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媽媽養育心經》(選摘)

《媽媽養育心經》(選摘)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幸福的男女總要經歷愛戀、結婚、生育的過程。生活的磨合、彼此的適應確是需要心靈的溝通與溫暖。從戀愛的男女到洞房的新人、從陌生的你我到朝夕相處的家人、從浪漫溫馨的二人世界到幸福忙亂的三口之家,生活帶來的變化並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很快應變從容面對,心理調適的過程總是那麼讓年輕的我們那麼苦悶,誰來關注過母親的心理變化?誰來給養育中的媽媽一點心靈雞湯?誰能給我們做一點心理指導?

《媽媽養育心經》(選摘)

第一章 預備做媽媽

1、優生優育要準備 (結婚前)

生活片段: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是需要年輕的爸爸媽媽做計劃和準備的。在結婚之前,我們一般都會接受相關機構的醫學檢查,如果夫妻雙方都沒有嚴重的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有關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其他精神病),或者不利於生育的疾病,那就可以準備要一個小孩子了。

看着周圍的同齡朋友一個個都結婚生子,聽着父母的催促和叮囑,自己也開始想,也許是該經歷這個結婚生子的階段了。但是說真的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做準備,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呢,二人世界的生活都還沒有好好體驗,就要去承擔起當媽媽的責任,去照顧一個那麼小的孩子?真的沒有心理準備。有時候感覺:我和他之間的二人世界生活也很好,兩人相愛,彼此關心,安靜而溫馨,家裏增添一個“孩子”,還有這樣安靜的生活麼?我和他之間還會像現在這樣和諧嗎?

一次,和朋友應酬的時候,發現平時喜歡喝酒的那個女友怎麼也不願意喝酒了,大家覺得很奇怪,她驕傲地告訴大家:準備要生孩子了,所以要“封山育林”呢!在準備懷孕的前三個月她就開始戒菸戒酒了,早早地開始了生活調理,每天特別注意營養飲食,不吃刺激性食物,並已經開始口服葉酸片。她還娓娓道來:缺乏葉酸的動物和人類子代可能發生多種畸形,引起DNA合成和複製障礙,從而引發神經管畸形(無腦兒、脊柱裂、腦膨出)。從孕前3個月到孕後3個月是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發生的關鍵時期。

是啊!其實懷孕需要做的準備很多呢。準爸爸和準媽媽不但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還要做好身體準備,更要進行新的生活規劃。

媽媽心語:聽有經驗的人說,受孕的最佳月份是每年的7-9月,這個時期不容易感冒。懷孕三個月後,是秋末冬初水果蔬菜豐富,利於孕婦營養攝入,次年4-6月分娩有利於新媽媽順利度過產褥期,儘快恢復身體。

專家評說:準備要懷孕的爸爸媽媽要改變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而吸菸、酗酒、喝咖啡、吃減肥藥物、接受大量的放射線等都會對懷孕有影響。而如果媽媽帶病懷孕還會危及胎兒。有些慢性病如貧血、高血壓、腎臟病、肝臟病、糖尿病、心臟病、陰道炎等疾病最好是適當治療好轉後再懷孕妊娠比較好。

2、避免缺陷寶寶

生活片段:現實中總會有一些缺陷的寶寶帶給父母和家人苦惱。儘管社會和家庭需要給予缺陷寶寶更多關愛,但是這些父母和家人所經歷的辛酸是常人無法體會的,如果有機會能避免寶寶缺陷,年輕的爸爸媽媽誰不願意多去做一些努力呢?我們身邊的個例,親眼看到的現實,總比書本上和電視中介紹的更具有說服力和啓迪性。

兒童甲:男,9歲,身高體重等身體發育一切正常,但有輕度癡呆,反應遲鈍。其母爲了孩子求學,找了大大小小的學校好幾家,學校都不願意接收,後來找到一特教學校才勉強入學。每天看到孩子和忙碌照顧的大人,我們總會有同情和惋惜之心。

兒童乙:男,6歲,祖輩父母皆是高知家庭,孩子出生之後就覺行爲異常,手腳變形,口角歪斜,長大後語言表達困難,行走障礙,全家老少爲孩子的培養傷透腦筋,矛盾不斷,後來孩子父母離異,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撫養。

兒童丙:男,8個月,因難產導致腦損傷,對聲音等反應遲鈍,頭部不能揚起,手腳無支撐力,不會笑,不會坐。父母輾轉在多個城市多家醫院檢查,開始了漫長的求醫之路。

、、、、、、

媽媽心語:儘管我們說來到人間的孩子都是天使,儘管我們說殘疾缺陷的寶寶並不是孩子的錯,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但是,誰不希望自己的寶貝健康可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活潑?如果我們有機會去避免寶寶遭受風險,我們爲什麼不去做一些努力預防悲劇發生?只要可能規避,我們還是要儘可能去創造條件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專家評說:出生缺陷是指孩子出生前在母親子宮裏就已經發生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精神、行爲等方面的異常(在媽媽體內胎兒一般不會表現出代謝異常,一般脫離母體後胎兒的代謝異常纔會逐漸顯示出來。胎兒的行爲異常在子宮內業不能發現,這些也是在生後才逐漸顯現)。形態結構異常表現爲先天畸形,如無腦兒、脊柱裂、先心病、兔脣、四肢異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謝異常導致先天智力低下(呆、傻)聾啞等。中國是出生缺陷高發國家,關鍵在於預防。一般採取三級預防措施,一級預防:防止出生缺陷發生,如婚檢、、遺傳諮詢、孕期保健、預防感染等。二級預防:減少出生缺陷兒出生,孕期內開展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等。三級預防:針對已經出生的缺陷嬰兒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治,減少殘疾或減輕殘疾程度。

3、意外懷孕怎麼辦 ( 胎寶寶0月)

生活片段:這個月我覺得自己身體表現有些例外,好像有一點特殊情況,也許是感冒了,毫無經驗的我還是和平時一樣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根本不知道有個小生命已經偷偷地來湊熱鬧了。好多天後感冒還不見好。朋友發現我臉色不太好,勸去醫院看看。檢查結果出來後,大夫恭喜我說:“你有了!”我又興奮又緊張,其實還沒有一點心理準備呢!

每天早上我六點多醒來,坐公交去趕單位的班車,由於妊娠反應嚴重,休息不好的我總是犯困,一上車就想睡覺,在車上越來越憋不住要吐,又怕班車上的同事看到了影響不好,只好強忍着到下車。隨着身體的變化,每天坐車的過程成爲最痛苦的經歷。班車一到目的地,我第一時間會跑去衛生間嘔吐到滿肚子空空。問問先做媽媽的朋友說這是每個女人做媽媽必然的經歷。我就只能默默忍受了。單位本身的政治性、權威性,對工作人員要求也很嚴格。我們工作節奏很快,辦公室的電腦也多。每天下班,他總會去單位班車停車點去接我,一看到我難受的樣子,他會心疼地對我說:“向單位請假休息,別去上班了,這麼累對孩子不好!電腦輻射對胎兒發育有影響!”

