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中國曆代取名趣談

中國曆代取名趣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爲孩子起名的過程中,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取名字的思路和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回望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姓名,不少都烙下了時代的印記。姓名折射出不同時期的審美風尚,閃耀着鮮明的時代特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爲你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名字,供增長見識,拓展思路

中國曆代取名趣談

在爲孩子起名的過程中,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取名字的思路和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回望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姓名,不少都烙下了時代的印記。姓名折射出不同時期的審美風尚,閃耀着鮮明的時代特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爲你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名字,供增長見識,拓展思路。

原始時期的人名特徵

人本無名,這說的原始時代。

最初的洪荒年代,人類和白雲間的飛鳥,綠樹中的走獸,清波里的游魚一樣,無名無姓,混沌未開。

要單獨存活,困難重重。作爲一種社會性動物,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不斷強化社會組織系統,每個人都成爲社會一員。

原始社會,人類組成了族羣,生產、生活、彼此打鬥,以爭奪生存空間。那時的人們還不會使用抽象的名字,常常以實物來標識自己和族羣,什麼動物啦、植物啦、礦產啦、天象等等,大多數圖騰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原始社會,圖騰可以說就是名字。以咱們炎黃子孫爲例,黃帝族羣最初的名稱是有熊族,炎帝族羣最初爲羊人族,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西羌族。這些在《史記》中都有記載。

先秦時期的人名特徵

中國社會,有據可考的個人姓名歷史,可追溯到周代。

那個時期,風尚質樸,取名多按照人的身體特徵、出生時狀況、周圍相關物體等,不求文雅,不避俗字俗事,沒多少講究。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出生時,頭顱有些異樣:頭頂低窪而周圍隆起,似山丘之狀,故其父母爲他取名爲丘。

還有晉成公,堂堂一國君主,名字卻叫“黑臀”,皆因其出生時屁股上有好大一塊烏青胎記而得名。鄭莊公,名字“寤生”,意思是倒着生出來的,即腳先出來、頭後出來的那種難產。魯恆公的兒子,生日與父王同日,取名爲“同”。

縱觀周代至秦時期的人名,和《詩經》一樣,洋溢着一派淳樸天然、隨意清新的曠野之風。

 

兩漢魏晉時期的人名特徵

到了漢朝,人們的文學意識日漸覺醒,取名開始講究字眼,追求寓意,寄託人生的理想和抱負。

西漢時期,是“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局面,人們希望建功立業,進取心強。翻開史書,西漢許多戰將的名字,“安國、安世、充國、定國、闢疆、廣漢&rd

quo;等不時跳入眼簾。

如西漢名將趙充國,其父取名時,取義“充國之光”,希望他長大後能爲擴大國家疆土做貢獻。

這一類名字的流行,強烈反映了漢初建功立業、治國安邦的志趣。

由於道教盛行,西漢社會還普遍追求健康長壽乃至長生不老,史書記載中開始出現“延年、延壽、壽昌、去病”等字樣。大家都熟悉的霍去病,就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父親是個衙役,母親是大戶人家的婢女,都是普通人,生下孩子,只祈“健康無病”,因此得名。

此外,因爲漢代獨尊儒術,所以儒家崇尚的“仁、義、忠、孝、禮、德、節”等字眼,也開始在名字中流行。

尤其到了東漢,對人格、道德的追求更多,名字更講究文雅含蓄。在《三國志》的人物中,“文、仁、德”等字頻頻出現在字號中,如劉備字玄德,張飛字翼德,曹操字孟德。這些梟雄的字號中不約而同地出現“德”字,並非偶然,因爲按照儒家學說,德,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根本,是基礎。

魏晉時期,儒學式微,老莊玄學大行其道,“道、玄、元、真等字眼,流行於人們的名或字之中。例如,東晉時著名的南、北二玄,北有謝玄,南有張玄,兩個人都是文武兼備的人才,他們的名字,皆出自《老子》“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縱觀兩漢魏晉時期的名字變化,其間觀念變更,價值取向,可窺見一斑。

 

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人名特徵

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民族融合成爲一個特色。北朝人不僅接受了漢姓,還學着漢人的方式起名,不過,由於缺乏深厚的文化素養,名字往往起得隨意率真,比如什麼楊大眼、閭大肥、傅豎眼、盧醜、孫小、王絡兒等,頗具生活情趣。

南朝人,士族大家居多,講究門第之風盛行,“士、彥、之”等字眼很受垂青,例如,著名的王羲之家族,還有祖沖之、裴松之等。

這個時期,佛教風靡一時,名字中的佛家語也頗爲多見,如“曇生、僧榮、法真、慧修”等。

唐朝國泰民安,社會穩定,佛儒道三教並行,文學也很昌盛,所以取名比較講究,強調立意。如房玄齡、張昌宗、顏師古、薛仁貴、狄仁傑,等等。

在唐朝以前,單名占人

口中的多數。這種情況,到了唐朝,有明顯變化,因爲雙名是兩個字搭配,能更好地表達立意,所以,唐代人名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雙名開始佔據優勢並流行。

