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不和孩子聊聊死亡,遲早得面對!

爲什麼不和孩子聊聊死亡,遲早得面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人死亡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個悲傷的故事,但是這就是人生,誰也沒有辦法決定、評判或者改變些什麼。收到一位媽媽的發來的信息:孩子的姥爺突然去世之後,孩子的過激反應要如何應對的難題。

在春節的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討論,但是我們一直不敢把我們的一些建議在春節那段時間發出來的原因有很多,春節應該是傳統的喜慶,不要給大家增加悲傷和不愉快的感受。

過了正月十五,如今當我們再討論到這個話題時,還是覺得教會孩子面對死亡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爲什麼不和孩子聊聊死亡,遲早得面對!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因爲未來的不可預見性,所以在活着的時候我們才應該更努力、更精彩的活着。

人死後不管是變成幽靈、天上的星星、去了天堂還是極樂世界,他們都已經離去,對孩子來說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認識到這一點,並且儘量減少家人的離去帶給他們的消極、哭泣、悲傷、煩惱的時間。

我們有太多的遺憾,太多的事情來不及完成,太多的想念,太多的不捨得,但是離開的家人不會再回來。

就像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也不會回來一樣。這就是這個世界最美麗也最無情的規律

爲什麼不和孩子聊聊死亡,遲早得面對! 第2張

我們害怕死亡、避諱死亡,就連4這樣的數字在我們看來都很不爽,可是終究有一天,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會面臨這個難題,那麼不如從小就讓你的孩子用客觀的、可參與的、輕鬆的方式來認識死亡。

第一點

和孩子討論去世之後的休息地點

不管你信仰基督教還是佛教,或者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在合適的時機告訴孩子:去世的家人在天上看着他們,去世的家人就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不管我們是在混淆孩子的概念還是認識,在孩子有過激反應的前提下,這能夠減少孩子的失去感。

如果孩子還沒有遇到家人去世的情況,還沒有直面過死亡,家人在合適的時機也可以和孩子多聊關於人死亡之後去哪裏的一些基礎話題。

第二點

藉助繪本和孩子解釋什麼是死亡

和孩子解釋出生容易,解釋死亡難。藉助很多繪本就容易了許多。

比如:《德國兒童情景體驗翻翻書-我從哪裏來》解釋孩子出生的過程

《最親愛的爺爺》是關於死亡的故事,能夠給孩子溫暖的答案;

《爺爺變成了幽靈》也是一本和孩子講述死亡的故事,在表達祖孫情感的同時,用平淡的方法在講述死亡。孩子感受不到死亡的可怕,反而能在書中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更多的是感受到和爺爺之間溫暖的情感。

爲什麼不和孩子聊聊死亡,遲早得面對! 第3張

第三點

機會和孩子用蠟筆畫出天堂的樣子

當我們和孩子有了關於死亡/天堂/西方極樂世界的談話之後,和孩子一起把死後要居住的地方畫出來。

這是個偉大的方式,幫助孩子可視化的瞭解具體的地理位置,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舒服,知道家人去世之後應該在某個安全有趣的地方,這點很重要。

第四點

和孩子更多的在一起,擁抱,

聽音樂幫助孩子緩解

對於很多成年人而言,在遇到家人去世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會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如果父母的表現是這樣的狀態,真的對他們來說太殘忍。

和孩子一起聽一些輕鬆的音樂、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和孩子在一起,音樂能夠幫助成人和孩子度過最艱難的時光。

當遇到家人死亡,我們也應該儘可能的縮短自我療傷的過程,用更積極微笑鼓勵和表揚孩子,這也是孩子最難過的時光。

第五點

有可能組織更多的家庭聚會

不管是否遇到親人去世,組織更多的家庭聚會,讓孩子更多的和爸爸媽媽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員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特別是遇到家裏有人去世,孩子更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成人千萬別自己沉浸在悲傷中忽視孩子的內心需求。

孩子的緊張、不安、眼淚、害怕,我們的溫暖的擁抱和在一起的時間都能幫助孩子消化。

當然,在我們所有人都活着的時間裏,更多的親子互動對孩子真的沒有壞處,不是嗎?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能活多少天,而在於我們如何使用這些日子!

好好活着,珍惜自己,珍惜生命,善待身邊的每一位朋友!

在我們都還活着的時候,珍惜每一天,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人生充實而飽滿,除了教會孩子死亡是人生的過程之外,這才更應該是我們要教會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