我說我能堅持,其實自己的內心裏也有矛盾。身體的不適自己可以克服,電腦輻射影響孩子的發育也可以儘量避免,但是我不能向單位提更多要求,比如換崗或者請假休息。剛剛得到的這麼好的工作機會,放棄很可惜呀!走進這機關的大門,我一路並不輕鬆啊!也許暫時不要孩子,我可以在單位爭取到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可以工作得如魚得水。但是當新的生命來臨,要主動放棄她卻下不了這個決心。既然孩子來了,我就想辦法適應吧!

媽媽心語:女孩子在結婚前後要學習一些生理心理的知識,免得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還全然不知。女人的名字不是弱者,但是,實際的生活中往往需要女人做出犧牲與放棄。結婚、生育、養育孩子,傳統以來就是女人的事情。不管你是職業媽媽還是家庭婦女都必須面對。生育也是女人一生最幸福的事情,需要謹慎面對。

專家評說:對於第一次懷孕的女人,經驗的缺乏會讓你們產生緊張心理,生育孩子是每個母親難忘而幸福的生活經歷,從現在開始學習新的知識,瞭解另一個自己,珍惜你與孩子的緣分吧!孕期的噁心、嘔吐現象是可以適當緩解改善的,早上可以先吃一點自己喜愛的食品,但不要吃得太飽,覺得不舒服時可以喝點熱茶、牛奶,在嘔吐厲害時,避免進食溫食,食後保持安靜,多休息少運動。

第二章 準媽媽孕育心得

2、父母性格對寶寶的影響 ( 胎寶寶2個月)

生活片段:

寶寶媽媽:在部委機關單位的工作經歷使自己的政治覺悟和職業修養進步很快。性格開朗熱情,政治上積極上進,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爲人真誠大方,倡導家庭作風民主,教育子女重在“言傳身教”、以理服人。心理素質良好,但對養育下一代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容易和意見不同的孩子他爸發生養育理念衝突。個人認爲孕期的身體狀況和心理情緒將對孩子產生極大影響,但在第一次懷孕生育中並沒有好好調理自己的情緒和心態。(補充:寶寶出生後,我個人覺得孩子在性格上遺傳我的基因並不多,但在接受能力、進取心等方面好像和我相似。)

寶寶爸爸:多年政治歷練體味酸甜苦辣,有強烈的政治個性,工作積極。性格比較頑固偏執,童心未泯,家庭責任感強。但應酬中酒桌自控能力差,信奉棒打教育,喜歡獨斷專橫。好勝心極強,在家庭生活中也不願意服輸,缺乏養育孩子方面的理論知識,經常用物質滿足孩子精神願望,對孩子過分包容寵愛。他認爲:女兒可嬌慣,兒子要嚴教。對妻子懷孕沒有太多準備,順其自然,不會安撫孕期妻子。(補充:寶寶出生後,我們發現孩子性格很像爸爸,有點固執倔強,追求完美,性格內向不愛表達。)

媽媽心語:愛情是花前月下,婚姻是油米柴鹽。現實的生活,性格的衝突,家庭的矛盾,使原本擁有美好情愫的兩人,也會出現裂痕。爲人處世的截然不同、教育方式的激烈矛盾、生兒育女的喜樂、生活方式的迥異,上演一幕幕家庭生活劇、、、爸爸媽媽的性格和心理直接影響着胎中的寶寶和出生後寶寶的性格形成,這些天生的遺傳基因是影響每一個孩子個性的重要因素。

專家評說:父母的性格直接影響孩子。現實生活中,夫妻性格互補能較好地處理家庭關係和矛盾。但結婚後男女雙方要注意處理好各種關係,營造良好家庭氛圍。孕期是孕育胎兒的特殊時期,孕婦的心理情緒變化對胎兒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孕母心境不佳、憂鬱、焦慮等負性情緒可以影響胎兒大腦發育甚至引起胎兒畸形,也是妊娠併發症的重要誘因。孕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自我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避免有害刺激對胎兒的影響。爸爸作爲父親的角色,在家庭環境中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利用男性的性別特徵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引導或影響,培養孩子形成良好個性。

3、準媽媽心理調適

生活片段:因爲有了BABY,很多生活計劃都要開始。但是,這個時候的我,心理上的確有了很大的變化,喜悅和幸福也有緊張和矛盾。在憂慮自己的工作、事業沒有太大進步的同時,對於自己即將生育帶來的系列影響有些難以接受。懷孕,感覺自己變得那麼醜了,怎麼出去面對大衆呢?寶寶出生後,家裏需要人來照顧孩子,住房的狹小、經濟的壓力、實際的生活問題,各個擺在眼前。愛人倒是很看得開,他沒有那麼多的憂慮,他說努力改變,生活總會越來越好,讓我不要想的太多,可是這些實際問題我能不想嗎?有時候,我感覺自己特別孤獨,和愛人談談,他心情好的時候能給我鼓勵和安慰,但他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埋怨說女人事多,想的太多。而他的這種說法很容易引發我的情緒反應,我比較激動:“女人事多,那你給我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呀!”我的情緒波動經常讓他有點茫然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懷孕後我自己變化那麼多?心裏有煩的時候,找朋友聊聊天,寫寫日記,我把自己的懷孕感受和心情都表達出來,好像能找到一點心理安慰。

媽媽心語:記錄懷孕生活的一切,這樣可以幫助我看清自己的另一面。日記是個抒發自己感情及思緒的好辦法,我就靠寫養育日記度過自認爲最難度過的孤獨“孕期”。也許,當我回頭來看的時候,發現這個時期也很有意思。若干年後,當我的孩子即將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或者養育新的生命時,可能會對這些養育日記也有興趣呢﹗

專家評說:妊娠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會使孕婦產生一些心理反應,主要有:1、矛盾心理,總感到妊娠不是時候,自己並未做好爲人母的準備。表現情緒低落、抱怨身體不適等。丈夫除關心妻子飲食起居外還應多陪伴、多讚美她的母性魅力。2、接受心理 ,隨着腹部的隆起和胎動的出現 ,孕婦真實地感受到孩子的存在。非常在意丈夫對孩子的認可 ,會對丈夫觸摸胎動和傾聽胎心感到滿足。3、自我關注 :妊娠後可能會喜歡獨處和獨立思考。這種狀態有助於孕婦做好準備應對妊娠和分娩 ,以接受新生兒的到來。但這種自省行爲也會使丈夫感到冷落而影響夫妻間的關係 ,從而影響孕婦的心理健康。孕婦也常會導致憂慮、煩躁、不安等心理矛盾。丈夫應理解孕婦的這種心理特點,好言撫慰,經常表達愛意,使孕婦在心理上獲得體貼、安全、幸福的感覺,使其心理得到平衡。

4、胎教要不要? ( 胎寶寶4個月)

生活片段:我的腹部開始隆起,孩子他爸他能清楚地感受到BABY的存在了。我能感覺到他是疼愛孩子的,他有時低頭伏在我的腹部和孩子說話,我讓他給孩子講故事,他就瞎編亂造,講了一個大灰狼和小山羊的故事,但剛講了三句話,就不知道下文如何講了。孩子他爸有時也會湊過來聽寶寶的心跳,每天都要快樂地親腹中的孩子一口,邊親邊叫:“寶貝!”他還開始給寶寶取了個小名叫“胖胖。”我們都在滿懷喜悅等待寶寶的到來。寶寶時不時在我肚子裏蹦、踢、展示力量:看我就要出來啦!

