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和孩子好好溝通,從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開始

和孩子好好溝通,從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開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注意和孩子講話的方式,和“權威者”心態有關

生活中我們能見到一些善於溝通的人,他們和別人講話的時候,溫和、有禮、懂得感恩、通情達理,我們評價這樣的人是“高情商的人”。和孩子好好溝通,從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開始。

高效的溝通者並不天生高效,而是普遍在後天習得溝通的技巧,發展出了高效的溝通策略。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掌握着有效的溝通策略、並不斷去優化說話的技巧,在當我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我們是“有意識地”去運用着這些策略和技巧的。 但是,迴歸到“父母”這個角色上,我們對自己的孩子的溝通往往是無意識的,或者說,很少去提醒自己“我該好好對孩子講話”。

呵斥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要求孩子速度快一點效率高一點、指責孩子不該搗亂、命令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情、對孩子大聲講話,往往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以至於形成了習慣,自己可能都察覺不到。 不妨拉到文章後面,做一做“和孩子的溝通力”自測。大家通過自測題,可能會發現一些平時和孩子說話時的問題。有些問題是針對你自己的表現,有些問題是透過孩子的行爲反觀你的表現。 爲什麼我們習慣了“隨意對孩子說話?”,這可能和父母們對於“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中的身份定位”有很大的關係。 覺得自己懂得比孩子多,要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所以父母是孩子的老師?

認爲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指出孩子在自我發展中的不足、訓練和指導孩子以幫助ta做得更好?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教練?

覺得在家庭裏是規則制定者、是獎懲實施者、是孩子的帶領者,因此父母是孩子的上級? 老師、教練、上級都不是我們倡導的父母角色,因爲在這些角色裏,我們會聯想到“控制者、管理者、權威者、高位者”這些關鍵詞,關係中的兩個人並不對等。在這樣的角色定位裏,很難培養出我們想要的親子關係,很難讓孩子發展出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 什麼樣的角色定位纔是更好的?陪伴者、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樣的關係是平等的,讓我們學習做孩子的朋友,贏得孩子的“合作”。 意識變了,行爲纔有可能變,我們先變,孩子纔會變。所以先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就從改變說話方式開始。

和孩子好好溝通,從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開始

兩個小貼士,教你從此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

“ 小貼士1 用“配合”取代“聽話”

” 生活中,父母們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聽話”。如果我們把角色定位重新釐清,意識到我們跟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你可以嘗試把“聽話”這個詞換一種說話,換成“配合我”、“我們合作”。

一位媽媽的自述: 我兒子11個月大的時候,跟我回老家,我一個人帶他,又是拿行李又是抱人,很擔心自己吃不消,想對兒子說,“你要聽媽媽的話”,話到嘴邊想了想,改了個說法“媽媽帶你回老家,一路上要好幾個小時,請寶貝配合媽媽。”從那以後,我從來沒說過“聽話”這兩個字,而“配合”這個詞,就像神奇的魔法,打開了兒子和我順暢合作的大門,我說到“配合”這兩個字,不再像以前說“聽話”時那樣有種控制感,而兒子好像能聽懂我的話,對我特別配合(當然,反過來,我也很配合他)。我們相處起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和摩擦。

看,用“配合”取代聽話,就是這麼神奇,它調整了我們的心態,也改變了孩子的感覺。它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無往不利,它讓我們擺脫“我是孩子的控制者”的心態,也讓孩子自覺產生“爸爸媽媽很尊重我,因此我原意配合”的感覺。

“ 小貼士2 掌握關鍵詞,“溫和”。

” 往往我們對孩子說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對孩子說。 我們知道和上級、同事說話需要溫和;我們和陌生人說話,也很溫和。可是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卻經常做不到溫和。

“溫文爾雅”、“謙遜有禮”、“客氣禮貌”、“和顏悅色”這些夸人的詞,都伴隨着溫和,“溫和”指的是態度,體現在說話上是適中的音量、柔和的語氣、平緩的語調、友善的表情、平靜的肢體動作。

