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見病原菌

許多化膿菌都能引起本病。但2/3以上患兒是由腦膜炎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三種細菌引起。2個月以下幼嬰和新生兒、以及原發或繼發性免疫缺陷病者,易發生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前者以大腸桿菌最多見,其次如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或產氣桿菌等。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少見病原菌

然而,與國外不同,我國較少發生B組β溶血性鏈球菌顱內感染。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第2張

病原菌感染途徑

1、最常見的途徑是通過血流,即菌血症抵達腦膜微血管。當小兒免疫防禦功能降低時,細菌穿過血腦屏障到達腦膜。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入侵血流,新生兒的皮膚、胃腸道黏膜或臍部也常是感染的侵入門戶。

2、鄰近組織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擴散波及腦膜。

3、與顱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顱骨骨折、皮膚竇道或腦脊髓膜膨出,細菌可因此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第3張

診斷依據

早期診斷是保證患兒獲得早期治療的前提。凡急性發熱起病,並伴有反覆驚厥、意識障礙或顱壓增高表現的嬰幼兒,均應注意本病可能性,應進一步依靠腦脊液檢測確立診斷。然而,對有明顯顱壓增高者,最好先適當降低顱壓後再行腰椎穿刺,以防腰穿後腦疝的發生。

嬰幼兒和不規則治療者臨牀表現常不典型,後者的腦脊液改變也可不明顯,病原學檢查往往陰性,診斷時應仔細詢問病史和詳細體格檢查,結合腦脊液中病原的特異性免疫學檢查及治療後病情轉變,綜合分析後確立診斷。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第4張

鑑別診斷

除化膿菌外,結核桿菌、病毒、真菌等皆可引起腦膜炎,並出現與化腦某些相似的臨牀表現而需注意鑑別。腦脊液檢查,尤其病原學檢查是鑑別診斷的關鍵。

1、結核性腦膜炎需與不規則治療的化腦鑑別。結腦呈亞急性起病,不規則發熱1~2周纔出現腦膜刺激徵、驚厥或意識障礙等表現,或於昏迷前先有顱神經或肢體麻痹。有結核接觸史、PPD陽性或肺部等其他部位結核病竈者支持結核性腦膜炎診斷。腦脊液外觀呈毛玻璃樣,白細胞數多<500×106/L,分類以淋巴細胞爲主,薄膜塗片抗酸染色和結核菌培養可幫助診斷確立。

2、病毒性腦膜炎臨牀表現與化腦相似,感染中毒及神經系統症狀均比化腦輕,病程自限,大多不超過2周。腦脊液清亮,白細胞數0至數百×10/L,淋巴爲主,糖含量正常。腦脊液中特異性抗體和病毒分離有助診斷。

3、隱球菌性腦膜炎臨牀和腦脊液改變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但病情進展可能更緩慢,頭痛等顱壓增高表現更持續和嚴重。診斷有賴腦脊液塗片墨汁染色和培養找到致病真菌。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病原菌 第5張

相關文章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怎麼辦]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是什麼引起的]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併發症和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