我的胎教工作一點也不馬虎,買了很多兒童歌曲光碟、鋼琴曲、薩克斯VCD,在家裏放,有時一放就是幾個小時,每天早上,起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電視機,播放中央三臺的音樂 。孩子好像有感覺 ,聽到那些熟悉的旋律,好像聽到了天籟之聲,就從睡眠中醒來了。聽到歡樂的兒歌,快樂地舒展自己的小身子;聽到柔美的鋼琴曲,也會陶醉於其中的美妙。一些早教專家都說胎教很重要,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需要從胎兒期開始,父母之間愛的傳遞、音樂的啓蒙、準媽媽的心理狀態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儘管自己對胎教的內容也不太懂,但還是學着給孩子講講故事說說話聽聽音樂吧,對於我自己也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呢!

媽媽心語:《增廣賢文》中有語: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古人以爲婦女懷孕後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夜則聽誦詩書,這樣生出的孩子就能相貌端正、才智過人。當然,新時代的準媽媽一定要好好珍惜懷孕的幸福時光,準爸爸也要學會關心體貼孕期中的妻子。準媽媽要避免重體力活和情緒過於激動。我看過一些書上說,受過胎教的孩子有如下一些特點:1、不愛哭 2、能較早與人交往3、較早學會發音4、較早地理解語言等。 補:(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孕期給寶寶經常聽的一首胎教音樂曲子,在寶寶出生後哭鬧的時候,我只要播放這首曲子,寶寶立即不哭了,安靜地聽着音樂。)

專家評說:胎教還是很有必要的。新近的研究發現,妊娠20周的胎兒就已經具備聽覺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特魯布指出,6個月以上的胎兒對母親的語言有反應,對不同的樂曲聲甚至也有不同的反應。胎教的核心是調節母體在孕期所處的內外環境,避免胎兒受到不良刺激的影響,促進孕婦和胎兒共同的身心健康。具體方法可以從孕5個月開始,採取聽舒緩的音樂、與胎兒說話、撫摸並使胎兒運動等多種方式,主動對胎兒進行良性刺激與交流,從而促進胎兒身體、心理和智力的發育。

5、產檢別緊張 ( 胎寶寶7個月)

生活片段: 二月一日,我算了算日期,哈哈,寶寶已經有7個月大了,長的什麼模樣呢?五個月大的時候檢查說胎位不正,不知道現在怎麼樣?我去友誼醫院再做產前檢查。不少準媽媽都在排長隊等,,她們一邊等一邊交流經驗,說說自己的懷孕感受。因爲人多,我站的時間長,就感覺很累,我用手拍打我的肚子,旁邊的準媽媽都笑:“你別老打他呀,寶寶在睡覺呢!”

婦產科大夫給我做的檢查,我的胎兒的心跳是148,我的血壓是120/70,宮高是29CM。現在孩子已經是頭朝下了,大夫寫的是“頭位,浮”。寶寶的頭圍是26.2CM,是枕前位,腹圍是24.9CM,羊水深是4.4CM,胎盤在後,臍帶繞頸,預產期可能是在3月20日左右。大夫說臨產時要注意。

聽完大夫的講述,我就有點緊張,“臍帶繞頸”會不會有危險?愛人出差在外,身邊有時候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越想結果越壞,緊張的心理一直陪伴自己。不過較早發現一些異常的情況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來做一些適當的調理。

媽媽心語:懷孕期間的準媽媽需要注意,孕期一定要去醫院做常規檢查,最好有家人陪伴,避免萬一出現情況來不及採取措施。有家人陪伴,準媽媽心情會比較舒暢。那段時間我對臍帶繞頸真是特別擔心,害怕影響孩子的發育,或在生的時候遭遇危險。

專家評說:產前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來講,孕期要接受以下檢查:

1、確定懷孕後要在醫院接受早孕保健,2、在懷孕16-20周開始做產前初查,包括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唐氏(先天愚型)篩查、產科檢查、陰道檢查、血尿、白帶常規、肝腎功能、淋球菌培養及梅毒RPR(必要時)篩查。3、產科複查主要包括測體重、血壓、尿蛋白等,查胎位、聽胎心、測宮底高度及腹圍,估計胎兒大小等。

4、其他必要的檢查:孕20周要進行篩查大畸形一次,孕晚期B超測胎兒各種生理數據與臨牀測數據綜合評價胎兒生長髮育情況。孕24-28周進行糖篩選試驗。其實臍帶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多種情況。現代孕期保健醫療技術可以讓醫生在產前後產及時發現問題,正確診斷,並採取果斷措施。

第三章 育嬰生活心路分享

1、分娩時的媽媽心境 ( 寶寶出生)

生活片段:算算時間,孩子已經超過了預產期,可我的身體卻還沒有什麼反應。今天我去醫院檢查,醫生看了結果不讓我走,動員我在醫院做剖宮產手術。我有些緊張,既害怕剖宮產的疼痛,也擔心孩子在肚子裏時間太長不好。就要手術了愛人卻不在自己身邊,我心裏很難受。當接到他打來的電話時,我這個平時比較堅強的女人,在即將分娩孩子的時候,緊張、激動、 害怕、擔憂的種種情緒突然爆發,焦慮不安。

清早,醫生囑咐我不吃早飯上午手術。九點多我開始進手術室上了手術檯,麻醉師開始給我進行麻醉,她首先在我的背上打了一針,然後用針頭在我的下腹部、大腿部探測:“痛嗎?哪邊痛一些?”我一一做答。麻醉約半個小時,我已經感覺自己神志還是清楚,但是身體已經少了一些知覺。年輕的麻醉師在耐心地陪我聊天、安慰我。等了一會,我預約的手術大夫婦產科李主任來了,我隱約意識到:自己的肚皮被切開,隨後,李大夫和助產士王玲開始用勁地壓在我的上腹部,約摸過了10多分鐘,孩子才漸漸露了出來,李大夫雙手把孩子抱了出來,孩子開始發出生命的第一聲啼哭。這時候,我的疼痛好像已經不再那麼厲害,終於鬆了一口氣。醫生告訴我:是個女孩!我很清醒地回答說:“好!”

