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因材施教 中西結合教育有奇效

因材施教 中西結合教育有奇效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人類社會形成之後,一種重要的事業應運而生——教育。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國有傳統發展出來的應試教育和西方看中培養個人能力的素質教育之間究竟存在什麼差異。我們能否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開創出一種更合理更趨於完美的教育模式呢?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看看一位居住在英國的中國媽媽的親子故事和她的育兒經驗。

因材施教 中西結合教育有奇效

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深感教育孩子是門學問。嫁到海外,心繫中華,身處中西文化混合的“複雜”生活背景下,時常會被耳濡目染的不同教育方式而引發感觸。每個父母都是孩子最初的啓蒙老師,也是一生的良師益友,教子方案因人而異,但相同的理念都是要把最優秀的給予我們的孩子。

天不怕,地不怕

其實人都有恐懼感,沒有人真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要隨便給孩子增添恐懼感”這是我的英國婆婆最常說的一句話。生活在英國北部靠海的地方,經常能聽到“狂風大雨”的天氣,雨水多但很少有暴雨雷電。一次正好趕上打雷,Oliver很害怕,婆婆看見了就對他說“那個聲音是天上的大巨人在搬家......”一句話引起了Oliver的興趣,他接着說,“大巨人肯定是和媽媽在玩車呢”婆婆用Oliver能聽懂的語言,將他覺得可怕的事物轉變成一種很可愛而有意思的想象。因爲潮溼的天氣這裏經常能看到蜘蛛。有的蜘蛛個大,腿又細又長。Oliver第一次看到蜘蛛的時候正好趕上婆婆在,她本人比較怕蜘蛛,但是爲了不把自己的恐懼傳給孩子,她鼓起勇氣主動把蜘蛛拿到手上,讓Oliver數它有幾條腿,還故意讓蜘蛛爬到自己的胳膊上,讓Oliver覺得蜘蛛是個很可愛的小東西,沒什麼可怕的。平常很少看到有讓老公害怕的事物,這也可能就是西方的婆婆身教的結果。記得小時候老一輩的人總會說“別動,蟲子咬你”等類似的話,輕易的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害怕起很多事物,以至長大成人後懦手懦腳適應不了生活中的艱苦,知難而退。可見孩子的“膽量”從小就可以開始培養。

退一步,海闊天空

天下的父母都怕孩子受傷害,因此每次看到孩子想要幹那些有高難度的事時,當媽的都難免隨口一句,“去哪幹嘛,該摔着了”。在西方,還是拿婆婆爲例。對待同樣的情況她會經常把那句要說的話放在心裏,而是用眼觀察着孩子,用手保護着,當孩子翻過很高的欄杆,或是幫着她“切”好要做的菜時,對其結果進行鼓勵。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幹成了件很困難的事並得到了媽媽的認可,那對一個幼小心靈來說是一種大大的自信心的膨脹。當然並不是說什麼都讓孩子去做,面對真正的“危險”要堅決說no。這也是爲什麼當我看到Oliver從我家車頂上走過去,在草比他還高的無人的田野裏散步,或是幫着媽媽“煮飯”時(這些都是在有人保護或監督的情況下完成的)也不會感到稀奇。進一步,抑制了好奇心和探險欲的發展;退一步,對重在參與進行了鼓勵,讓孩子瞭解到知難而上的道理,並且增強了母子/女間的感情。因此,如果不是真正的槍林彈雨,不妨退一步,海闊天空,看着孩子得到那份小小幸福我們也會感到很滿足。

尊重不分年齡

國外這點體會最深。再小的孩子別人也會把他當“人”看,這裏很小的孩子言談舉止都少有東方很大孩子的稚氣。當然不是說西方孩子不會天真無邪,不會童言無忌,只是他們接人待物的方式都很成人化。很容易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重,很少會想讓人想到“小屁孩懂什麼”之類的話。Oliver提出的任何問題,婆婆和老公都會給他解釋,從未認爲他是個小孩而敷衍了事搪塞過他。西方的孩子18歲前大部分都利用寒暑假打工掙零用錢或貼補學費。18歲後會自己搬出去住,相對比較獨立,當然哪個國家都有那種剝奪父母血汗錢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孩子同樣需要尊重,言必行,行必果。相對而言,西方人在這方面的教育也很突出。

尊老愛幼是美德

記得小時候,書本里,課堂上,電視裏到處都在宣傳尊老愛幼,爸媽也經常說那是種美德。因此對長輩的尊重和對老人的尊敬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東方國家在這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應該從小就有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對父母長輩的尊重特別重要。這也是爲什麼每次看到Oliver對家人不敬從未妥協過的原因。西方由於各種複雜的社會因素,很多孩子都無法在一個健康幸福的環境下成長,這也是造成和父母感情淡薄的主要原因。很多的父母對孩子好像也“無所謂”,而更注重他們自己的生活。看得越多,就讓我更多次的感嘆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真的是無私的,是全部的,是那麼的深厚。即便離得千山萬水,心總是連在一起,那份愛永遠不會因爲任何小事而質疑,也永遠不會改變。

少兒立身須自強

這麼多年在國外“飄蕩”,經常會看到這邊一些“軟弱”的人爲很多算不上難的事而哭泣。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西方,也許是他們感情豐富,也許是喜怒無常,總之感覺他們很容易被生活擊倒。又要拿婆婆做例子來說明,她每次煮晚飯只能煮一種菜,稍微多一種菜就會覺得很難,無法適應。要是照咱們中國人做菜的方式,快刀斬亂麻,爐子上3鍋齊下,老爸老媽不到一會功夫就搞定了,也從沒聽過他們喊過苦。我經常會對Oliver說不能動不動就哭,要堅強,摔到了有點疼怕什麼,親一下疼就飛走了。東方人更能吃苦耐勞,做人更堅強。同樣是年輕人,那也是爲什麼在中國能看到那麼多事業有爲的智者,而在西方看到的卻是身體健康寧願在街乞討也不願靠勞動養活自己的流浪漢。“勞動最光榮”現在我家的兒歌CD裏還有類似的歌曲。

不管是在世界的哪個地方,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開心的成長。不管是哪種教育方式,總會有利有弊,有則加冕無則改之。作爲父母我們也都是新人,我總認爲時間是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突然想起一首歌,作爲一個結尾,也是一種聲音,來自孩子的心聲……

“愛是什麼,我卻總是搞不懂……

爸爸媽媽,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陪陪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誇誇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抱抱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