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四季養生 > 秋季進補的7大原則和3大誤區

秋季進補的7大原則和3大誤區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季是個乾燥的季節,應該注意潤肺養顏。秋季也是個適宜進補的季節,如何調理飲食更加滋養呢?看看小編總結的秋季滋養的七大原則和三個誤區吧。

 秋季滋養的七大原則

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着您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應做好養生保健工作。

秋季進補的7大原則和3大誤區

1、“朝喝鹽水晚喝蜜”

秋季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2、潤肺去躁

秋季應注意潤肺去燥,宜食烏骨雞、豬肺、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葡萄、菠菜、梨等,忌吃含辣椒、大蔥、生薑、肉桂等辛辣燥熱食品。秋季進補可食用兔肉、甲魚、鴨肉、鯽魚、墨魚等,不宜食用狗肉、羊肉、帶魚、鱔魚等食物。

 3、宜練氣功調養肺氣

秋季最宜練氣功調養肺氣,秋季煩躁最易犯肺傷津。秋季養生,不妨常練氣功,能調養肺氣,預防感冒。氣功利於治療肺部諸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在秋季可多練。

4、“少辛多酸”

秋季養生宜“少辛多酸”,常吃番茄、檸檬、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此外,還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銀耳、山藥等滋陰潤肺的食物。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及油炸食物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

  5、少寒涼食物與瓜果

立秋之後應儘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6、重視精神調養

秋季養生要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因此,預防秋燥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秋天適當早起,起牀前適當懶牀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運動後要及時擦乾或換衣物

在運動後要及時擦乾或換衣物,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溼氣鬱留體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

  秋季滋養的三大誤區

健康飲食,不但能夠提供人體必備的營養物質,還會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因此很多人在微寒的秋季都會選擇進補,讓身體更強壯,足以面對寒冷的到來。但是,若滋補方式出錯,常常會得不償失哦!下面就來看看滋補常見的誤區吧,以後要避免咯!

  誤區一:秋不食姜

根據中醫理論,生薑辛溫無毒,歸五臟,益脾胃,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等等。現代醫學認爲,生薑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薑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功能,還有抗菌作用;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然而,生薑的好處雖然多,吃起來也有不少講究,季節和時間就是其中之一。由於生薑屬辛辣之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薑爲宜。所謂“夜不食姜”,則主要是因爲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

不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對待,當有病需要用姜時應照常用,如秋季治風寒咳嗽經常用姜。中醫認爲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雖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生薑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另外,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爲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誤區二:秋瓜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進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症狀。這主要是因爲,夏天大量食瓜已經讓人的脾胃處於虛弱狀態,加之天氣轉涼,吃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自然會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腸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羣尤其要注意。“秋瓜壞肚”,提醒的是在秋天裏瓜類水果要少吃,但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只要不過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

另外,秋天裏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適當多吃的。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爲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總之,市民在挑選水果時應儘量選擇當季的水果,順着大自然的節氣吃當令的水果,最符合人體脾胃的運化。

誤區三:貼秋膘

立秋之後,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其中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所以叫“貼秋膘”。

但貼秋膘也要講究科學搭配。經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於頻飲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另外,貼秋膘也要分人。天氣轉涼,人們食慾大增,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秋季容易出現口乾脣焦等秋燥症候,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蓮子、茯苓餅、芡實、山藥等。

  食補應清補

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乾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爲主,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藥: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溼、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蔔、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蔘、沙蔘、枸杞子、何首烏等。

小提示: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蔘、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去燥養肺藥膳推薦

秋天空氣溼度小,風力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體汗液蒸發很快,容易造成身體水分的大量丟失,這就是所謂的“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現向大家推薦幾款以百合爲主要原料的藥膳,經常食用,可遠離秋燥的困擾。

百合粥:取百合30克,洗淨切碎,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米爛湯稠,加冰糖適量,早晚溫熱服食。此粥具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秋季肺燥。

玉合蘋果湯:玉竹、百合各30克,陳皮6克,大棗10枚,蘋果3個。將前4味洗淨,蘋果去皮核切片,共煮湯,加冰糖適量,飲湯食百合、蘋果、大棗等。此湯具有補陰潤燥、生津止渴、清心安神等功效,主治秋季皮膚乾燥、口乾咽燥、便祕等症狀。

玉合沙蔘飲:取玉竹、沙蔘、百合各30克,洗淨加水適量煎湯,取汁加冰糖適量調服。此湯適用於秋季咽乾口燥、皮膚乾燥、乾咳咽痛等症狀。

百合蓮子粥:取幹百合、蓮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將蓮子清洗乾淨,置於水中泡發。幹百合、粳米分別淘洗乾淨後,與蓮子一同放於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待快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成。用此法制作的百合蓮子粥,稠且香甜,味美爽口,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等功效。

百玉二冬粥:百合25克,玉竹、天冬、麥冬各10克,粳米100克,蜂蜜適量。百玉二冬洗淨(若是鮮品應加倍),加適量清水,小火煮沸30分鐘(鮮品煮20分鐘)後取汁。藥汁同粳米共入鍋中,再加適量水,旺火5分鐘改用小火,煮至米爛即可。加適量蜂蜜溫熱食用,對肺燥乾咳、口乾津傷、皮膚粗糙乾燥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