孩子的哭聲更響亮,護士們幫她量身高:46CM,測體重:5、8斤,穿衣服。我躺在牀上等待下一個程序。聽到孩子哭聲的我不顧自己的疼痛,還在嘴裏不停地呼喚:“寶貝,別哭!”其實,產後的虛弱已經使我睜開眼睛都很困難。

在我的潛意識裏,以爲孩子出來了後就能很快從手術檯上下來,可是等啊等啊,醫生們卻還在忙個不停,此時也許麻醉藥的效果已經失效,傷口痛的很厲害了,我是多麼希望愛人或家人在身邊;希望手術室安靜;希望有人輕輕地安慰。但是家屬們都只能在外面等待,愛人還在萬里之外。我越來越焦慮,王玲大夫在一邊忙一邊告訴我:“快了快了,馬上好了!”麻醉師也在身邊緊緊地抓住我手給予我力量和信心。我清楚地聽到李主任在叫:“鑷子、剪刀、紗布、鑷子1、2剪刀1、2,胎盤取出,準備縫線。”大夫在縫針的時候,我清楚地感覺到每一針都在痛。約摸到了12點,手術終於完成。手術後的我躺在擔架上,已經有點不省人事,臉色蒼白,睜不開眼睛,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說話,一直持續到第二天。

媽媽心語:首次生產的媽媽之前可以多和生育過孩子的媽媽多做交流,多一些瞭解總比什麼都不知道好。如果身體可能,還是儘可能順產,這樣對母親的子宮恢復、身體健康、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等都有好處。另外,分娩前多瞭解生產的過程也很有必要,新媽媽應對分娩時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專家評說:初次分娩的孕婦一般在臨產時會出現下列分娩先兆:1)胃的壓迫感消失 ;2)尿頻;3)不規律宮縮;4)陰道流出血性粘液; 5)破水。孕婦要認識分娩的三個產程:從規律的子宮收縮到宮口開大10釐米爲第一產程(16-20小時),胎兒娩出期爲第二產程(2小時以內),胎盤娩出期(30分鐘以內)爲第三產程;產後觀察(2小時)爲第四產程。

2、實踐母乳餵養 ( 寶寶出生3天)

生活片段: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生育的艱辛。幾個好朋友一一來病房看我的時候,我說:“下輩子真不想再做女人了!”朋友們笑着說:“女人就是這樣,第一次痛剛結束,又想生第二個了。”大家哈哈大笑。

在醫院接受手術後的第三天,我可以吃點東西了,家人忙着買雞、煮湯、做飯,給我張羅營養食譜補身子,大夫說:“現在就應該讓孩子去吸媽媽的奶,否則她不願意吸奶,母乳餵養最好。”我們就讓孩子學吸奶了。

孩子已經知道什麼叫飢餓了,我們開始進行母乳餵養,在醫生的指導下讓寶寶吸奶。我現在傷口痛的很厲害,身體無法動彈;媽媽抱着孩子,貼着我的胸脯;孩子呢,怎麼也找不到我的奶頭。阿姨只好用手來幫忙,阿姨貓着腰,彎着背,又要抱着孩子,還要幫孩子找我的乳頭,孩子姿勢不當,費勁得很,也累得哭鬧不願意吸母乳。我就更累了,本來傷口痛,渾身沒勁,精神也不好,還要千方百計側身過來讓孩子吸奶,阿姨笑着說:“這簡直是我和寶寶一起吃奶了,哈哈。”病房裏的人都笑了。看來剖腹產的媽媽在產後一兩天要實踐母乳餵養真的是有些實際困難的哦,我深有體會。

這個時期的自己既是病人,也是母親,既要面對治療也要承擔起當媽媽的責任,往往術後的痛苦與哺育兒女的幸福感同時到來,看着身邊的小天使,你會和我一樣,把什麼痛苦什麼煩惱都會拋到九霄,有了她,生命纔有新的意義。

媽媽心語:母乳餵養,衛生部門、醫療機構一直都在強調。母乳的確很好很重要。新媽媽千萬不要害怕什麼身材走樣,害怕奶水不好擔心營養不良等等而剝奪孩子吸吮母乳的機會。當母親爲孩子授乳的時候,是女人最漂亮的時候。

專家評說:母親產後7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在分娩後的前1-2天分泌量少而稀,含脂肪少、抗體多,具有通便作用,可以幫助孩子順利排除胎便,同時利於膽紅素的消除,有利於孩子減輕黃疸。初乳中的生長因子還可以促進新生兒小腸的發育。母乳對寶寶的好處有:1、能夠促進嬰幼兒生長髮育;2、促進認知發育;3、可以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生;4、可以降低兒童成年期患肥胖的危險性;5、可以降低特異反應和哮喘。母乳餵養對媽媽也有很多好處:1、能促進母體子宮收縮;2、促進母親儘快恢復體型;3、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4、哺育母親可以減少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險。

8、做的還是買的?——老奶奶製造的笑話 ( 寶寶4個月)

生活片段:現在寶寶的生活多了些起色,每天,我和阿姨推車帶寶寶去陶然亭玩,白天公園裏很熱鬧,寶寶根本睡不着,許多老人和年輕的父母一見到寶寶,就高興地來抱她,親她,關心地問這問那,說這個寶寶真好玩。

有一天在公園門口,有二位阿姨匆匆從車上下來跑過來擋住寶寶的車,我嚇了一跳,不知發生什麼事情了,原來她們是要看看寶寶,我虛驚一場。一個阿姨抱着寶寶邊看邊親:“哈哈!真可愛!真可愛!”她們的同伴男友也過來逗寶寶。

還有一次在公園碰上一個老大爺,熱心地告訴我怎麼帶孩子,要打疫苗,要右手抱孩子,要餵母乳等等,老人家很熱心,對育兒問題還有專業呢。

更有趣的是,那天我抱着寶寶在玩,寶寶戴着個小荷葉邊帽子,趴在我的肩頭睡了,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問:“做的還是買的?”我半天沒有回過神來,不知道她說的是什麼,後來寶寶醒了打了個呵欠,老奶奶驚訝地失語了,好久才叫:“天啦!這是個真孩子,真的!可愛極了,我以爲是個洋娃娃呢!”哈哈,難怪她問我這個洋娃娃是做的還是買的了!

還有一位老奶奶,聊天時問我,這麼小的孩子吃什麼呀!我回答說:“主要吃母乳。”老人又問:“母乳是什麼東西呀!”哈哈哈。老奶奶們製造的笑話真有意思呢。

媽媽心語:帶着寶寶出門,您會和我一樣得到很多開心和快樂的事情。老人的關心,年輕人熱心,對你寶寶的關注真讓人感動。

專家評說:生活中一點點有趣的事情,都可以讓媽媽感到快樂。

9、添加輔食有竅門 ( 寶寶5個月)

生活片段: 家裏很熱鬧,寶寶的生活也很有規律,現在除了母乳、喝牛奶,我們開始給她添加輔食。阿姨給寶寶蒸了一碗土雞蛋,黃黃的嫩嫩的,寶寶很喜歡吃,阿姨喂寶寶有個習慣:把吃的送到寶寶嘴裏後還是把勺子停放在寶寶的嘴邊,今天我來喂寶寶,喂一口把蛋黃喂到寶寶嘴裏就把勺子拿走放在碗裏,寶寶忽地感覺自己嘴邊缺少什麼東西,就哭了起來。阿姨走過來開始喂寶寶,又把勺子放在她嘴邊,她就不哭了,我對阿姨說:“你不能這樣慣壞了他呀,這個習慣不好。”阿姨說:“先讓她填飽肚子再來說習慣吧。”呵呵,看看,每個人就是有不同的養育方式。5個月的寶寶可以多吃輔食了,除了給寶寶蒸雞蛋羹餵雞蛋黃以外,我還買了一些亨氏和雀巢米粉回來,小寶寶可愛吃了。寶寶大一點的時候,我們還做蔬菜面和西紅柿麪條,寶寶很喜歡吃。把蔬菜切得很碎,麪條煮的也很爛,寶寶吃起來軟軟的,味道不錯,每次阿姨餵我吃完一碗,她就特別滿足特別欣慰,比她自己吃還高興呢。

