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親子溝通最常犯的4個錯誤,難怪孩子和你無話可說

親子溝通最常犯的4個錯誤,難怪孩子和你無話可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擔心是對的,這種擔心折射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孩子越大,親子溝通的問題就越會凸顯出來。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那麼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許就會更近,很多教育上的問題,也就不成其爲問題了。

下面,我結合一些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常見錯誤進行解析,並給出一些基本建議,供父母們參考。

親子溝通最常犯的4個錯誤,難怪孩子和你無話可說

▌誤區一:問的問題太寬泛,孩子沒法回答

建議:問小,不問大;問具體,不問抽象

很多父母愛問下面的問題: “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啊?”“你今天有沒有很乖?”“你在家聽話不聽話?”通常孩子一臉迷茫地回答:沒做什麼/乖/聽話……

然後,話題就進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思維能力還無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與孩子對話,要避免問太寬泛的問題。

不妨從具體的小細節問起:“你在學校上了什麼課?課上都學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呀?”“你有幾個好朋友呀,他們都叫什麼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

如此可以瞭解孩子做過什麼,喜歡什麼樣的東西和人。孩子回答的過程中,還可順便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判斷孩子的好惡。

▌誤區二:把質問當聊天

建議:問感受不問結果

有些父母比較嚴厲,或者自己比較忙,他們跟孩子說的話往往是這樣的: “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嗎?”“這回考試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沒別的柔軟些的話可說了。

父母這樣問話,長按的多是孩子做事的結果。對話通常以問句的形式開始,一旦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就會以一番斥責終結談話。

父母向孩子問這種話,自己覺得是對孩子的督促和管教,尤其親子共處時間少的話,更希望把握有限的時間好好“管教”孩子。

但這種問話在孩子聽來卻是極其枯燥又冷漠的。孩子會認爲:父母對我的長按是有條件的,他們只在乎我的“成功”,根本不在乎我的真實需求和感受。

長此以往,不僅親子關係會變得疏遠,孩子的自我建構也會遇到很大的問題,這種教養條件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變得逆反,要麼害怕失敗,怯於嘗試新鮮事物。

父母們不如換種問法:

“功課還順利嗎?我看你似乎剛纔有些煩呢?”“你覺得哪些課程比較有意思?”“你最喜歡彈哪一首曲子?我很想聽一聽呢!”

這樣的問話方式更長按孩子個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來的姿勢進行傾聽的。孩子會覺得:我是被看見的、被理解的、被愛着的。如此,孩子自身就會充滿力量,能自己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誤區三:總是以“你”做問題的主語,只長按孩子個人情況

建議:問問孩子身邊的別人,減少孩子的牴觸和防禦

很多父母常常擔心孩子在學校裏犯錯誤、搗蛋,就會直接問: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搗亂?/你今天沒跟小朋友打架吧?

這種問法,要麼會引起孩子反感,要麼將“搗亂”“打架”等負面信息傳遞給孩子,並在孩子心裏夯實了,最終把孩子推向那些負面暗示。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採取迂迴戰術。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就問問別人家孩子,比如下面這樣的對話:

媽媽:“你們班上今天哪個小朋友被批評了呀?”

孩子:“XXX被批評了。”

媽媽:“哦?那他做了些什麼事被批評了呀?”

孩子:“他上課說小話了,說了好幾次。”

媽媽:“哦,那老師肯定得要很嚴肅地懲罰他吧?”

孩子:“嗯!老師讓他罰站了!”

媽媽:“那老師有沒有這樣懲罰過你呀?”

孩子:“沒有,我不會說小話的。老師表揚我了呢!”

如此,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大體表現,學校裏的老師如何授課,上課的一些具體情況等。當然,還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去問誰被表揚了,誰吃飯好,誰愛打架等等。

這樣的溝通,也能夠幫父母看見孩子在羣體中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爲有什麼樣的評價,從而去把握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如何行爲處事的。

瞭解了這些,就能在平日裏對孩子進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引導。

▌誤區四:時時不忘“教育”孩子,尤其是發現孩子有錯誤的行爲或者觀念時

建議:只共情,不批評否定

大人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總是容易顯得高高在上,正確無比。比如下面的對話一般都很常見:

孩子:我不喜歡那個小弟弟。大人往往會接着說:人家比你小啊,你應該要懂事些啊!

孩子:學拼音真無聊啊!大人:拼音是很重要的,blablabla……

還有很多時候,原本親子間聊得挺好的,但是一旦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下,告訴了大人一件自己的小事件、小祕密,或者自己曾經犯過的某個錯誤,大人會立刻翻臉,變成義正言辭的“法官”,站在道德與規範的制高點上,企圖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拯救”。

譬如下面的對話:

媽媽: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沒?

孩子:可多啦!今天XX放了一個大臭屁,我們都笑啦!我們還在操場跑步了,我跑了第一……

媽媽:嗯,不錯呀。看起來你和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好啊!他們都很喜歡你吧?

孩子:是啊,不過,XX今天打我了。

媽媽:噢?爲什麼?

孩子:因爲我想玩皮球的,他不許我玩。

媽媽:那你怎麼辦呢?

孩子:我就走開了。

媽媽:走開了?媽媽不是告訴過你,要主動爭取自己想要的嗎?再或者你也可以去告訴老師啊!你怎麼記不住呢?下次一定要記得膽子大一些啊,聽見沒有?!

談話到這裏基本上就失敗了。孩子往往會閉嘴,低頭,不再說話了。上面的談話,其實是媽媽把自己內心對“不敢爭取自己權力”“太膽小”的憂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對孩子來說,皮球就是皮球,跟敢不敢表達/爭取自己的需求/權利,並無任何關係。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跟孩子溝通:

孩子:因爲我想玩皮球,他不許我玩。

媽媽:哦,那你怎麼辦呢?

孩子:我就走開了。

媽媽:那你那會兒是不是挺難受的?(長按孩子的情緒感受,表達共情)

接下來,有兩種可能性的回答,和父母的應對辦法。

若孩子回答:也沒事啦!他想先玩皮球,我就玩別的去。等他玩好了,我再玩!——這種回答表示,“捱打”事件只是一個小朋友之間正常的小衝突,且並未對孩子的情緒有任何影響。那麼,父母也就不必再把長按點過多放在這件事上面,繼續聊其他的就好了。

若孩子回答:是啊,我還有些生氣。我就是想玩那個皮球啊。——這種回答表示,孩子的確對這件事心懷芥蒂。

媽媽仍然不能着急上火,正確做法應該是繼續傾聽,並稍作引導:

媽媽:哦,你有些生氣啊。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比如下次你還想玩,遇到他阻止你,你打算怎麼辦呢?

從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解決辦法。

當然,除了上述幾大誤區需要避免,親子溝通時的肢體語言也很重要。以下是我的幾個提醒:

❶ 溝通時,要與孩子有目光交流;

❷ 孩子小的話,就蹲下來,平視孩子;

❸ 孩子喜歡大人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等。這類親密動作,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意,讓你們的心,靠得更近;

❹ 無論孩子的話有多好笑、幼稚,都要保持誠懇的態度,不要隨意發笑,否則,孩子會認爲你在嘲笑他,而不願意再跟你說話;

❺ 不要一邊看手機,一邊用“哦”“嗯”之類的語氣詞敷衍孩子;

❻ 有時候,孩子會說出一些讓你吃驚、甚至反感的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臉上的表情,保持淡定,先聽孩子說完。讓孩子在你面前暢所欲言,比立刻解決你所認爲的那個“問題”更重要。等孩子說完,再客觀地就事論事不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