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如果我讓孩子自己吃飯,他就喜歡邊吃邊說,說很多話說的非常大聲,常常耽誤吃飯,所以我沒辦法啊,只能喂”。我當時第一反應就問,“你和你家裏人是不是也喜歡邊吃飯邊大聲說話啊?”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如果我讓孩子自己吃飯,他就喜歡邊吃邊說,說很多話說的非常大聲,常常耽誤吃飯,所以我沒辦法啊,只能喂”。我當時第一反應就問,“你和你家裏人是不是也喜歡邊吃飯邊大聲說話啊?” 那位媽媽後來回覆我,“你太神了,我老公和我公公的確喜歡在餐桌上侃大山。我要去和他們說說,謝謝你點醒了我。”

前幾天,我又去參觀了一家幼兒園,其中一個班級,儘管裏面才十幾個孩子,卻感覺亂糟糟,很多孩子都在大叫。而老師試圖要制止孩子們的大聲喧譁,也在扯着嗓子大聲喊,“輕一點,小聲說話!”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我的一位年長的朋友,她的兒子已經20歲了,曾和我說,他兒子可以被評價爲成績一般、體育一般、社交也一般,但唯獨不能被評價爲“沒有教養”。這個評價會讓她非常難過,這無疑是對她十幾年養育的否定。家庭教育唯一可以影響孩子的就是教養。

教養是個很大的詞,但它體現的卻是日常生活裏的點點滴滴,就要先從規則開始。這也是爲什麼我總能聽到很多媽媽和我分享,我給孩子定了規則了啊,但沒用她不聽,我兇她也沒用。這也是我們爲人父母感到十分無力的地方吧,“我知道需要讓孩子有教養守規則,但孩子爲什麼總是不遵守呢?”

想解決這個困惑,我們需要先了解規則是什麼?規則是全體人共同遵守的具體規定。很簡單的一個解釋,如果我們仔細去品味的話,這裏面有兩個關鍵詞:全體人、共同遵守。

而恰恰很多時候,父母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法官”,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規則制定者,而不是平等的共同遵守者。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第2張

這就有了開頭兩則故事裏的家長和老師了,我們知道餐桌禮儀的規則是“吃飯不大聲說話”,於是我們要求孩子這樣做,但父母們侃大山卻是可以的;我們知道教室課堂紀律的規則是“不大聲喧譁”,於是我們要求孩子這樣做,但老師在制止孩子這個行爲時自己就是“大聲喧譁”。

孩子遵守規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過兩個層面:第一步是認識規則,第二步是建立規則意識。而可惜的是,很多家庭教育都停留在了認識規則最淺層的表面,孩子不遵守規則自然一點不奇怪。

“認識規則”,不難理解,要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首先要讓孩子明白有哪些規則,規則的內容是什麼。

但只停留在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當全體人共同遵守每一條規則時,規則才能成爲真正的規則,孩子通過父母遵守規則的行爲來理解規則的含義,這纔是孩子認識規則的第一步,這絕對不是教條式地講道理可以達到的。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第3張

2歲前的小D是不允許看電視的,這是我給她制定的規則,更是我們全家的規則。於是,我們臥室裏的電視拿走了,只要小D在客廳活動的時間,我們全家都不會打開電視,我也戒掉了自己以前吃飯喜歡看視頻的習慣。

光做到以上這些遠遠不夠,更關鍵的是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養成尊重規則的意願和習慣,這纔是真正的內化規則。很多成人自己的規則意識本身就不強,常常需要一個外在約束力。比如出門吃飯會注意餐桌禮儀,在家就隨便的很。

但孩子的認知沒有成熟到可以去體會“家裏”和“外面”的細微差別,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總能看到,在公共場所家長對於各種“熊孩子”的行爲,教訓了似乎也不管用。

這樣情況下的“教訓”只不過是父母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好像是在告訴我們旁觀者,“你看,不是我沒有教養,也不是我不管教孩子。可是我的孩子太頑劣,說不聽啊”。

而真相常常是,父母本身就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則界定,但當環境改變後,他們意識到了外在約束力,這纔開始遵守規則,並且想當然地將這個新的規則強加於孩子。但孩子從未認識這些規則,更加沒有練習過這些規則,他們自然就不會遵守規則。

成人是孩子成長的軟環境,只有當我們自己時刻清晰規則、遵守規則並且有規則意識時,我們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規則,讓孩子真正遵守規則。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第4張

1歲左右的小D當時出現了一不順心就用大叫表示,在家在餐廳在超市,只要不開心了就扯着嗓子大叫。一開始我就一直“猜猜猜”,變着法子給她各種東西卻始終無法滿足她。那段時間很奔潰的,有時實在忍不住了,我在家也對着她一起尖叫。

直到有一天,我發泄完了,告訴自己不能讓這個狀況失控了。我開始反思,意識到如果“希望小D不叫”,那我需要先向她展示“好好說話”是怎麼樣的。於是,她每次尖叫,我就會提醒自己語氣要更加溫柔,我會蹲下來,握住她的手或者抱着她,告訴她,“大叫媽媽不知道你要什麼,你需要用語言或者手勢告訴我你要什麼”。一開始,我教她如何指向自己要的東西,然後也開始教她說特別簡單的發音。

小D大叫的情況當然還是繼續着,但我每次都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她在家大叫,我這麼對待;出門大叫,我還是這麼對待。慢慢地,我發現她儘管還是大叫,但經過提醒開始學會用動作和語言表達了;再慢慢地,我發現她不再大叫了。

這個過程很長,但這就是孩子內化規則的過程。當我第一次不再兇她,不再和她一起大叫,而是告訴她該怎麼做時,我就是在引進規則。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認識規則。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第5張

孩子對於規則的認知是有個過程的,認識規則後,他們需要使用規則、反覆練習、最終內化規則,形成規則意識。

現在每次給小D制定規則時,我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個規則我們自己在遵守嗎?-這讓我和老公一致明確,這個規則是全家的,而不是針對小D的;

這個規則是我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在遵守的嗎?-這提醒我們建立規則意識,隨時隨地言傳身教;

如果以上兩點答案是否定,那爲什麼我卻要求小D呢?-這幫助我精簡了很多規則,抓大放小,也就是我常說的“規則之內給予最大的自由”。而最關鍵的是,我們也藉着這個機會“和孩子一起慢慢變好”。

教養兩字太大,我們先來聊聊孩子爲什麼不守規則 第6張

現在每當小D“熊”的時候,我就會提醒自己三件事:

這個規則是不是全家的,我有沒有明確地告訴過她?如果沒有,那我要做的是幫助她認識規則,建立規則意識;

如果已經告訴過了,那就說明她現在正在練習使用規則,只不過行爲還沒有成熟。

孩子內化規則的過程中,要“對事不對人”。一味地說,“你怎麼這麼不乖不聽話”,並不能幫助孩子明白規則是什麼,只有不斷地提醒她“規則是什麼,她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好掌握規則。

“言傳身教”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只有當我們可以時刻有這個察覺,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法官”,真正做到規則清明,才能讓規則真正落實到孩子身上。

教養這兩個字太大了,先從全家每天都能共同遵守規則開始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