寶寶5個月了,可以添加一點軟的好消化的輔食了,我給她買了些亨氏的玉米糊,可能顆粒太粗,她不願意吃。我們用勺子一點一點地刨着喂她吃香蕉,寶寶開始嘗試着吃,帶着試探的樣子,後來發現味道不錯,每天的吃量也越來越多。我們還用菜葉做了一些青菜水,放點冰糖,第一天孩子喝了100多ML,第二次就不愛喝了。樓下和孩子同齡的寶寶經常在一起玩,她們的媽媽問孩子吃什麼了,我說吃香蕉了,阿姨們說:“這麼小吃香蕉不會拉肚子吧?”沒事,其實孩子覺得吃些水果很好呢。買了些亨氏蘋果汁,小寶也愛喝。

媽媽心語:添加輔食是有竅門的,不要從一開始就給寶寶吃太多花樣,要循序漸進。

專家評說:新手爸媽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要注意四個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後,除了觀察寶寶的食慾、大便外,還要注意有無皮疹、嘔吐等情況,明確寶寶是否能消化,避免引起寶寶的食物過敏。

10、奶粉和母乳的爭奪( 寶寶5個月大)

生活片段:在發現我的母乳滿足不了寶寶的需求後,我們就開始給寶寶添加牛奶,進行混合餵養。現在孩子不願意喝牛奶,可能感覺牛奶有些異味,每次我給她喂牛奶時,她都用小嘴和舌頭把奶瓶嘴給頂出來,然後不由自主地把頭往我腋下蹭,也許還是覺得母乳好喝呢,不濃也不稀,不鹹也不淡,不快也不慢,來得均勻而自然。倘若她餓急了我回來晚了,她迫不及待地一邊用手抓我的衣服,一邊張嘴尋找奶頭。我感嘆,孩子對食的需求就是人最本能的需求,她的焦急的表現可以體現這個第一需求的重要!

但是我的奶水不夠喝,需要給孩子增加營養,奶粉無疑是不錯的代乳品。我們剛開始不知道什麼品牌好,大家都說應該吃好一點的,開始買桶裝的雀巢能恩,後來買的是雅培。孩子他爸說要吃貴的,貴的營養成分應該更全面,阿姨說沒必要吃太貴的,一桶奶粉只夠孩子喝一個星期,相當於一百多斤大米的價錢,太貴了點。聽了很多同事和朋友的建議,我也認爲貴一點的奶粉也許營養元素還是要全面一些。一家人爲了奶粉到底是選貴的還是選便宜的,買國產的還是進口的爭論起來,最後,還是孩子他爸的意見佔主導。

媽媽心語:母乳當然好,但是在母乳不夠的情況下,當母親或寶寶患病時,或者媽媽外出與寶寶分離時,選擇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是有必要的。媽媽要注意:A、奶粉開封后不宜存放在冰箱裏,以免結塊;B、罐裝的奶粉打開後必須蓋好塑料蓋 C、奶粉開封后使用時間有規定,要看清楚D、奶粉在規定使用日期內也有可能結塊,如果結快堅硬建議捨棄。

專家評說:注意:有以下疾病的媽媽不要給寶寶餵母乳:

A、 媽媽有嚴重的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的;

B、 媽媽有肝炎、結核病的不宜母乳;

C、 患精神病和癲癇病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的;

D、 媽媽服用避孕藥或注射鏈黴素的。

12、預防產後抑鬱 ( 寶寶6個月大)

生活片段:在我結婚前,曾經有個知己和我說起一個從小在一起長大的同伴,在生育孩子後性格變化很大,失去生活的信心,非常悲觀失望,可能是她的家庭環境給予的壓力太大,公婆都希望要個孫子,而她生的是女兒,家裏的氣氛直接個她帶來了刺激。我那時並不知道她得的是什麼病,只是知道她生育後很不幸福,不開心,但自己和她相距遙遠又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她,只能默默祝福祈願她早日走出陰影,重新迴歸幸福。

但是沒想到幾年後的我,也走了一段灰暗的路。這個時候,產後情緒波動的我也有些鬱鬱寡歡,而一回想孕期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更覺得心裏難受。爲了生育,我自己體態變得臃腫,忍受了擔憂之苦,他不但沒有給我安慰和支持,給我力量和感謝,卻一身輕鬆只顧着自己的事情。爲了生育,我付出了太多,真不願意捨棄!我越想越多,一連串的疑問和悲傷,開始瀰漫我的頭腦。苦悶、絕望的情緒迅速讓我失去生活的信心,只是感覺自己真是可憐悲哀,進退兩難。既沒有辦法和自己的親人交流,也沒有辦法讓自己排遣憂鬱。可能是情緒過於悲傷,我開始劇烈地腹痛,在牀上打滾。他要陪我去醫院我不從,他只好把我背起來去了醫院。過了約有半個月,我才逐漸恢復心裏平靜。不知道我是產後抑鬱還是懷疑自己感情受傷?總之是一場危機、一場劫難。

媽媽心語: 產後抑鬱症的媽媽往往是不能有效地照顧嬰兒,對寶寶健康過分關心或因無法應付而自責自罪。有嚴重抑鬱症障礙的媽媽可能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危險行爲,甚至怕連累了孩子、怕孩子受罪而殺害孩子。可影響婚姻關係,導致愛人心理健康的損害,而對寶寶的認知、情感聯絡和行爲也產生不良影響。其實,身邊的每個人可以對患者進行心理支持,讓她瞭解產後抑鬱是常見的產後心理問題,告訴她“您並不孤單”或“您不是個壞的或有缺陷的母親”。可以開放性談論一些有關問題,如與丈夫的關係,幫助她們安排嬰兒照料,鼓勵參加人際交往的集體活動,讓她們有良好的心態來度過自己的特殊時期。

專家評說:產後抑鬱是孕產期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主要原因是激素的大起大落影響了神經傳遞物質的改變,導致情緒改變,當然也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性格、遺傳、對環境或保健服務的不滿意、難產手術等都有關係,不是產婦所能支配。產後抑鬱症主要表現爲心情鬱悶、愛落淚、失眠、情緒低落等,嚴重者工作能力下降、精神不集中、多疑、無故憂愁等。病情多在一年內可以自然緩解,少數可以延長一年以上。預防產後抑鬱主要可以在孕期加強教育,進行心理輔導,給產婦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認同母親角色做好母乳餵養,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好多種親情關係。

16、斷奶的感受 (寶寶8個月)

生活片段: 孩子8個月大了,我的工作也開始忙了起來,決心藉着去大連出差執行任務的機會給孩子斷奶。說起來感覺有點狠心,孩子還沒有一歲就給她停掉母乳,有點猶豫有點不捨,心裏好象覺得虧欠孩子似的。這麼小的孩子沒有母乳會有什麼反應?會哭鬧?會抗拒牛奶?哭鬧的時候媽媽不在身邊怎麼辦?作爲媽媽的我,忙於自己所謂的工作,對孩子是不是太缺少關愛和照顧了?可是,如果不斷奶,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很累,心情不好,奶水質量差了,這樣對孩子也不好。下下狠心吧!

