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舌尖上的中國2》大劇透 導演講述幕後故事

《舌尖上的中國2》大劇透 導演講述幕後故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隔兩年,央視紀錄頻道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再度登場。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依然定位爲一部美食紀錄片,並將延續第一季的主題,探討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 。150多個人物,300餘種美食,一張張餐桌,講述不同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國2》大劇透 導演講述幕後故事

  新片之變化每一集都有獨立風格,像電影大片一樣

對於等了又等的《舌尖2》,觀衆的期許相當高,原本要在春節就播出的節目爲啥一拖再拖?《舌尖》劇組負責宣傳的王文靜解釋說,“一切都是爲了節目的質量。之所以延期一是因爲新一季延長了拍攝時間,目的是把食物和人物故事拍攝得更生動。二是花了大量時間拍攝的素材,後期團隊在一幀一幀剪輯,很多地方取捨很難。”

《舌尖2》依然定位爲一部美食紀錄片,並將延續第一季的主題,探討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舌尖2》並未按照美食的地域性分集拍攝 ,而是選取了人與美食的關係結構篇章。王文靜表示,新一季攝製組走遍中國大江南北,當中包含150多個人物,300餘種美食,還將範圍延伸到國外,介紹了不少國外美食的歷史淵源,追問其是否有山東美食,她笑着賣上了關子,稱到時候看吧。

記者拿到一份《舌尖2》的宣傳資料,導演陳曉卿闡述了新一季的“核心內容”—《舌尖2》將通過展示人們日常生活中與美食相關的多重側面,描繪與呈現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家族觀念、生活態度。人們收穫、保存、烹飪、生產美食,並在其過程中留存和延續食物所承載的味覺記憶、飲食習俗、文化樣態與家常情感。王文靜介紹說,第二季不僅僅在講食物,而是通過食物背後,揭示社會變遷,展現社會問題,例如環境保護、留守兒童等,也是第二季的一大不同。

據瞭解,《舌尖2》的主創團隊包括30多名成員,分爲8個攝製組,歷時一年,行程40餘萬公里走訪拍攝 150多個地方,其中一道菜最長的拍攝時間,連續花了27個小時。除此之外,第二季運用了更多如高空、水下、顯微等高難度拍攝手法。有時一個幾秒鐘潮汐漲退的鏡頭,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

《舌尖2》每一集都有獨立風格,同時各集之間又有內在的邏輯關係,構成一個統一完整的風格。在剪輯方面更加精細,像電影大片一樣。比如,第二季中有一段講述刀工,畫面呈現出兩種“聲音”,一種是老人彈奏琵琶的聲音,一種是廚師用精湛的刀工切蘿蔔絲的聲音,琴聲 、刀聲互相緊湊穿插 ,琴聲結束,刀也落下,廚師拿起蘿蔔一抖,柱狀瞬間變成了一副絲絲相連的畫面,這樣的安排,有點走“黑幫片”的路線。

  新片之幕後跟拍一對養蜂夫妻,整整70多天

對於幕後的許多故事,《舌尖2》特別製作了一集內容,王文靜介紹說,“除了七集美食節目,第八集特別製作了幕後花絮,就是爲了把拍攝過程完整呈現,比如一些畫面是怎麼拍攝的。”

早前《舌尖1》播出了綏德“黃饃饃”,老黃和“黃饃饃”一起火了,王文靜介紹說,新一季仍會有一些特別的人物。在《舌尖2》的網絡宣傳頁面上,會看到兩個特別的幕後故事,一則是養蜂人,二則是華子魚。

早前導演陳曉卿在新一季推介會上,就曾講述過“養蜂人”的故事 ,他說,“《舌尖2》有一集講蜂蜜,載體就是成都南門一對養蜂夫妻,爲了解他們養蜂的故事,我們整整跟拍了70多天,行程從成都一直到達甘肅山丹一個牧場。這種遊牧式的養蜂方式我小時候見過,那時候就在想他們從哪兒來,將要到哪兒去?看起來比較有哲學的意思,現在有機會把這個事情拍出來,通過食物展現出來,其實也是一種思考個體命運的方式。”