善於運用古代經典文句和古代聖賢名字來取名,也是唐朝開始出現的另一大特點,比如:

武三思,源自《論語》“三思而後行”。

杜如晦,源自《詩經》“風雨如晦”。

孔巢父,借用古代隱士巢父之名,慕其高風亮節。

李孟嘗,借用戰國孟嘗君的號,以示俠義。

 

宋元明清時期的人名特徵

宋代重文德而輕武功,理學發達,所以宋人取名偏愛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子厚、執中、延德、師道、德明”等。宋人以老爲美,繪畫中常出現枯枝、落日、瘦馬,相應地,名字中也常出現“老、翁、叟”等字樣,意趣相通。

比如撰寫《東京夢華錄》那位宋代文學家,叫孟元老;還有一個蘇元老,是大文學家蘇軾的族孫,據說文章頗有“蘇氏之秀”。

再比如,與李清照齊名的詞人劉辰翁、南宋理學家徐榮叟、魏了叟等。

元代的知識階層,用字傾向與宋人同,像魏忠賢、方孝儒。但因爲北方蒙古族入主中原,所以還出現了蒙語漢譯的特殊名字,如“成吉思汗、窩闊臺、鐵木爾”等。

清代,“文字獄”盛行,起名立意,開始變得迂迴曲折,很多人假託古代的玉器、青銅器的名稱爲字,免惹禍端。如“姚鼐、曹振鏞、汪士鐸、和?、嵇璜”等。清人的雙名,很少直接從古代經典文句中提取,而是含蓄表達,如“黃宗羲、洪承疇、查繼佐、樑詩正”等。

新中國時期的人名特色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至今,稱之爲新中國時期。這個時期,翻天覆地,風雲變幻,各個階段的名字特色十分突出。

建國階段:

如果你見到“建國、愛華、愛國、開國、國慶、興國、衛國、保國、國強”之類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那時生人。此外,還有“和平、興華、自立、更生、向陽”一類。至於“土改、有田、解放、抗美、援朝”等名字,就更直接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大事件。

例如,知名女作家張抗抗,生於1950年,因爲她

的父母相識於抗戰時期,她又出生在抗美援朝這一年,父母希望女兒具有一種頑強的抗爭精神,故名之。

當時,中國和蘇聯以及東歐的關係密切,不少人用“斯、基、娜、婭、莎”等俄文音譯字爲孩子起名兒,當時有個蘇聯女英雄叫卓婭,女孩子用“卓婭”做名字的爲數不少。

50年代中國影壇的知名演員陳強,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訪問演出時,喜聞大兒子出世,就起名陳布達,後來老二出生,順理成章就叫了陳佩斯。

 

大躍進階段:

這個階段的名字,多爲“躍進、鋼、鐵、公社、集體、超英、超美”,十分契合形勢。

“文革”階段:

那個時代,極“左”思潮氾濫,全中國都陷入了史無前例的政治狂熱之中,擁有一個革命化、政治化的名字,就像擁有一套綠軍裝一樣,時髦,流行。許多人因此而改名。“文革、衛革、衛東、向東、愛東、愛兵、紅軍、衛紅、永紅、紅衛、向紅、反帝、反修”等等,不一而足,一時間,相同的名字大量涌現。

當時,由於毛澤東語錄和詩詞非常流行,用其中的字句起名也成爲時尚,如“詠梅、長征、奇志、愛武、萬山紅、鐘山、擁軍、愛民、立新”等。

據1982年人口普查資料,建國後三個時期,排名佔前6位的人名用字分別是:

1949~1966年:華、英、玉、明、秀、國。

1966~1975年:華、紅、軍、文、英、明。

1976~1982年:華、麗、春、小、燕、紅。

追風的取名思維,導致了大量重名的出現,你的身邊,應該還能看到不少這種時代的“烙印”吧。

 

改革開放階段:

改革開放以後,國禁打開,文化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取名也逐步趨於多樣化,不但重名大量減少,而且還出現了追求創新,追求個性,不喜歡隨大流的特徵。

有幾種新的模式出現:

1.父姓 母姓=孩子名。

這一類名字充分體現了實施計劃生育後,三人世界的大量涌現。

2.四字名的出現。父姓 母姓 雙名=孩子名,或者父姓(或母姓) 三字名=孩子名。

3.洋名增多。現在許多父母早早打算送孩子出國深造,起名時就考慮一名兩用,如“馬麗、瑞秋、伯德、安娜、斯

高、莉莉”等。

看了這麼多信息,你一定也感慨良多吧,小小的名字,竟然蘊含着歷史的風雲變幻,再爲孩子取名,你會不會胸有溝壑,氣象萬千了呢?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