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專家力挺《舌尖2》:“淚水淹沒口水”有何不可

專家力挺《舌尖2》:“淚水淹沒口水”有何不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認爲,將大量承載人文情懷的故事加入《舌尖2》,這種嘗試在商業上有些冒險,然而其中體現的打破類型侷限、追求情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畢竟,“舌尖”想要表達的從來不是單純的美食,而是所有中國人在事物背後感受到的情感共鳴。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第二集《心傳》已在央視播出。第一集《腳步》在上週首播後便獲得了全國網1.572%的收視佳績,這個數字是上一季平均收視率的3倍。

專家力挺《舌尖2》:“淚水淹沒口水”有何不可

儘管如此,《舌尖2》收穫的卻不再是第一季時一邊倒的好評,開播一週來遭遇諸多質疑。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直言,第一集播出後不少媒體在採訪他時希望他爲該片挑刺。

很多觀衆看完第一集後,紛紛感慨“淚水與口水齊飛”。這也成爲人們爭議的焦點。情懷與美食,是否真的不可得兼?

  煽情故事成爲“主菜”?

雖然第一集《腳步》有酥油蜂蜜、樂山豆花、藍山褲帶面、山東大煎餅、廣東潮州春捲等諸多美食坐鎮,但是涉及食材選擇、美食生產過程的內容以及食物的特寫鏡頭被大大削減,讓位於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比如,爲了給外出求學的弟弟準備入學禮物,哥哥爬上40多米高的大樹採集蜂巢、蜂蜜;揹着沉重的養蜂器材、在外追逐花期的養蜂人夫婦,通過一碗豆花找回家鄉與愛情的滋味;留守的苗家女孩將家鄉的魚醬裝入罈子,讓父母帶着家的滋味進城打工;爲了讓女兒嚐鮮,父親耗時多年習得絕技:用5米長的釣竿、6米長的魚線,從10米開外的距離,鉤捕僅5釐米長的跳跳魚……

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在外打拼奔波的人們對於家鄉味道的懷念等內容儘管戳中了很多觀衆的淚點;但對於另一些觀衆來說,期待的是饕餮盛宴,迎來的卻是一波眼淚攻勢,產生的意外和失望也可想而知。有人因此評論說人與故事成了“主菜”,而美食卻淪爲“前菜”和“輔菜”;獨立食評人何偉生評論說,《舌尖2》中人文關懷的含量更高了,但希望它還是《舌尖上的中國》,而不是《舌尖上的中國人》。此外,也有觀衆指出,第一集中30多道佳餚與諸多人物的密集出現,導致鏡頭快速切換以及多重敘事線條重合,讓不少情節無法全面展開,使之直接淪爲抒情的存在。

  情懷追求值得肯定

作爲一名長期研究紀錄片的專業人士,何蘇六認爲,《舌尖2》之所以受到質疑,關鍵在於其中美食與故事比重難以權衡。“在《舌尖1》中,對於美食的呈現更加純粹;而到了第二季,更多的人文附加值被注入其中,從而導致了《舌尖2》在類型的定位上並不如第一季清晰。這樣一來,想看美食與想看故事的觀衆都不怎麼過癮。”

然而,何蘇六卻毫不掩飾對該片的喜愛。在他看來,“舌尖”想要表達的從來不是單純的美食,而是所有中國人在事物背後感受到的情感共鳴。在這一點上,情懷與美食是可以得兼的。與此同時,將大量承載人文情懷的人物故事與命運加入《舌尖2》,這種嘗試在商業上有些冒險,然而其中體現的打破類型侷限、追求情懷的做法值得肯定。“如果說《舌尖1》是緊扣美食紀錄片的類型,在講述飲食文化的同時寄託一定的人文情感的話;《舌尖2》對於情懷的表達慾望則更加突出,顯示了想借人文情懷對紀錄片類型化進行一次糅雜與突圍的勇氣。”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