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寶寶的性格是天生的嗎 父母需因材施教

寶寶的性格是天生的嗎 父母需因材施教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性格是天生的嗎?孩子的性格是怎麼養成的?性格差異是怎麼造成的呢?父母該怎樣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因材施教?

寶寶間的性格差異源於生命最初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剛出生的嬰兒在性格氣質上並不是一塊白板,完全等由成人來書寫描畫。氣質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它是在人出生時就已經具備的個體差異,也是構成成年人人格特點的基礎。氣質類型包括活躍度、注意力的持續性、孩子感到害怕、憤怒、挫折和幸福的難易程度等。

當遇到意外情形時,約20%的孩子屬於高反應型,會大哭大鬧,當他們長到幼兒階段又會出現“行爲抑制”,即害羞或退縮。成年之後,他們中有1/3可能會變得內向,更容易感到焦慮,但又不屬於焦慮障礙的病症。其他人則傾向於變得注重細節、嚴謹慎重、更警覺,因此通常成爲成功人士。所以這是一種優秀科學家的潛質,當然,這些人很少能成爲聚會核心或政客、推銷員等。

誠然,人格並不是一個人刻板的固定反應模式,它只是設定了一個域,決定着特定情況下你可能做出的特定反應方式。比如,平時害羞的人在家人面前不會害羞;健談的人在大型演講中會顯得有些緊張。所以人格能和智商一樣地有效預測一個人人生中的各種重要事件:婚姻、職業等。

人格的模型在理論界和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中可謂是五花八門,但目前最廣爲接受的人格模型包含了五個維度:經驗開放性、嚴謹性(或責任心)、外向性、隨和性以及情緒穩定性。人格特性隨着個體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穩定性。30歲之後相對穩定,50-70歲之間最穩定。所有上述五個維度的人格特質都表現出很強的遺傳性。

寶寶的性格是天生的嗎 父母需因材施教

各種性格一般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

不過家長不必對孩子相對穩定的性格過於悲觀,大量研究表明,5個人格維度中,只有責任感與工作績效有關。也就是說,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但是沒有絕對的好性格或壞性格。倔強的人雖然難以改變觀點但是在堅持困難的目標上卻又有優勢。只要他們足夠嚴謹和具備責任感,總能找到他們適合和勝任的工作,在社會上獲得立足之地。

我們要讓孩子展示他的自然天性,並學會欣賞他的個人特質:孩子倔強正說明他有毅力,孩子膽小恰好懂得保護自己,孩子容易闖禍天性敢於冒險挑戰自我,孩子有時說謊說明他不願讓父母失望……如果懂得辯證地看待孩子的性格,看到孩子天性中的卓越品質,我們就賦予了孩子充分調動自己潛質的能力。

你接納孩子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執着;你排斥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倔強;你包容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謹慎,你牴觸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溫吞;你喜歡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機智,你討厭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取巧。你愛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謙卑,你若不愛他的性格,就會覺得他是懦弱;你心情好,就會覺得他是活潑,你心情糟,就會覺得他是頑劣。其實環境和孩子都沒變,只是有時候我們看孩子的角度不對。

我們常把孩子哭鬧、任性定義爲要挾和挑釁,而去批評或懲罰,實是搞反了“因果”。孩子的行爲是一種結果,是對我們教養他的方式和態度的迴應,是藉此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解讀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和動機:是尋求關注、權力,還是缺乏力量,渴望表達?等等,去解決那個“因”——這些因的密碼都深藏在孩子的天性中,每個孩子千差萬別,這才造就了每個獨特的孩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機器化工業產品。

後天環境和教育也會影響孩子性格

人類進入核心家庭的模式在整個人類史上時間並不長。在人類大部分的進化史中,兒童都是由社羣來共同撫養的,但是人類世界的性格依然千差萬別。另外,同卵雙胞胎即使在同一家庭長大,成年後的性格也顯著不同,其人格相似度也並不高於分開長大的同卵雙胞胎。這些都說明環境經驗對人格只有很少的影響,甚至沒有影響。其實,基因與環境是交互作用來影響人格的,同樣的環境對於不同基因的孩子影響也不同。而且隨着年齡增長,孩子自主根據天性選擇環境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會更加強化其天性表現。

焦慮性氣質的孩子更適合用溫和的養育方式來發展同情心;活動過度和衝動的孩子對養育方式的敏感程度也高於其他類型的孩子。所以即使在同一家庭,對不同氣質的孩子的合適養育方式也會有所差異——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養育方式影響人格的最明顯的研究來自於動物實驗,那些經常舔舐幼崽的母鼠養育的孩子很少會膽怯,也更願意向外探索。即使是養母較多舔舐梳理,實驗結果也是如此。

小結

總之,養育孩子不是把孩子變成你希望的那個人,而是一個幫助孩子發現如何發現自己,並培養自己獨特能力、興趣愛好,以及與外部世界相適應的過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