我出差了,帶着一些擔憂和留戀。電話裏聽家人說,剛開始孩子有點不太適應,她也許在想,怎麼這兩天我一頓母乳也沒有呢?連續2天都是喝牛奶,吃輔食。第一個晚上哭鬧的厲害,但是往往很餓的時候,家人就沖泡奶粉喂她牛奶,孩子咕咚咕咚一口氣能喝完。後來就習慣了,不吵也不鬧了。因爲沒帶吸奶器,也沒有吃什麼藥,出差在外的我只覺得乳房脹的很厲害,痛的不行,幾天沒有吸奶擠奶,採取了最原始的辦法斷了奶。從此,孩子告別了美味的母乳,我呢,也樂得清閒了。

媽媽心語:斷乳期的媽媽心情是比較複雜的,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適應的情況,還要接受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的變化,有點微妙的心理情緒,患得患失。要是不和孩子分開,媽媽很難忍耐聽到孩子的哭聲而不動惻隱之心,有朋友和我交流時說,她是經歷了斷奶的種種困難,好幾次纔給孩子斷掉的。

專家評說:推薦母乳餵養至4-6月。從乳汁的營養和目前社會女性工作的壓力,孩子8個月可以斷奶了。孩子4個月時就應該開始添加輔食,8個月斷奶時孩子對母乳的依賴性會降低。

斷奶對於母親和嬰兒並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斷奶不當可使嬰兒的健康受到影響。如斷奶過早,又不能及時地補充嬰兒所需要的 蛋白質和熱能,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增加小兒患病的機會。所以母親要掌握正確的斷奶方法,最好是慢慢來,讓嬰兒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突然中斷哺乳。要先給嬰兒適時添加輔食。或者讓母親暫時離開孩子1~2天,使孩子慢慢習慣。生活中有許多不科學的斷奶方法,如強制母子隔離,或在乳頭上塗抹藥水、辣椒水、黃連水等嚇唬孩子,強迫孩子不吃母乳,這些方法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都是劣性刺激,是不可取的。斷奶後,如母親感到奶脹,可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也可用炒麥芽60克,生山楂30克, 水煎當茶飲,3~4天即可回奶。

17、幫助寶寶學爬爬 (寶寶8個月)

生活片段:孩子到了該學會爬的時候了,我們就教她爬,大人在牀上做示範,孩子特開心地跟着學起來了,哈哈!看孩子一隻手按在牀上,另一隻手來使勁,用身子帶動腳往上一揚,立即前進了一大步,像一個訓練的小戰士匍匐前進,前面要是放個孩子最愛的玩具,她就會不停地往前進攻,呵呵。他爸在客廳裏面鋪開了席子,就開始對孩子進行魔鬼訓練,他把手機放在前面誘惑,激發她一步步向前爬。因爲會爬了,孩子身子比以前更加靈活了,所以經常在牀上打滾,有時候一不小心,會滾到牀底下,剛開始摔的時候都很緊張,擔心孩子摔傷摔壞了腦子,後來幾次沒事,我們就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了,由於牀和地面的距離並不是太高,一般情況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當然,家長一定要小心,並不是這樣就完全安全了。曾經有個鄰居就跟我講過一件讓人傷心惋惜的事:奶奶看管小孫子時一不留神,小孩從牀上摔下來了,當時就口吐白沫,眼神失色,趕緊送到醫院搶救了一週,孩子摔傷大腦了,留下終生殘疾的遺憾。奶奶因此自責得再也不敢面對兒子一家,一家人的幸福與平和就這樣在一不小心中喪失了,帶給孩子的也是一生的傷悲。

媽媽心語:一般來講,剖腹產生出的孩子身體協調能力沒有順產的孩子那麼強,因爲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所以爬爬的訓練對於她們來說更加重要。女兒小時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爬,當然,那時對她的特別訓練也沒有現在這麼有經驗和意識。所以,小孩7-8月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孩子多開展爬爬訓練。

專家評說:民間諺語把嬰兒運動發育歸納爲“二擡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週會走”,不過一般家長十分重視擡頭、會坐和走步,忽視爬和滾。這項行爲發育被忽略會導致兒童感覺統合失調。長大後會出現計算、學習、運動技能障礙甚至社會適應障礙,不會與人交往。爬行訓練是強壯體魄、完善大腦功能發育的重要行爲訓練,有助於頸部、胸部肌肉及臂力和腰部腿部肌肉的發育,利於孩子走路姿勢及肌肉張力的協調,從而促進整個神經系統的平衡發育。

28、培養孩子容易嗎?

生活片段: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培養、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爸爸媽媽的家長角色起着最關鍵的作用,在“愛”和“管”之間,我們總是要付出百倍的心力和情感,去做一些自己認爲非常必要的努力。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慢慢懂得:培養好一個孩子,真的是不容易。這個過程是愛的付出是“教”的積累,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是我們每個做普通父母的,也許在簡單的生活體會與家庭實踐中每天如在“流水線”做着相同的工作。其實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情感和精力、需要多少心血和代價、需要多少物質和金錢,我們很少有人去算計過。我從這些方面來梳理一下自己的付出:

情感付出:孩子是我們的希望,這種愛是沒有回報要求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我們心甘情願爲其付出的。從懷孕開始的希冀,到嗷嗷待哺嬰兒的餵養,再到幼童的早期智力開發,學齡前的成長,學生時代的所有問題,我們都會調動自己最大的潛能,去給孩子施加影響。也許自己可以忽視自己的學業是否還需要深造,可以考慮創業的計劃是否可以推後,也許可以爲了給孩子的一件衣服放棄自己的購物選擇,就是這個生命,帶給我們的精神愉悅與壓力。

知識付出:要培養一個孩子,家長需要學習,要選擇好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人才。這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工作”,比任何一個職業賦予的實際內涵都要豐富。培養孩子的性格和行爲習慣,啓發孩子主動地對自己負責,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培養自主獨立、自信積極、有好奇心、責任心等優點多多的孩子,不要懲罰失敗、不要說教、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不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如此等等,我們家長既需要自我知識的完善,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地來根據理論解決自己家裏的實際教育問題,其中的辛苦,爸爸媽媽冷暖自知。

經濟付出:關於經濟這個問題,我們無法迴避現實。有人估算在北京這樣大城市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約需要50萬元。我倒簡單算了一下我培養孩子小學畢業的經濟帳。因爲我們工作忙,寶寶在幼兒園呆了4年,費用爲:6萬元,小學我們選擇寄宿,生活費和住宿費6年費用約6萬元。古箏和國畫是我家遙遙準備長期學習的業餘興趣培養課。國畫集體課340元一學期,不加上紙墨筆硯等費用,學習六年是4080元。古箏學習費用就更高,買架好一點的古箏要5000元左右,上課費用按75元一小時、每週一次課算,一季度費用爲900,一年爲3600元,先按六年算費用爲21600元。以上費用共計145680元。這個費用一律不包括購買衣服、玩具、其他零用物品、吃洋快餐和其他零食花消。

