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愉快地聊天,讓他來教你幾招

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愉快地聊天,讓他來教你幾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恐怕許多父母都要撓頭——還沒有足夠成熟的身體裏,蘊藏着飛速成長並蠢蠢欲動的靈魂,忽晴忽雨、捉摸不定的情緒更像是一張張“生人勿近”的警示牌。

提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恐怕許多父母都要撓頭——還沒有足夠成熟的身體裏,蘊藏着飛速成長並蠢蠢欲動的靈魂,忽晴忽雨、捉摸不定的情緒更像是一張張“生人勿近”的警示牌。

然而,和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就無法愉快地聊天,走得更近了嗎?

一本在製作過程中弄哭了編輯弄哭美編,就連審校老師也“遭殃”的小書似乎靜靜地給出了答案。

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愉快地聊天,讓他來教你幾招

你好,外公 你好,米婭

相比那些情節跌宕起伏、主題扣人心絃的鉅著,這本小書裏“只有”年近八十的老外公和正值青春期的外孫女之間的Email往來。但不僅是作爲編輯的我們喜歡它,德國童書書評專刊《Eselsohr》也曾撰文熱力推薦它。

一本六十頁的小書,能煥發出這麼大的威力,對此我倒是一點也不意外。

首先,該書的作者,寫下了如此動人故事的彼特·赫爾特林是德國最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如今在德國更有一個兒童文學獎項乾脆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赫爾特林從來都善於描畫現實題材,尤其是跟青少年成長相關的生活題材——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真實記錄下成人和孩童一起經歷、共同生活的世界,正是這位老先生的作品吸引人的祕方。同時,生於1933年、現年八十三歲、並育有四個子女的赫爾特林,恐怕本身也已經在生活中對故事裏提及的這種祖孫關係有過不少切身體驗。

其次,這本小書的主題,實則與每個人相關:誰不曾有過充斥着迷茫失落、矛盾糾結的青春期,誰又不曾渴望在那段混亂艱辛的日子裏能夠出現一位像書中這位老外公一樣“懂你”的人。

相信只要看過這本書信體小說,大家會很容易就被主人公米婭的外公圈粉。

這個老外公快八十了,卻還一臉懵懂地聲稱自己不確定“做個老年人到底意味着什麼”。他聯合老伴一起裝瘋賣傻,被外孫女封爲“影帝”。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尊重年輕人以及他們所面對的世界,努力去理解並寬慰剛剛十四歲的外孫女,成爲她迷茫青春期中的指路人。

應該說這位經歷過二戰、大戰過納粹老師、年輕時想必也是條漢子的老外公在與進入青春期的外孫女相處時,表現得可圈可點,他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更是處處值得借鑑學習。

想成爲一個能與孩子愉快地聊天,在精神上也離得很近的人?想直面青春期的困惑與憂愁,找到生活裏真的懂你、能與你坦誠交流的人?

無論你正扮演着怎樣的角色,不妨這就跟着故事裏的老外公學起來吧……

“自黑能圈粉”

這招在親子關係裏一樣管用

和中國傳統文化裏那些威嚴、尤其忌諱在晚輩面前出醜的長者不同,年近八十歲的外公剛登場沒多久就主動向米婭“示弱”:在郵件裏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是怎麼在去聽音樂會的路上被一根木樁絆倒,還針對左半邊身體摔得青紫、只剩右側身體維持原狀的情況,充分自嘲,稱摔成這樣完全可以上臺“一人分飾兩角”。

正如同情商高的明星喜歡在微博上“自黑圈粉”一樣,老外公這一招以退爲進,大大方方讓孩子看到大人在生活中真實的窘態,給孩子一個調轉角色來“數落”大人的機會,實則一下子改變了和孩子對話的姿態,從自上而下變成了輕鬆的比肩而視。

外孫女米婭在給外公的回信裏果然說,“你(外公)就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當心點嗎?”這話聽起來很沒分寸,關切之情卻溢於言表。更妙的是老外公不僅一點不惱,更順勢和米婭討論起什麼纔是“正常”地生活。

在有關“正常生活”的討論中,他那句“十四歲少女的叛逆和八十歲老頭兒的叛逆區別在於,少女由於叛逆而痛苦,老頭兒則用叛逆來取樂”更是一下戳中女孩的心,成功讓孩子把他當成了可以袒露心事的“自己人”。

真正的平等

杜絕倚老賣老開始

中國人喜歡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年輕的父母即便還不夠老,也難免會有那麼幾次,忍不住想要脫口而出“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而故事中,米婭的外公卻非常清楚,倚老賣老毫無用處。在第一封郵件裏,他就開誠佈公地說,“我並非一定要堅守我的經驗,經驗很容易就被現實打敗”。與此類似的金句還有,“你現在有你的問題,我曾經有過我的。‘現在有’和‘曾經有過’之間的差別非常重要——我不想用我的過去來干涉你的現在。”

大家都知道只有真正平等的對話纔會引發奇效,老外公的這些表態顯然就是最好的示範:雖然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時間比你久得多,但我不一定就比你懂得多,我的經歷也無法取代你的經歷,我們甚至很難處處保持一致,不過你現在所面臨的某些狀況,讓我想起了我恰好有過一些類似經歷,如果你願意,不妨來聽聽?

