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不聽話是溝通有問題?快來看看家長是否正在犯着這些錯誤

孩子不聽話是溝通有問題?快來看看家長是否正在犯着這些錯誤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錯誤一:將本該雙向溝通的問題轉化成爲家長單方的說教。

案例:爸爸看到淘淘放學回到家裏悶悶不樂,就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淘淘猶豫了一下後,告訴爸爸自己在班裏和同桌發生了矛盾,一時沒有忍住推了同桌一把,將同桌摔倒在地上哭了起來。爸爸聽後立即吧啦吧啦的說了起來:從同學之間應該相親相愛到同桌被摔一定會很委屈明天淘淘應該去主動道歉;從男孩子應該學會遇事淡定沉穩到爲人處事小不忍則亂大謀……爸爸自以爲和孩子溝通良好,所謂“子不教,父之過”看自己能夠如此耐心教子;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淘淘,從最開始的悶悶不樂到後來的一言不發最後轉變成爲看天看地的無所事事……

淘淘爸爸真的非常善於和孩子溝通嗎?

其實,溝通是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情,力求在相互交流中最終達成觀點的統一。可是淘淘的爸爸只是一個人滔滔不絕長篇大論,完全忽略和淘淘的交流,更無視淘淘的想法,這就不是溝通而是說教了。長此以往,相信孩子再不會有和爸爸講述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的慾望了。

另外在親子之間的溝通中,家長更應該學會聆聽,擅長傾聽。鼓勵孩子多說,說自己真實的想法,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不要輕易打斷他,更不要輕易給出對與錯的判斷,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迴應,讓孩子知道你在認真的聽,積極的想。同時家長要懂得換位思考,努力讓自己化身站在孩子的立場,和他一起分析、討論,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他的朋友,能夠理解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給出結論。這個時候,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才會全神貫注的投入,大腦也能夠飛速運轉出很多好的想法,這纔是有效的親子溝通。

孩子不聽話是溝通有問題?快來看看家長是否正在犯着這些錯誤

錯誤二:溝通出現問題時,家長耐心殆盡轉身變化爲“一言堂”。

案例:君君放學回家後沒有及時寫作業,而是興奮地鑽進洗手間悉悉索索的在忙碌着什麼。君君媽媽問他在做什麼,君君回答說在做實驗。君君媽媽繼續詢問做什麼實驗,君君說他在雜誌上看到一個製作彩虹的方法,所以想要先試一試。君君媽媽立即誇獎他愛看書是好孩子,之後就建議君君先完成作業再做實驗。君君表示自己很快就好,想要實驗結束再寫作業。君君媽媽沒有同意,說之前都約定好了回家要先寫作業纔可以玩。君君振振有詞的辯解說自己不是玩,而是在做實驗;實驗也屬於作業的一種,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幾番回合下來,君君媽媽見孩子依舊我行我素不聽話,直接“火山爆發”的吼上了,強迫君君必須、馬上按約定去寫作業,否則就是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君君委屈的走進自己房間啜泣良久。

君君的媽媽看似和孩子的溝通中取得了勝利,但是君君真的回到房間就立即寫作業了嗎?答案是:君君一直在傷心啜泣,並沒有寫作業。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能夠全神貫注的做好一件事情是值得表揚的。他的興趣點在哪裏,就會在哪個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績。但家長往往不能理解孩子的愛好,覺得只有認真學習纔是王道,按時寫完作業才叫聽話。每每和孩子溝通未果或者不能說服孩子的時候,家長就會不自覺的開始“一言堂”:你必須要如何如何;你應該要怎樣怎樣;你不能夠如何如何;不許你怎樣怎樣……孩子在這些由家長設置出的條條框框裏沒有了自由,同樣也沒有自主的興趣,漸漸自然產生逆反心理。在小的時候尚且能夠服從家長的淫威,但長大以後無論家長說什麼,孩子都不想聽,也不願做,更不會主動和家長溝通交流了。

孩子不聽話是溝通有問題?快來看看家長是否正在犯着這些錯誤 第2張

錯誤三:強迫孩子承認錯誤,且往往自相矛盾。

案例:林林拿着數學不及格的卷子滿臉羞愧的回到家裏。媽媽看了分數之後直接問:“怎麼考的這麼差?”林林回答說:“看錯題了。”媽媽反問:“看錯題就是考得差的理由嗎?爲什麼看錯題呢?”林林:“做題太快了。”媽媽繼續問:“爲什麼做那麼快?”林林說:“老師說快要到交卷的時間了。”媽媽疑惑:“快到交卷了?那麼長時間你在幹嘛呢?”林林委屈的說:“再考慮看錯的題應該怎麼做。”媽媽更生氣了:“知道看錯題了還這麼耽誤時間。你說你活該不活該?”林林無語,媽媽繼續火冒三丈:“問你話也不說了。你怎麼就因爲看錯題耽誤時間呢?你說你錯了沒有?”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案例,林林媽媽毫無邏輯的對話不但讓林林無語,讓坐在旁邊的我也非常無語。無法真實的理解孩子,也沒有認真的聽孩子講話,只是一味沉浸在孩子的分數和錯誤上,自說自話且自相矛盾,難怪林林總是不願意和媽媽多說。

