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孩子不會交朋友?三招搞定!

孩子不會交朋友?三招搞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父母都有這個擔心,孩子都2歲多了,或者是已經上幼兒園了,但人際交往方面還是很膽怯陌生。荀子曾說:“人之生不能無羣。”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有與人交往的要求,這是一種本能的需要。

讓孩子有勇氣主動交際

孩子不會交朋友?三招搞定!

首先應該承認,每個孩子天生的性格特質不同,有的孩子從小就主動大方,有的孩子卻總是比較害羞靦腆。其次,還有一類孩子比較特殊,在家裏很活潑健談,出門或者在陌生環境裏則會顯得比較沉默,或者是出現面紅耳赤、口齒不清等現象,這通常不是性格原因,而是鍛鍊不夠導致的勇氣不足。

怎麼培養孩子主動交際的勇氣呢?無論是性格因素還是鍛鍊因素所致,以下兩條都是最基本的培養法則:

1、增強孩子自信心

自信有了,底氣足了,自然有利於推動孩子的人際交往。關於這一點的具體做法,大家可以去查閱我之前寶貝情商系列專題文章的第三篇“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公衆號“精英父母幫”裏回覆244收看)。這裏我只提醒大家一點,千萬記住,不要在內心給孩子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更不能當孩子面把這些字眼說出來。

這些標籤,不但對孩子的改善毫無幫助,還只會加深孩子的心理投射,認爲自己真的就是天生這樣,無法改變,從而更加不敢也不願與人交往。家長永遠要記住,你對孩子的評價是什麼,孩子最後就真的會變成什麼。因此,越是膽小的孩子,越要經常鼓勵、及時表揚他的每一點進步,而不是批評他的膽小。

2、提供儘可能多的鍛鍊機會

如果孩子缺少與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交往的機會,久而久之,再活潑的孩子也會變得膽小起來。你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外面的聚會,也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能更放鬆地學習與人交往,你可以在一邊觀察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改善。

另外,也要注意善於利用平常生活中的一切細節來給予孩子機會。比如有客人來訪時,讓孩子幫忙開門,迎接客人。電話鈴響時,鼓勵孩子幫忙去接。因爲網購的便利性,我日常的很多消費都是網購,所以快遞到家的頻率是很高的。我每次都會利用這個機會,教會孩子與快遞人員打招呼,包括“叔叔好,謝謝叔叔,再見”之類。幾次下來,孩子膽子就很大了,只要一開門,她就會自己主動跑到門邊去打招呼。

如果你提供機會孩子依舊害怕,記得先做好示範,比如見到其他小朋友,你可以先蹲下向對方問好,然後鼓勵孩子模仿你的言行。

讓孩子有興趣喜歡交際

孩子不會交朋友?三招搞定! 第2張

1、啓發孩子留意身邊的人和事

經常問孩子一些關於他身邊小夥伴的具體問題,比如“早餐時誰坐你對面?”“今天和毛毛聊了些什麼?”“今天和誰一起玩了?玩的什麼?”“碰到這樣的事情你覺得他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這些問題會讓孩子有意識地去留意和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進而產生交往的興趣。

2、引導孩子感受到人際交往的快樂

女兒有一個很好的小朋友叫瑞瑞,經常會分享玩具給她。所以我經常會在她外出玩耍回家後問她:“今天見到瑞瑞姐姐了嗎?玩得開心嗎?瑞瑞姐姐把她的玩具分享給你,對你好不好?那你下次有了玩具和好吃的要不要給瑞瑞姐姐呢?我們下次請她來家裏玩好不好?”

這樣提問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人際交往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增強交際的興趣。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更大一點,引導就可以更簡單直接一些,比如讓孩子分享她今天和小夥伴在一起的一些開心事,或者是他如何與別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你只要快樂地聆聽,偶爾不失時機地認可一句:“哇,你有一個多麼棒的好朋友啊!有朋友做起事來就是方便!”

3、家長要敢於突破和完善自身性格

孩子對人際關係的感受,最早是從與照顧他的人之間的鏈接開始的,通常是媽媽和爸爸等。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反應敏感及時,孩子就會認爲這個世界是安全可信賴的,自然就會喜歡與人相處。相反,如果父母因爲自身性格原因對孩子的反應遲鈍冷淡,常常拒絕或忽視孩子的需求,他就會認爲這個世界是不可信任不好把握的,也就不願意與人交往了。

因此,要讓孩子喜歡與人交往,關鍵還在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父母自身性格比較內向或冷淡的,一定要敢於突破和完善自己,給孩子足夠的熱情和關愛,幫助孩子建立起對人際的安全感。尤其是爸爸一定不能缺位,因爲通常爸爸會比較豁達和激情,這對點燃孩子與人交往的熱情十分有利。

讓孩子有能力掌控交際

孩子不會交朋友?三招搞定! 第3張

1、學會禮貌用語

有禮貌的孩子人見人愛,孩子的交際能力,是從掌握最基本的禮貌用語開始的。像“你好、謝謝、再見、請、不客氣、對不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我們做朋友吧!”這類常用的詞句,在孩子1歲左右開始說話之後,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反覆教導和訓練孩子,可以通過繪本、故事、遊戲模擬等生動活潑的方式來進行。