陳曉卿解釋道:“比如拍攝中,我們瞭解到要割出1公斤蜂蜜,蜜蜂需要飛行200萬次,距離可以繞幾圈。蜜蜂非常辛苦,這樣帶着蜜蜂遷徙的養蜂人也非常辛苦,養蜂人大概平均一個月就要搬一次家,每年都要跑遍大半個中國,風餐露宿,人在哪,家就在哪,由此可見,名爲養蜂,但其實過着草原遊牧一樣的生活。通過拍攝,才知道吃到蜂蜜是多麼不容易。除了展示蜂蜜誕生的全過程外,這對生活在帳篷裏、嚮往自由的夫妻,要比食物帶給我們的感動更多一些。”

這次劇組跟拍的這對夫婦生活非常“甜蜜”,兩口子從認識到現在沒有分開過,女主人公說,“我覺得做什麼不重要,只要我們倆在一起,就是最浪漫的事情。”

據介紹,新一季的主人公主要是看報道,平媒上找相關線索,由執行總導演和調研團隊商量、具體落實。

目前《舌尖2》曝光了一部分預告片,從已經上線的預告片中,通過芒種、立秋、霜降等幾個節氣,展現了打造美食的原材料在農人手中經歷四季輪迴生生不息的過程,其中有一部分是關於“華子魚”的片花,雖然只有1分鐘左右,生動地展現了廣袤美麗的草原,快樂的漁民,以及華子魚洄游的壯觀,這一切再配上美好的解說詞,讓人印象深刻。

據介紹,這部分內容是在“貢格爾河”拍攝的,這裏是“華子魚”的溫柔鄉,華子魚是一種隨着時節變化逆流而上產卵的洄游型魚類,由於氣候變化,河道變窄,魚兒今年從這條河道走,明天可能就從那條河道走,漁民有時候要走四五十公里才能找到另一條河道,當地漁民只能人爲地將魚放置到上游,同時把楊胡草插到河道里讓它們排卵。

有關“華子魚”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康熙大帝遠征時來到這片草原,垂釣於此,釣上華子魚後,還採集了白蘑菇、山花椒與華子魚一起烹燒,華子魚鮮美的味道使康熙讚不絕口,並說“吃了這裏的魚,就不想再吃別處的魚了”,以至於康熙返回京城後,還曾多次派人來達裏湖捕魚,晝夜快馬送入京城……

在“華子魚”預告片中有這樣一段話—楊胡草把是華子魚的愛巢,在這裏,草原、魚和人類,是吉祥的一家……這是《舌尖2》的又一特色,除了更豐富的美食之外,更着重講述人與自然、與生靈之間相互依存的默契。

有關“華子魚”這一部分的拍攝 ,是劇組以及導演最難忘的拍攝經歷,因爲近年來因爲各種原因 ,魚類資源枯竭的程度相當嚴重,這給拍攝造成了很多困難,也讓人倍感遺憾。

  新片之觀點讓美食與普通人的生活緊密聯繫

《舌尖上的中國》自2012年播出後,就成爲“吃貨必看”的美食紀錄片,並打敗各種熱播電視劇,它所引發的“美食熱”一時無兩 。據介紹,第一季平均收視率有0.5%,高於同時段的電視劇,最高一集的第4集達到了0.55%的收視率,這個水平已經和BBC的紀錄片差不多。

第二季已播出兩集,吃貨們有些坐不住了,各自表達不同的觀點,有人說“他們學壞了,一週放一集”,也有人說“減肥計劃要泡湯了”,還有人說“誓把裏面提到的都吃一遍”。有網友總結,這部片子這麼受歡迎,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爲吃是人的本性,在這種條件下出現一部拍得這麼漂亮、故事講得這麼好的片子,契合人的需求。

《舌尖2》美食顧問董克平表示,《舌尖2》最大的特色就是把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與情感,通過食物這個載體表現出來。沒有去表現那些奢侈的美食,而是把鏡頭對準了對老百姓來說最平常、最普通的美食,去挖掘美食背後的故事。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