家長在氣頭上的時候尤其喜歡用強硬的措辭、命令的口氣和生氣的態度讓孩子臣服,但往往這樣的效果只會讓孩子更加委屈、無措和想要逃離。每個孩子都是心思澄明的,所以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錯誤以及挫敗感,在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安慰,而不是訓斥和指責。但很多家長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缺乏足夠的耐心,往往看到表面現象就會自以爲是的認爲自己已經瞭解全部,沒有看到孩子內心的無措感,只強調孩子似乎滿不在乎自己的錯誤從而對孩子發火。殊不知孩子在傷心、委屈和充滿失敗感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正確表達自己。

錯誤四:舉着“理解萬歲”的大旗卻忽視着孩子的內心想法。

案例:我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帶他去電影院看電影,最開始僅僅是兒童劇、卡通片,他看的津津有味,且非常喜歡和我一起去看電影。後來,我開始帶他看一些我喜歡看的大片兒。這些大片兒一般都是有科幻、懸疑、戰爭等因素的混合。對於我來講是一種享受,而對於兒子來講,他卻在裏面非常害怕。漸漸地他不願意和我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了。我曾經鼓勵他:媽媽理解你的害怕,但是男孩子要勇敢,媽媽和你在一起拉着手。後來兒子雖然勉爲其難的和我一起看電影,但是每場結束回到家裏,他總是會在當天晚上做噩夢。而且每次我興高采烈計劃去看電影的時候,兒子會開始找出無數的理由不去……

孩子不聽話是溝通有問題?快來看看家長是否正在犯着這些錯誤 第3張

我這就是自以爲是的用“理解”來束縛了孩子,卻忽視了兒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誠然,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而且無論做什麼似乎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以爲是的認爲是對孩子好。所以孩子應該理解父母,卻無端忽視了自己是否真正的理解了孩子。而在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時候,家長往往會站在道德的高度、用社會的眼光去約束孩子、拒絕孩子的要求,還美其名曰是爲了孩子更好。可是長此以往,如果孩子無法和家長在平等的角度討論問題,他就會覺得在父母這裏並得不到應該有的尊重,自然也就不願意再和父母進行溝通了。

其實,家長可以在某些問題和決定上有自己的原則,並堅持自己的意見,但這並不意味着要全面否定和忽視孩子的建議。讓孩子暢所欲言,盡情的闡述自己的想法,並通過耐心的溝通和技巧的引導,讓孩子認可並接受父母的主義纔是正確的做法。

錯誤五:不分地點場合對孩子永遠高高在上的指手畫腳或橫加指責。

案例:經常在接送孩子的學校門口看到某些家長對孩子指手畫腳的吵吵嚷嚷,指責孩子上學晚、吃飯慢、衣着不合適等等。這些被訓斥的孩子,年齡小一些的大都面露愧色,小眼睛左顧右盼看着身邊來來往往的行人,很明顯不是因爲他們認爲自己錯了,而是他們認爲自己很沒有面子,很怕遇到認識自己的人;而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則大都面無表情,甚至於快速離開家長頭也不回的走向學校,完全無視家長在身後的唸叨。

對於孩子來講,不管年齡大小,他們一旦有了自己的學校、同學,也就有了他們自己的小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沒有成人的世界那麼複雜,但是每個孩子都樂意在自己的世界裏表現出自己優勢的一面,好的一面。而家長在學校門口這樣的地方對孩子叱責,無異於在孩子的世界裏給他重重的打擊,讓他在同學、朋友面前擡不起頭來。從根本上講,就是家長沒有學會尊重孩子,那麼又怎麼指望說讓孩子尊重家長呢?理解、尊重以及溝通都是相互的。同樣類似的場合比如同學聚會、家庭聚會等等地方,而恰恰這些地方家長似乎最容易相互攀比與說教。

和孩子溝通,必須善於抓住談話的時機。在合適的地方用平和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家長會發現效果比平時好得多,且孩子比較容易聽得進去,溝通的結果也就會非常順暢,事半功倍。而父母端着“家長”的架子,不分地點、場合對孩子高高在上的指手畫腳,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是父母單位的領導也如此給自己安排工作或者交流溝通,自己又會是什麼想法呢?自己尚且會產生不快,何況至真至純的孩子呢?

總之,聰明、睿智的父母應該懂得,溝通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想要親子關係融洽,就從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開始,變強硬爲柔和,變直接爲婉轉,變命令爲平等,變叱責爲理解,家長就會發現,親子溝通並不難,養兒育女其樂融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