2、遵守人際規則,培養公德心

很多不受歡迎甚至被同伴拒絕的孩子,往往是因爲他們不懂得人際交往的規則。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給孩子制訂明確的人際規則,教導孩子遵守,並逐步由淺入深,由少到多。

吃飯往往是教養的開始,你可以先從一些基本的吃飯規則開始教導孩子,比如不可以大聲說話和吵鬧、人沒到齊不能開吃、不能獨佔自己愛吃的菜、夾菜時不能挑肥揀瘦、吃完飯要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離席要和大家道別“我吃完了,大家慢慢吃”等。等孩子習慣了這些,再逐步過渡到分享、輪流、協商、合作等更復雜的規則。這些規則一旦被孩子經過實踐養成習慣,就會逐漸內化形成穩定的能力,從而自如地運用到人際交往當中。

人際規則的最高境界,在我看來就是“公德心”,潤物細無聲,能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讓別人覺得舒服,避免給別人帶來麻煩和不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父母做起、從家裏抓起。父母要以身作則,家庭內部也要講究公德。

雖然是一家人,但家庭內部也有公共和私有區域之分。在自己房間裏可以隨意活動,但不能發出太大聲音如聽音樂,在大家共享的空間裏要遵守共同的規則,爲他人着想。比如,進他人房間要先敲門,動用別人物品要先徵求意見,用完馬桶要衝水,洗完澡後地板要順手拖幹以免下一個人進來滑倒等,這些都是基本的公德心原則。

如果父母能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人”而不是不懂事的“小孩”,自己帶頭做到這些,同時適當溝通讓孩子明白這些規則背後的緣由,孩子自然就會耳濡目染,心中就會有別人,懂得爲別人着想,從而成爲一個真正有公德心的人。

3、學會欣賞不同的人

現在的孩子往往在家裏享受着全家人的讚美,卻不一定懂得如何去欣賞別人。在交往中,孩子也總會本能地對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你正好可以藉此來引導孩子換位思考,既然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和認可,對方必然也會這樣想,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去欣賞別人、讚美別人。

你可以經常問問孩子,他的小夥伴身上都有哪些優點、特長,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使孩子意識到同伴交往也是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

同時,你還可以努力爲孩子創造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背景、不同職業的人直接交往的機會,並給出一些積極的建議。交往的人越多、越複雜,越有利於孩子人際能力的發展。

4、學會真誠迴應與付出

有個男人很有善心,每次都給自家附近一個乞丐十塊錢,持續了兩年。兩年後,他開始只給五塊錢。十天後,乞丐終於忍不住問:“你以前都給十塊,怎麼現在只給五塊啦?”男人說:“因爲我結婚啦!”乞丐頓時大怒,啪的一巴掌打過去:“他媽的,你竟然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這可不光是個笑話,他背後蘊藏着深厚的心理祕密。社會人際交往的本質是互惠性,單向的付出往往會造成另一方的過度依賴,久而久之就會以爲別人幫他是天經地義的事,進而忽略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就像這個乞丐,不但不知感恩,竟然還把本就是別人的錢當做了自己的錢。

家長們要注意了,這個原理對於孩子同樣適用。所以,在關懷和照顧孩子的同時,你也要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迴應你的付出,幫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媽媽拎購物袋,幫爸爸倒水,幫家裏人擺擺拖鞋,給爺爺奶奶捶捶背等,這樣一來,孩子自然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和迴應別人的付出。

除了迴應別人的付出,你也要教會孩子主動爲別人付出,學會真誠地去關心、照顧和幫助他人。提醒孩子隨時注意觀察其他小朋友,如果有人出現了麻煩,可以主動提供幫助。比如別人搬不動東西時去擡一下,有人摔到了去扶起來,玩具不見了去幫忙找一找,有人哭了去安慰下等。

5、學會處理人際矛盾

家長都希望孩子與小夥伴一直和平相處,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而且人際矛盾與衝突恰恰是孩子發展交際能力的重要時機。是妥協還是堅持,用什麼辦法說服對方、達成共識,這些問題都會激活孩子的人際思維與技能。

所以,只要沒危及生命安全,孩子之間的矛盾,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協商和化解。你要做的,不是讓孩子迴避,更不是直接代辦,而是儘量“忽略”,鼓勵孩子自己去積極面對,不斷嘗試調整方法與思路,尋求矛盾的化解。

比如,當孩子向你抱怨其他小孩不肯輪流分享玩具時,你可以鼓勵他“你自己去找他說出你的想法和要求!”也許孩子一開始並不成功,沒關係,你可以啓發他“是不是剛纔說話語氣不太好?那你換個更有禮貌的方式試試?”

當然,有時候孩子嘗試幾次均未解決問題,你就可以給出一些更直接的建議。而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有矛盾很正常,因爲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想法不同,做法和說法自然也就不同,你覺得別人和你不一樣,別人還覺得你和他不一樣呢!我們要做的,是儘量求同存異,小事情小矛盾儘量包容化解,而不是斤斤計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