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教育成本高漲源於育兒觀念變化

教育成本高漲源於育兒觀念變化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不同,養兒花銷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隨着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兒成本高漲,已是不爭的事實。繼“房奴”、“卡奴”之後,“孩奴”一詞在中國的流行,把不少含辛茹苦的父母又狠狠“黑色幽默”了一把。

教育成本高漲源於育兒觀念變化

“父母把你們養育成人,要花多少錢?”這是吉林大學附屬中學給初三學生布置的一道親情作業題。300多份答卷交上來,孩子們自己嚇了一跳:最少的也在50萬元以上,最高的達到130餘萬元。算完這筆賬,有的學生當堂痛哭流涕。

孩子們的計算結果並非不靠譜。早在2005年,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便在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刊物《青年研究》上發表調研報告稱,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大學畢業,父母的直接經濟支出高達48萬元,當然,這還是5年前的數據。

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不同,養兒花銷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隨着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奴”一詞在中國的流行,把不少含辛茹苦的父母又狠狠“黑色幽默”了一把。

奶粉,進口的100多塊錢;拉出來的,要用尿不溼,名牌的又100多塊錢,進出都要錢,整個兒一雙向收費!”對電視劇《蝸居》中的這句臺詞,“80後”的付先生刻骨銘心。

付先生在長春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月收入不到3000元,自去年7月幸福地當上爸爸後,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撲面而來:“到目前爲止,每個月光小孩的花費就得6000多元:買進口奶粉,一個月得2000多元;請保姆,每個月3000元,再加上玩具、衣服、尿不溼……要不是長輩支持,靠我們小兩口還真養不起一個孩子!”

 

付先生的爸爸是一家鋼鐵公司的股東,孩子的日常開支,當爺爺的負擔了一多半。兒子5個月大時,付先生給他報了一個早教班,一年半要兩萬元,加上這筆開支,迄今他們已花在孩子身上7.5萬元。想想今後漫漫長路,付先生壓力重重。

大學輔導員任老師,兒子兩歲半,夫妻倆正爲選幼兒園的事發愁:“想送孩子上個好點的幼兒園,比我們上大學時都貴!像省政府機關幼兒園、師大實驗幼兒園,每個月要1000元,進雙語班,學費還要加倍,照此計算,4年下來,光是交給幼兒園的費用就得9.6萬元!”

吉大附中的王同學,父母都是工人,他每月的支出情況,與家境類似的同學基

本一致:“英語家教300元,奧數班200元,加上餐飲費、交通費和平時購物,一個月怎麼得將近1600元。”按這個數目推算,初、高中唸完,6年要花11萬元。他的同學小楊,列完賬單當場哭了:“因爲媽媽下崗,家裏月收入只有1500元,幾個月來,家裏收支都是負數。”

“雄關漫道真如鐵,高中過後是大學”,刁女士家境還算不錯,自己經商,丈夫在機關工作,可女兒上大學後,家中經濟也明顯感覺緊張:“她在中國傳媒大學讀播音主持專業,每年學費1萬多元,房租1萬多元,生活費每月3000元左右,再加上平時演出的服裝製作,每年花費近6萬元。而我和他爸,平時兩人每月也就花2000多元。”

“在城市,把孩子養到22歲大學畢業,即便是節省的情況下,也需要50萬元左右。”採訪中,所有爲人父母者都幾乎肯定地給出了這個數。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任職的郭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兒子的成長預算:“從出生到滿兩歲,已花銷4.6萬元;今後吃喝穿用住行,每月1200元,20年計29萬元;幼兒園每月1000元,4年4.8萬元;小學到高中,12年正常教育支出6萬元;大學4萬元,合計48.4萬元;加之可能涉及的擇校費、醫藥費等5萬元,總額53.4萬元。”

 

“如果兒子將來讀碩士,加4萬元;如果出國留學,加20萬元;如果算上買房結婚之類費用,再加20萬元(付首期房貸)。把這些都包括在內的話,到兒子基本獨立那一天,我們花在他身上的錢總計可能達到94萬元。”郭先生苦笑:“如果我掙的錢不夠他花的,那麼兒子受罪;如果我掙的錢只夠他花的,老來就是我和他媽受罪了。”