當然,一個家庭爲撫養孩子所需要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投入是無法計算清楚的,父母所承擔的養育責任和養育中的樂趣明顯比這些重要,精神上的投入、體力上的消耗、、、對於父母來說,都是養育中的投入,而回報與產出,也許是未知數。那還要看孩子的努力與“造化”了。

媽媽心語:可憐父母心,孩子有競爭,不學還不行。都市生活給予了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也給予了激烈的競爭壓力。求學要邁的門檻,迫使孩子和家長們早早地準備。課外班的學習既是爲更好地求學打基礎,也是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必要途徑。有良好教育基礎的家長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比人落後一步。

專家評說:以上的生活片段是一個家庭教育的縮影,代表了目前部分家庭的教育狀況。培養孩子的愛好應結合當前的興趣,需要不斷地嘗試並經歷失敗才能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愛好。培養孩子的愛好能夠增加家長和孩子共同度過美好的時光的機會,這是非常值得付出的,而且孩子的興趣越廣泛,就越不容易陷入不良的活動。父母要觀察孩子的興趣,並給予他們鼓勵。給孩子發言權。如果孩子對某個愛好感到厭倦了,不要強迫他繼續下去,孩子也有權改變主意。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第四章 寶寶長大媽媽成熟

1、寶寶抓鬮選姓氏 ( 寶寶10個月)

生活片段:每年的春節是我們共同的期待。我們總會選擇不同的城市去感受過年的氣氛。爲了讓選擇能滿足小孩子的願望。我想了個辦法,讓孩子抓鬮選擇在哪裏過春節,我用小紙片寫了三個地名:北京、上海、杭州。然後搓成團放在手中抖了抖,讓孩子抓,孩子覺得很新奇,伸出一隻手來抓起一個,遞給我打開一看:上海。反覆幾次都是上海,大家都笑起來,難道孩子這麼喜歡上海?

同樣,因爲孩子的名字選擇跟我姓還是跟孩子他爸姓的問題,大家也在爭論不休。我們就說,爲了公平起見,讓孩子自己選擇吧!我用紙片寫了一個孩子他爸的姓,又寫了一個我的姓,讓孩子抓鬮,孩子毫不猶豫抓了一個孩子他爸的姓,我覺得一次太偶然,又換了一下手法,結果還是他爸的姓。全家人都笑了起來,這是巧合嗎?還是孩子心理已經有了血緣之親?還是她有了選擇的意願?孩子也許覺得這個手法也很有意思,還用手勢表示再要抓呢!

媽媽心語:孩子抓鬮也許是孩子興趣使然吧。

專家評說:家長和孩子參與遊戲,和孩子一起玩,有利於培養孩子輕鬆愉快的心境,同時也加深了親子關係。親子游戲是發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種特殊活動,它是通過父母親暱的與孩子接觸,讓孩子主宰活動的進程。在親子游戲中,父母的角色要隨着孩子需要的改變而改變,使孩子能不斷受到挑戰,產生更濃的興趣,釋放出更多的笑聲。

2、母女分別的思念 ( 寶寶11個月)

生活片段:孩子去外地遊玩了,我真的十分想念;而一旦和先生髮生不愉快,我就更加想孩子。幾千裏之外的孩子,好像也和我有心靈感應,離開媽媽她就開始生病。我常打電話去問孩子情況,有趣的是我採取了電話跟蹤的方式,孩子和老人沒有帶手機,但是她們一到哪個城市,我就能打電話找到她們,他們說我有衛星定位系統呢!我好想寶寶快點回來啊!昨夜夢見了我的寶貝。恍惚中說是在家裏,恍惚中又說是在我工作過的單位門口,阿姨正牽着孩子的手在前面走,我出差回來,還有幾米遠,我看到了孩子那蹣跚學步的背影,叫了一聲:“寶貝!”孩子猛地回頭一看,是媽媽!阿姨告訴她:“寶寶,你媽來接你了!”我跑過去仔細地看着她:胖胖的臉蛋,扎個小辮子。她一看到我,也興沖沖地跑過來,邊跑邊叫:“媽媽,媽媽!”“啊,寶貝!”我一把把她抱到懷裏,她真陶醉了。可一覺醒來,我才發現身邊空空,孩子還在那個遙遠的城市呢!前段時間總聽孩子他爸說夢到女兒了,我不相信男人有那麼想孩子,可今天我也夢到了,我才發現孩子的確是父母難以分開的寶貝呢。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寶寶回來那天,家裏那麼熱鬧那麼溫馨。在分別的2個月裏,我和愛人都從心理上成熟多了,更加理解帶孩子的不易,更加疼愛孩子。這二個月,寶貝正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段時間是最難的啊。寶寶更依戀父母了,這也是分別的收穫。孩子一回來,看到熟悉的家,終於拉起我的衣角要我和她玩。

媽媽心語:兒女是父母心裏永遠的牽掛,不管是天各一方還是近在咫尺。多點關心多點愛,適合每個人每個家。

專家評說:母子分離會帶給孩子心理焦慮,但也會給孩子帶來新的生活體驗。當最親密的媽媽外出或離開時,孩子會感到不安、恐懼、害怕、憂慮,常用哭鬧宣泄自己的不安。分離焦慮是孩子對於被拋棄的憂慮,對安全的一種需要和渴望。分離焦慮從1歲半到2歲半最爲強烈;3歲以後,隨着孩子認識能力增強,焦慮明顯減輕。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方式各不相同。多數哭鬧不止、有的悶悶不樂、有的出現吃手、尿牀的情況、嚴重的可能出現厭食和反射性嘔吐等,不同的孩子表現不同。一般來說,性格開朗、朋友多的孩子,分離焦慮一切較輕,讓孩子看着媽媽走,讓孩子逐漸適應分離或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多交朋友,.媽媽避免“不要孩子的”不良暗示會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分別可以讓孩子體驗重聚的快樂。

3、教寶寶學走路 (寶寶1歲1個月)

生活片段:寶寶已經有一週歲一個月了,開始正式學步,在公園的草坪裏她想走了又怕摔倒。她掙脫了大人的手,躍躍欲試地跨動腳步,可是怕摔,心裏害怕不敢走,三步並作兩步地趕緊撲到了爸爸懷裏。我把她剛學走路的樣子,咿咿呀呀說話的聲音,甚至換尿布的樣子都拍攝了下來。過了幾天,寶寶已經不需要大人攙扶,自己能走十步遠了,平時的晚上,我們幾個大人圍坐在家裏,孩子想往我們的方向走去,想走到誰那裏去都可以走了,每一個人都用溫暖的懷抱迎接她,她一步一步穩穩地向前邁去,她學會了轉身,站在原地,一個腳先邁步向後轉,又走路回到原點繼續向另一個大人目標懷抱走去。孩子走路越來越穩了!大人們看到她走路的模樣都十分欣慰。

帶孩子練習走路是我們經常的訓練項目。通常,我們在公園的一塊小草坪前讓孩子練習走路。剛剛學走的孩子打扮得也很漂亮,我給她穿上了藍色的裙子,帶了個小氈帽,孩子穿新衣服的感覺也很好呢!在草坪裏,她抱着一棵大樹很陶醉,她擡起頭,看看天,看看參天的樹,低下頭,看看地,看看綠綠的小草,然後透過樹縫和我一起捉迷藏。孩子還學着爬石階,爬上去又下來,爬個十幾個臺階,玩的真痛快。

