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孩子交朋友 干涉還是放手

孩子交朋友 干涉還是放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環境和同伴對孩子的社會化有很大影響。正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楮。不少父母擔心,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父母是否應該引導孩子擇友?

孩子交朋友 干涉還是放手

我們今天的文章,即來討論孩子的交友問題。

我在微信後臺常會收到下面這些問題。親愛的朋友們也可以試着想一想,遇到下面這些情況,你會干涉孩子交友嗎?

情景一:

我女兒29個月了,有個39個月的女孩最近總來和她玩,她們在一起玩了幾天我發現那個女孩非常任性,還特別愛哭,小孩特別愛模仿,我怕我女兒也變成 那樣,所以我不想讓她和那個女孩玩,但那女孩特別纏着我女兒,我怎麼都躲不開她,我又怕過分阻止她們來往影響我女兒的社交能力,請問我該怎麼辦?

情景二:

我的孩子4歲了,女孩,外向。我們平時教育的還可以,習慣也比較好。她喜歡交朋友,但是現在我感覺有的孩子缺點毛病特別多,和他們一起玩,怕其他孩子把不好的習慣傳染給她,這種擔心多餘嗎?她該怎樣選朋友呢?

情景三:

我女兒已經讀三年級了。她很容易就跟其他小朋友變熟,在學校也有很多朋友。但是現在隨着孩子越來越大,我也漸漸有些擔心了,怕她在學校交一些可能比 較調皮的朋友。想起自己小時候,我父母也經常跟我說,不要跟成績不好的玩。我當時還很鄙視他們這個想法,但是到現在我也有這樣的想法了哦,很希望她多跟成 績好的小朋友玩,不知道其他父母們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另外,我到底要不要干涉孩子交朋友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在上了幼兒園之後,會越來越有同伴交往的需求,也逐漸對身邊的小朋友有了親疏遠近,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孩子對 “朋友”的概念的確是從“與朋友做相同的事”開始。就像媽媽所說的,孩子喜歡模仿同伴的行爲。能夠理解,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身邊都是“好的榜樣”,來學習和 影響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的行爲習慣。而若身邊有“壞榜樣”就希望儘量幫助孩子屏蔽。

但事實上你會發現,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無論你如何費心盡力地給孩子挑選學校、挑選班級、甚至挑選朋友,孩子的身邊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夥伴。有 的好靜,有的好動,有的聽話禮貌,有的調皮任性。你想要一直給孩子做選擇、爲孩子屏蔽掉“不好”的夥伴和影響並不是長久之計。一味對同伴、環境進行抱怨和 焦慮,並非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應該擺正心態,從積極的方面看問題。

與其把“罪責”推到“不好”的同伴身上,不如有效給孩子立規矩

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與同伴的遊戲多是平行遊戲,就是各玩各的,真正意義上的同伴交往和相互影響其實很少。稍大一點,孩子會需要真正的同伴互動,與 小夥伴一起活動、一起遊戲。而這個時期,孩子的認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雖然無法和成人相比,但孩子絕對不是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傾向,完全簡單地、不 假思索地模仿他人行爲的。

總的來說,家長所擔心的“被帶壞”的情況發生,往往並不是完全由於孩子間不良行爲的“模仿”。更多是由於孩子強大的好奇心、探索欲與自我控制能力不 匹配造成。孩子正處在習慣和規則建立的時期,內心的秩序規則還未建立牢固。孩子有時做出一些家長認爲“出格”或“以前都很乖不會這樣”的事情來,也許是因 爲孩子太興奮和好奇而忘記規則了,或者頭腦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規則。不能完全把“罪責”推卸到“不好”的同伴身上。

從這一點上說,父母平日有效地給孩子立規矩,同時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才能真正從根上預防孩子的“行爲出格”。

尊重孩子的朋友,並適度表明自己的傾向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交友傾向,選擇自己欣賞的、與自己脾氣、性格合得來的小夥伴作爲自己的好朋友。這個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與孩 子一起發掘小夥伴的優點和長處。比如跟孩子聊一聊“爲什麼你更喜歡XX小朋友啊?”“XX小朋友是不是很有禮貌?很愛幫助別人?…”“媽媽也喜歡XX小朋 友,因爲媽媽覺得TA…”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受到父母的引導,知道哪些是好的品質和行爲,自己應該模仿和學習。

即使是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不好的行爲習慣,也不要完全抱着“那個孩子不好,我不要我的孩子跟TA來往”這樣的想法。既然是孩子喜歡的好朋 友,不妨瞭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許你並不像自己的孩子那麼全面瞭解他們的好朋友。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即使朋友有缺點,也可以通過與自己孩子 討論、比較,適度跟孩子表明你的看法,排除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從多角度觀察和評價一個人,不侷限於某個方面就武斷地否定別人,而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別人的優點上。這是家長自己應該首先做到的,也是應該逐漸引導孩子做到的。

不要給孩子限定小圈子,鼓勵孩子與更多的夥伴交往。

雖然每位家長都承認,應該讓孩子增廣見聞,應該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環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幫助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免不了想要爲孩子劃定一個小圈子,建造一個小溫室。凡遇到自己認爲“不好”的孩子,就會想要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對方玩、儘量離對方遠點…

這麼做,容易引導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有更多功利的原則和想法。有些孩子則可能充滿迷茫,逐漸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朋友、跟朋友相處。還有一些孩子出於逆反 心理,偷偷與父母認爲“不好”的朋友密切來往。總之,父母這樣的“良苦用心”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社會化,反而會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行爲和同伴關係建 立,對他們的心理髮展產生不利影響。

有研究表明,與不同發展水平和成長經歷的同伴進行遊戲的孩子,具有更好的包容性,能夠理解和體諒別人的心理狀態,具有更強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因此,父母在孩子交友方面還是不主導,多鼓勵、少限定爲好。

孩子正處在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學習社會行爲規則和社會交往技巧的關鍵期。多鼓勵、少限定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形成清晰一致的行爲標準。

鼓勵孩子形成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在同伴交往中發揮自己的積極影響力

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正處在活躍發展的時期,對一切事物、一切行爲事件都感到新鮮好奇。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和模仿他人合作、互助等好的親社會行爲。孩 子會通過他的觀察瞭解到,哪些行爲是符合社會期望的,會受到讚揚和鼓勵的;哪些行爲是不被喜歡的,可能會受到批評和指責的。在這樣的生活實踐中,孩子會逐 漸學習、推理,形成自己內在的行爲規則和道德約束。

當孩子的身邊出現一些孩子有“不好”的行爲。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自己正面的言行影響同伴,這樣不僅對同伴的行爲有所影響,也爲孩子提供了一次明辨是 非、抵禦不良影響的機會。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規範自己的言行、明確並遵守自己的準則。同時增強了孩子自己在同伴中的影響力和自信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