 育兒觀念變化是養育成本高漲的重要推手

“家庭收入的50%都用在孩子身上,不敢輕易跳槽,不敢生病,不敢有任何高消費,孩子就是唯一。”對於高昂的孩奴=一生爲奴……”

實際上,隨着生活水平提高、生育率降低,“育兒成本高漲”

在世界範圍內是普遍現象。不過,在部分發達國家,政府的生育補貼和高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家庭的育兒壓力。據瞭解,在美國,一箇中等家庭每年用於撫育孩子的錢,大約佔家庭稅前年收入的20%左右,而在中國普通工薪家庭,這個比例可能達到35%,甚至50%以上。與此同時,近些年來,中國商品房房價一路飆升,普通家庭經濟支出驟增,生兒育女便愈覺重負。網易2009年年底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八成的中國年輕家長,感到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太大。

刨除物價上漲因素,中國家庭育兒觀念有關。分析受訪家長的育兒支出結構,可以看到,在50萬元這個區間,孩子的生活費約佔3/5,教育費約佔2/5;超過50萬元這一區間的,所增成本大部分是投入到了教育上,此外,還有爲孩子結婚買房的支出。

 

“如今家裏就一個孩子,三代一個寶,總想盡力把最好的給他(她)”,採訪中,記者發現,從奶粉、尿不溼到衣服、玩具,家長大都要選擇“檔次還說得過去的”,而這又直接刺激了相關嬰幼兒消費品價格的上揚。有關資料顯示,多數城市家庭孩子,在出生頭3年,年均花銷達到1.5萬元。

而在教育消費上,家長更是捨得投入。在一些社會早教機構,記者看到,儘管一年的學費動輒上萬元,課堂上仍人滿爲患。抱定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再“天價”的幼兒園也有家長給孩子報名。而等孩子到了入學年齡,父母們又開始不惜重金爲孩子跨學區擇校、報各種輔導班。

“沒辦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將來不是重點大學畢業,找個像樣工作都困難。與其日後讓孩子啃老,不如趁現在年輕能打拼,咬咬牙,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成長條件。”孫先生的話,代表了一批家長的心聲。

孫先生的兒子,6月即將小學畢業,因學區內沒有重點中學,孫先生正發動各種關係想辦法,“實在不行,就只好貸款在重點中學所屬學區內買房”,當然,買房的花銷比擇校費還要高出幾十倍,爲此,孫先生愁得滿嘴起泡。

“不讓擇校了,輔導班恐怕就更火了”,在機關工作的胡女士說,“畢竟優質教育資源分佈還不均衡,對於那些上不了重點校的孩子而言,校內師資不行,只能校外找補。”

胡女士的女兒小學四年級,參加了5個課外班:英語、奧數、演講、舞蹈、鋼琴。每天下午3點,胡女士就要請假接孩子,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各個輔導班之間。“如果現在不學習十八般武藝,將來就會被有十八般武藝的人擠垮!”胡女士常常這樣語重心長地教導孩子。

 

“現今想找到一個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比尋找恐龍還難。”李先生和妻子都在醫院工作,經常值夜班,時間很緊張,目前只能接送孩子上一個週末的英語班,但看到別的孩子都在學特長,他們心裏也很着急:“不報班,孩子不一定落後,但一定不會成爲最優秀的。做家長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而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需要在各方面進行學習和補充。”

“生育數量變化,帶動了育兒觀念的變化。貧困時代,一個家庭有好幾個孩子,家長是粗放式養育。而現今多爲獨生子女,父母視其爲掌上明珠,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都是精細化養育,吃要好的,用要好的,上學更要好的。在奶粉、童裝甲醛超標等事件,使得百姓對國內產品缺乏信任,紛紛購買洋品牌,從而增加了孩奴’,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對孩子加倍愛護、過度付出,既加重了自身負擔,又容易造就出溫室裏的花朵、被寵壞了的一代。”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