對於年輕人而言,順着這個“臺階”往下走,把“老人言”聽進去,你或許會發現歷史與現在的異曲同工之妙並非真如你所想的那般稀少。

幽默感

還是幽默感

成長於不同年代的人,審美趣味千差萬別似乎是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擱到親子關係裏,這往往成了各種矛盾分歧的根結。在“歷史遺留問題”上彼此說服總是很困難,與其一本正經地爭個面紅耳赤,爲什麼不像米婭的外公那樣用幽默來化解?

對於米婭的音樂品味,外公的評語是這樣的:

“你的音樂真夠特別的,簡直是貝斯彈出的地獄之音。親愛的米婭,是誰製造了這樣的聲音?在這樣的音樂陪伴下,你學習的時候一定文思泉涌吧!”

米婭的回覆一點也不客氣:“你上封信的最後其實是在挖苦我吧?我聽着那個噪音學得可好了。”

在始終保持着良好溝通的前提下,以這樣輕鬆打趣的形式在彼此之間存留一些無傷大雅的分歧,不僅雙方都不會感到是在互相挖苦,最後老外公甚至由衷地表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你的‘油麪包’(米婭喜歡的樂隊的名字)就是我的‘滾石’。”

怎麼樣,是不是一方面覺得外公的品味其實不俗,另外也深深感動,感動一個快八十的老頭並沒有一上來就對年輕人的流行文化一味打壓,而是試着用自己對“滾石”的熱情去理解了孩子熱衷的“醫生和油麪包”樂隊。

永遠不要回避真正的問題

扭曲的親子關係裏,我們總會發現一些使錯了勁的父母:在無傷大雅的問題上斤斤計較,在關鍵問題上卻附和妥協。

出現此種情況的癥結還是在於,你真的瞭解現在的年輕人嗎,對於他們而言到底什麼纔是真正的問題?

德國青少年研究專家克勞斯·胡勒爾曼[ Klaus Hurrelmann ]曾在2010年公佈的研究報告中總結,從外表看,現在的青少年又酷又自信,但他們的內心其實脆弱無比。

這本六十頁的小書與時俱進地展現了年輕人內心的困惑,書中的米婭非常符合專家對時下年輕人的總結。

例如米婭曾兩次在臉書上被朋友惡意中傷,第一次她選擇了轉學,第二次則直接動手打了造謠者,這兩次相似的事件明明讓她的內心感到無比受傷,但她表面上卻始終一副很強硬的樣子,僅僅只在寫給外公的郵件中極其細微地透露了內心的傷痕。對於這樣的米婭,外公除了寬慰,也給出直截了當的建議:“我只能建議你離開那愚蠢的臉書。(……)你們嘗試的那種生活不屬於你們。”

再例如,當米婭雖然是出於好意,卻辜負了好友的信任時,明明心裏在意得要命,卻在寫給外公的信裏說着“無所謂”。面對這樣的米婭,外公也沒有要爲她開脫的意思,而是告訴她,面對自己的錯誤,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無所謂不能解決問題,(……)你只是在欺騙自己,讓自己暫時從這個令人不安的情景中解脫出來。(……)這就是歷史經驗中得到的教誨。”

前後對比,你會發現外公在什麼問題可以開玩笑、什麼問題應該嚴肅認真上非常“拎得清”,即便是“板起面孔”說話,也不那麼讓人反感,處於矛盾情緒中的人總能很快從他的勸慰中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紓解。

能夠實現這一結果,自然與他在尊重、平等、保持幽默等方面的累積分不開,他和米婭之間已然存在着一種牢固的精神羈絆。

外公身體上的疾病以及自然衰老,是全書留給米婭最後的考驗。一個既讓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結局,讓我們這些做書的人讀到最後默默紅了眼眶。

然而這小書留下了更多暖意:

之於文中的米婭,曾有一個這樣愛護、理解並尊重她的人陪她走過一小段艱難的人生路,何嘗不是一份愛的饋贈。

之於故事外的每一個大小讀者,假使我們因爲這故事,終於學會如何彼此愛護着、理解着、尊重着一起生活,這不也正是一次由小書得見大道理的美好經歷。

讓我們

彼此尊重、理解、愛護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