西南北中,甚至還提到新加坡、法國等海外地區,不少網友認爲找不到重點,“覺得有些像流水賬,轉變得太快!”很多“吃貨”覺得,由於剪輯節奏快,導致《腳步》對食物的呈現不夠豐富,太不過癮,這一集“腳步”“走得太匆忙”。

另外,這些美食背後也呈現了一段段“溫情”故事,既有爲了弟弟上學爬了四個小時樹採蜜的藏族小夥;常年漂泊在外、追逐自由的四川採蜜夫妻,也有跋涉千里收入微薄的麥客;獨居深山的採菌老人以及無法留住父母的留守兒童……不過,這也令有些觀衆認爲,“大量鏡頭分配給奔波四方的人,給食物的鏡頭太少,不給力。”

鏈接

  幕後:找人全憑公共交通工具

在《腳步》開篇,藏族青年白馬徒手攀爬40米高大樹採摘蜂蜜的舉動令人印象深刻,導演李勇爲了真實記錄全過程,用一根繩子綁在自己身上,愣是陪着藏族青年一起在樹上吊了四個多小時。而李勇此前全無戶外攀爬經驗,也從沒有“高空作業”的經歷,爲了拍攝白馬爬樹,白馬的哥哥先爬上旁邊的另一棵高樹,安裝滑輪吊上威亞,然後七八個藏民一塊把李勇拽上了高空。

李勇說,而爲了尋找像白馬一樣的主人公,他在西藏調研20多天,“這個片子最難的就是找人,從前期調研到拍攝到後期剪輯,找人就相當於電視劇裏的演員,如果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物,能有精彩的故事,節目就成功了百分之七八十。”

找人物沒有任何訣竅可言,就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去當地找,而這來源於總導演陳曉卿的調研要求,李勇說,“總導演要求我們要深入當地,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全憑公共交通工具,他(陳曉卿)也不允許我們向當地政府提這種要求,所以我們就打摩的、坐小巴,基本上公共交通工具都坐遍了。”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