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恢復 > 產後恢復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產後恢復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完孩子後,寶媽們的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除此之外,很多寶媽的身材也會走樣。那麼問題來了,產後恢復期間需要注意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產後恢復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幸福地誕下小寶貝,新媽咪的身體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消耗過大,多數新媽咪臀部鬆垮,腹部鬆弛,甚至咳嗽都會小便失禁。如果聽之任之,身體很容易走形,如何儘快恢復到從前的傲人身材,做一個時尚辣媽,是擺在幾乎所有新媽咪面前的重要課題。

新媽咪產後靜臥,危害多多!

老式“坐月子”,新媽咪是不能到處亂走的,最好整日呆在牀上,其他還有不能洗頭洗澡、開窗通風等。一般來說,新媽咪在自然分娩後,確實需要一定的休息和適當的營養,但禁止活動,並不利於新媽咪恢復身體,反而對健康不利:

1.新媽咪四肢如果缺乏適量活動,會增加形成靜脈血栓的風險。由於產後子宮等處傷口恢復的需要,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處於活躍狀態,以促進血液的凝集和傷口癒合。此時新媽咪就非常有必要運動,以避免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形成,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

2.長時間臥牀容易導致尿瀦留和便祕。分娩後,新媽咪需要通過排尿、排汗等方式恢復到正常的血容量,因此尿量很多,長時間臥牀會讓盆腔受刺激減弱,容易出現排不出尿的情況;胃腸道也同樣需要運動來刺激,以加速腸道功能的恢復,而臥牀休息則容易出現便祕。

3.終日臥牀會增加子宮下垂的風險。對比研究發現,產後運動能夠幫助新媽咪盆底恢復到孕前狀態,而產後缺乏鍛鍊的女性,盆底肌肉則較難完全恢復到孕前狀態,甚至造成子宮脫垂。

產後運動與否,恢復效果大不同

生寶貝不只是把新媽咪折磨得徹底虛脫,身體也會發生極大變化。產前孕媽咪身體各系統都發生了一系列的適應變化: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心臟、肺臟負擔加重,腎臟也略有增大,輸尿管增粗,肌張力減低,蠕動減弱,其他如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寶貝出生後,母體各部分開始向產前狀態恢復,子宮、陰道的創口癒合,子宮縮小,膈肌下降,被拉鬆弛的皮膚、關節、韌帶逐漸恢復正常。

新媽咪們選擇的恢復方式、努力程度不同,恢復的快慢和程度也就千差萬別。於是我們看到,有些新媽咪產後嬌慣自己,懶得動一動,結果身體富態,反應遲鈍,行動不便;有些新媽咪聽取大夫建議,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恢復計劃,並約束自己堅持鍛鍊,結果身材勻稱,神情愉悅,精力充沛,甚至都看不出已經做媽咪了。

產後運動的首要原則:先恢復後瘦身

要想完全恢復到懷孕以前的體重、身材以及激素的分泌水平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產後瘦身應該分爲兩部分,首先是產後身體的恢復,然後纔是減脂。產後身體恢復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新媽咪需要加強身體核心力量的練習(比如腹直肌的恢復,骨盆底肌的練習,掌握正確的身體姿態等)。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運動纔是安全的。

最適合新媽咪的產褥操

新媽咪如果是自然生產,第2天就可以運動了;剖宮產則要到第4天以後。

第1周:

①盆底肌肉運動:產後5天開始收縮陰道及提肛運動,每次3~5分鐘,每天可儘量多做幾次。幫助新媽咪消除漏尿,幫助盆底肌肉韌帶恢復。

②腳踩踏運動:踝部用力將兩腿向上彎,再向下彎,反覆練習。它能改良血液循環,防止腿部腫脹。

③增強腹肌練習:當呼氣時緊縮腹部的肌肉,維持數秒鐘後再放鬆。使新媽咪的腹肌收縮,體形恢復。

④仰臥起坐:順產後第5天開始做,仰臥在牀上,用兩個枕頭撐起頭部及肩部,兩腿彎曲並少許分開,兩臂交叉在腹部,擡起頭部和雙肩時,呼氣並用兩手掌分別輕壓腹部的兩側,保持數分鐘,然後吸氣放鬆。增強腹肌力量,快速恢復體形。

第2周:

①向後彎曲運動:坐直,兩腿彎曲並稍微分開,兩臂在胸前合攏,然後呼氣,骨盆稍向前傾斜,並將身體慢慢向後彎,直到感覺腹部肌肉被拉緊爲止。在你感到舒適的情況下,儘量將這種姿勢保持得長久一些,在保持階段,可以採取正常呼吸方式,然後放鬆,吸氣坐直,準備進行下一次練習。

②向前彎曲運動:仰臥在平面上,雙腿彎曲,雙腳少許分開,雙手靠放在大腿上,呼氣,擡起頭及兩肩,身體向前伸,使雙手儘可能碰到雙膝,如果一開始碰不到也不要緊,繼續做下去,做完吸氣並放鬆。

③側向轉體運動:仰臥在牀上,兩臂平放在身體兩側,兩手掌分別靠攏在兩大腿的外側,頭部微微擡起,身體向左側偏轉,左手滑動到達小腿;再仰臥,然後向右側重複上述動作,左、右兩側各連續2~3次。

產後運動量力而行

鍛鍊時的穿着:由於產後出汗多,故一定要穿着柔軟、寬鬆、吸汗的衣服,根據季節穿衣,千萬防止捂得過多熱量散不出去。

每項運動都要重複多次,但都要以感到舒適爲限度,不可過於勉強。

不宜過早地進行劇烈運動,術後過早進行強度過大的勞動,容易因盆底肌肉鬆弛,造成膀胱膨出或子宮脫垂。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