你的態度溫和了,孩子才能接納你說的話。“溫和”,和你要說的話的內容無關。 比方說,孩子此刻有不良行爲,你想指出他的行爲是不受歡迎的,或者你想重申你們之間的約定,你都要溫和地說。如果你粗氣大聲、提高語調音量妄圖引起孩子的重視,此時就算孩子按照你說的做了,也只是暫時臣服於你的權威。換言之,孩子改變行爲是因爲你的態度震懾了他(他意識到爸爸、媽媽發火了),而不是因爲你說的話本身的內容觸動了他。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的音量必須一次比一次大才能對孩子發生威懾,將來等孩子再大一些時,他就很可能再也不會聽你說。 所以,想要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聽你說話,你必須保證你的態度是溫和的,讓孩子關注你說的話、而不是關注你的態度。否則,你的態度“搶了風頭”,你的言語就會“黯然失色”。另外,你的不友善態度,很可能會激發孩子的不合作行爲。 請相信,當孩子長大了,他們往往記不得他們的父母在他小時候都說過一些什麼,但他一定記得,父母和他說話時,始終溫和友善的臉、始終柔和的語氣。溫和帶給孩子神奇的力量,讓孩子相信父母對他全然的接納就從這“溫和”裏開始、並從“溫和”中體現,孩子會自愛,也終會學會自律。

問題來了:“大部分的時候我都很溫和,可是我們對孩子的不良行爲感到不滿時,也要溫和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來看一個正面示範案例。

媽媽開車帶4歲的貝貝去公園,一路上貝貝在車裏扭來扭去、想要掙脫安全帶的束縛,不肯好好坐着。

媽媽平靜地把車停在路邊,回過身體,表情嚴肅並語氣平靜地對貝貝說:“貝貝,我們出門前已經約定過,你必須安靜坐着,可是你現在違反規則了,媽媽沒辦法用心開車了,你什麼時候能夠安靜坐好,我們再重新上路。”說完,媽媽回過了身體。

貝貝嘟了嘟嘴,安靜地坐好了。

當你感覺到孩子的行爲不可接納時,你可以稍提高語調、加大音量,但是你得保持內心平靜,整個人看起來仍然是溫和的,你的表情雖然嚴肅,但是你的情緒是穩定的。

溫和的力量不遜色於大聲說話和吼叫。

當你需要表達你對孩子行爲的不滿,重點是:通過你的言語的內容、以及你的行爲來表達,內心平靜,態度仍然溫和。

和孩子好好溝通,從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開始 第2張

“你和孩子的溝通力”自測(滿分100分)

一、基礎評估項目(每做到一項,可得5分)

1、你經常對孩子說“謝謝你”2、你經常對孩子說“你覺得呢”、“我想聽聽你的想法”3、你對孩子說話時,你的音量總是適中的4、你對孩子說話時使用的各種詞語都和跟其他人說話沒什麼兩樣5、你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你的表情大部分時候是平靜的6、你在對孩子提要求時,經常使用問句讓對方選擇7、你對孩子的“問題/訴求”響應很迅速8、孩子在說話時,你絕不打斷孩子9、孩子在說話時,你不會分心去幹別的事情10、你的孩子向你明確表示過,我生氣了、我不高興、我不開心,等等。

二、加分評估項(每做到1項,可加5分)

1、你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極少使用祈使句。2、孩子主動和你分享事情,你會(從肢體語言、從言語中)表現得極有興趣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並提供至少2項可執行的選項,而不是僅給孩子一個選項4、你的伴侶也同上。6、孩子曾經就“你的情緒”詢問你、確認你此刻的狀態,例如“爸爸,你是在生氣嗎?”、“媽媽,你不高興對嗎?”7、你和孩子溝通起來,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溝通,沒什麼區別。8、你的孩子打斷你和別人的談話時,你不會直接指責ta9、你極少對孩子使用評價性的、定性的語言10、孩子說話時,大部分時候音量適中。

三、減分評估項:有過以下的行爲嗎,有過(哪怕一次)一項,扣減5分。

1、你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孩子的老師/教練2、你有時候會特別不喜歡自己對孩子說話的方式3、你有時候會對脫口而出的話感到後悔4、你經常對孩子說“對不起”5、你經常拒絕孩子的要求6、你的伴侶經常拒絕孩子的要求 7、孩子經常特別大聲地說話8、孩子經常表現得很不耐煩9、孩子對家中某一養育者表現得特別排斥甚至是討厭10、孩子曾對你說,“媽媽/爸爸,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或者類似的反饋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