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7招幫準媽媽輕鬆擊退孕期水腫

7招幫準媽媽輕鬆擊退孕期水腫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招幫準媽媽輕鬆擊退孕期水腫

生理性水腫——懷孕引起的正常現象

這是大多數準媽媽都會經歷到的,腫脹的手腳在做事和走路時都覺得不方便。所謂“生理性”水腫,主要是由於子宮壓迫造成。增大的子宮,會壓迫從心臟經骨盆到雙腿的血管。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不暢,代謝不良,導致腿部組織體液淤積,水腫的地方多是在腳踝或膝蓋以下處。通常準媽媽在早晨起牀時並不會有明顯的水腫症狀,但在經過白天久站和夜間活動量減少後,大約在晚上睡覺前,水腫症狀就會比較明顯。生理性水腫是不會影響肚子裏寶寶的健康的,而且這種水腫分娩後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所以準媽媽不用擔心。

過胖的“腫”——其實不是腫,而是胖

到了孕中期,準媽媽胃口大開,吸收的營養更全面。如果沒有切實的控制體重,到了孕後期,體重一下增加了不少,整個人看上去像是腫了一圈,實際上是胖了一圈。這樣的準媽媽要注意飲食,不能讓體重增加過多。如果將懷孕的過程每三個月分爲一期,那麼比較適當的體重分配爲:懷孕第一期體重增加2公斤,第二期體重增加5公斤,第三期體重增加5公斤。如果懷孕初期噁心嘔吐很嚴重,那麼體重增加比例爲,第一期爲1公斤,第二期爲5公斤,第三期爲6公斤。整個孕期總計增加12公斤左右。控制好體重增長,這種“腫”是可以避免的。

準媽媽的“胖”比“腫”更需要注意

生理性水腫在寶寶出生後會慢慢消失,也不會影響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但孕期體重增加過多,不僅容易生出“巨嬰”,而且孕期也容易患妊娠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疾病。在產後則容易肥胖,瘦身不容易。所以準媽媽一定要做好孕期的體重控制,可以腫一點,但不能胖太多。

7招幫準媽媽輕鬆擊退孕期水腫 第2張

減輕水腫調整生活習慣

● 側臥比仰臥更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早晨的浮腫。

● 不要坐太久,每一個半小時就要站起來走一走。也要避免久站,站久了也會產生水腫。

● 睡覺墊腳。在白天要儘可能經常地把雙腳擡高、雙腿放平,讓腿部的血液循環通暢,還要經常改換坐立姿勢。到了晚上睡覺前,將自己的腳墊高,對緩解腳部浮腫也有很大的幫助,甚至睡覺時也可以稍稍把腳墊高。

● 給自己選一雙好鞋。浮腫的腳最好選擇柔軟天然材質的軟皮或布鞋,可以有效減少腳的疲勞。沉重而且不透氣的鞋,會使浮腫加重。舒適的鞋沒必要買太大的碼,前或後留有1釐米餘地就可以。鞋底防滑、鞋後跟以2釐米爲好。

● 不要穿太緊的衣物,儘量穿純棉舒適的衣物。衣服太緊,可能會影響血液流通,加重水腫的症狀。

● 溫水泡腳。每天可以用溫水將腳泡一段時間,這樣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效緩解一天來的腳疲勞。如果在泡腳後再進行幾分鐘的腳部按摩,效果會更加的明顯。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泡腳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每次泡腳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即可。

● 足量的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寶寶和準媽媽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新陳代謝,還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

減輕水腫的飲食方式

準媽媽出現水腫的原因剛剛已經解釋了,歸根結底是和懷孕有關。孕期的飲食過鹹或攝入過多鹽,會加重水腫的症狀,所以不建議準媽媽吃太多鹹菜。但並不是說準媽媽不能吃鹽,尤其是已經出現水腫的準媽媽,更不能忌鹽。因爲準媽媽體內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特別是腎臟的過濾功能和排泄功能比較強,鈉的流失也隨之增多。爲了保證準媽媽對鈉的需要量,就不能一點鹽都不攝入。鹽分的不足易導致準媽媽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低鈉的症狀,嚴重時會影響胎兒發育。

推薦幾種清淡又可以消腫的食物:

西瓜富含果糖、維生素C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等到夏天到來的時候,多吃一些應季的西瓜或榨成果汁喝,可減輕水腫。

紅豆、洋蔥、薄荷、大蒜、茄子、芹菜等蔬菜,也是非常好的利尿食物,可以在平時的飲食中合理搭配。魚肉、老鴨等食物,可改善體虛引起的腫脹。

37℃左右的溫水。喝溫水也可以減輕水腫的症狀。

減輕水腫自己做運動

屈膝坐在地上或牀上,用兩隻手捏住左腳,兩手的大拇指觸到腳背。將兩個大拇指並齊,沿兩根腳趾骨的骨縫向下按摩,按摩2~3分鐘後換另一隻腳。盤腿坐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擡起左腳,將右手的4根手指(除大拇指外)從左腳的腳底方向全部插進腳趾縫裏,刺激腳趾縫。做1分鐘左右,換另一隻腳。

TIPS:病態性水腫——真的需要看醫生

“病態性水腫”則由疾病造成,比如妊娠毒血症、腎臟病、心臟病或其他肝臟方面的疾病。這些疾病不僅會對準媽媽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對胎兒的健康也會有危害。病態性水腫的症狀,不僅呈現在下肢部位,雙手、臉部、腹部等都有可能發生。如果用手輕按肌膚時,出現被按處下陷且沒有彈回或者膚色暗藍,那就說明這種水腫不正常,最好去醫院檢查。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