媽媽心語:此刻的孩子還不知道長大以後的生活之路有多麼幸福或艱辛,但是生活的道路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去走。成功的路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孩子學走路的這段時間,看管的大人會比平時更累,孩子老想掙脫大人的手自己獨自走,大人擔心孩子摔倒,顧慮很多。建議學步孩子最好不要購買使用學步車,一是使用時間不長,小孩一般幾周就慢慢有走的感覺,大人扶扶就可以了,另外,有些學步車質量不好,孩子如果滑行快,很容易摔倒。

專家評說:孩子會走路前完成了很多準備工作,從體型上完成了嬰兒到幼兒的轉變,腿部有了足夠的力量,開始學習站立,並逐漸學走。要關注孩子的情緒,並保證孩子的安全。孩子剛走路時平衡性差,採取兩腿分開、兩腳朝向內、胳膊向兩側攤開的姿勢有助於保持平衡。孩子學走路是他們邁向獨立的第一步學走路時,不要急於給孩子穿上鞋子,否則會影響足弓的發育,買鞋時最好買軟鞋,要給腳趾留足夠的空間,寬度要合適。

7、“奶爸”的粗暴教育 ( 寶寶1歲5個月)

生活片段:孩子他爸總是在出差,全國各地跑。忙碌的他對待孩子也沒有什麼好脾氣。孩子正在爬桌子,他本來拿蒼蠅拍正打蒼蠅,突然,在對孩子一點口頭警告都沒有的情況下,就往孩子的屁股上狠狠地揍了2下,我和老人看見了都心疼得不得了了,脫掉孩子的褲子一看,屁股上留下了兩道紅紅的傷痕。孩子痛的咿咿呀呀直哭,我氣急敗壞地往孩子他爸身上揍了兩拳頭,說這麼小的孩子根本不懂事居然揍的那麼狠,我心疼的哭了,他爸覺得很沒面子和我打了起來。他拳頭下手重,孩子和我都受了傷。

女兒和她爸爸睡覺,因爲蹬被子被他爸揍了一頓,他的暴力我是領教了。女兒的皮膚很癢,可能因爲天氣乾燥,身上長了些小疤。當爸的沒有安慰和關心,就用暴力對付孩子,這太不對了。現在的她最依戀的是媽媽了,一步都不想離開我,我走到哪裏她就跟到那裏,她想要我親手給她洗澡,換衣服,拿文具,拿筆和紙,她畫畫、寫字,要我作陪。我拿了一些快過期的麪包片帶她去小區的池塘邊喂金魚。孩子站在一邊喊:“金魚,你們餓了嗎?你們冷嗎?天冷了你們怎麼不加衣服呀!你們是和媽媽在一起嗎?和媽媽在一起真好”。

當爸爸的對待孩子的確是缺乏比較科學的辦法和耐心。只要看到寶寶哭,他就會着急地高聲大叫,表現出心煩意亂,不太會採取正確的辦法讓孩子停止哭聲,反而因爲他的急躁是簡單的家庭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責任,好像使我們都沒有太多的耐心和精力來陪孩子一起成長。一旦遇到孩子哭鬧或者有點小脾氣,爸爸會不耐煩,老人批評我們說,你們這年輕爸媽比孩子還不懂事,孩子鬧你們鬧的更歡。呵呵,這點我們虛心接受。對孩子的不同教養方式、不同的處理態度產生的分歧,家庭生活瑣事的溝通障礙,使寶寶的爸爸選擇了比較極端的“父愛表達”。

媽媽心語:對孩子適當的嚴格要求是需要的,但是暴力從來不會讓人屈服,暴力的教育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也學會暴力,即使孩子目前處於弱勢,懼於暴力,但幼兒心理會形成微妙變化,影響她的成長。

專家評說:大多數兒童教育專家認爲打罵是最糟糕的管教方法,打罵意味着你給孩子負面評價,研究發現,從長遠角度來講,打罵並不能改變孩子的行爲,甚至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經常捱打的孩子逐漸會用撒謊的方法來掩蓋他們的錯誤。對於與愛人在管教孩子上有分歧的媽媽來說,要找出一種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管教方法,要有明確分工,最好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和時間處理你們之間的分歧,要學會相互鼓勵對方,不斷改進管教方法,鼓勵丈夫參與。

17、培養寶寶閱讀習慣(寶寶2歲3個月)

生活片段:2歲多的寶寶開始愛上了學習。孩子他爸從廣州出差回來了,帶回了一把吉他,孩子馬上高興地說:“我要彈琴,我彈吉他!爸爸給我買了吉他!”我們還買了一臺萬信早教機,裝上電池,插上卡片,裏面就有聲音,卡片內容很豐富,有識字、遊戲、兒歌、古詩、數學數字、加減法,還有科學樂園、祖國地圖等,孩子會跟着讀,還可以自己測試成績,這個電子老師真不錯。平時在家裏,我會找一些兒童書籍,和孩子一起看,培養她的學習習慣與閱讀的興趣。 孩子受了我的影響,也喜歡看書,喜歡閱讀,偶爾會沉醉於讀書的快樂之中。

孩子學習的慾望和進步帶給了媽媽的心理滿足。我常常想:自己的個人感情遭受淡漠與冷待,但起碼還有自己的孩子與我能心心相通,我們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她帶給我的除了心理上的滿足,還有未來的希望寄託。

當然,也有些讓人高興的場景可以分享。在王府井書店,一到了兒童書架,看到那麼多新書,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女兒特別高興,順手拿起一本原來就會的,讀了起來:“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對面正好有兩個外國阿姨也在選書,見寶寶這麼投入,她們笑眯眯地看着她豎起大拇指說:“你真聰明!”這下子,孩子更得意了,打開一本又一本書,擡頭看看那兩個阿姨的表情,又開始“讀”了起來,她還等着她們的誇獎呢。可是當我真正讓她坐下來給她講故事時,她又靜不下來了,她揹着小奶牛小包包走來走去,我悄悄地告訴她:“寶貝,你剛纔把書拿倒了!”哈哈哈,孩子只顧自己表演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把書都拿倒了呢。

媽媽心語:小孩子喜歡學習,也喜歡別人誇獎,這麼小的孩子拿倒了書還是可以原諒和理解的,有學習的愛好就好。其實我家寶寶的閱讀習慣培養的比較早,我從她2歲多開始就帶她去圖書大廈看兒童書,去少兒圖書館看書,給寶寶將書中的故事,讓她對書產生興趣。實踐看來,和她同齡的小朋友相比,她的閱讀能力較強,識字較多。當然,這與她能靜下心來學習也有關係。

專家評說:大人的鼓勵與誇獎對兒童產生激勵作用。常常閱讀的孩子內心世界一定會很豐富。閱讀能讓孩子獲得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習慣,能讓孩子學會思考,能讓孩子獲取知識,獲得情感體驗、、、、、、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以及孩子本身的閱讀經驗來選擇孩子讀物,如提高語言能力的、培養優秀品質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開闊孩子視野的、培養生活情趣的、提高實踐技能的等等。

第五章 面對養育難題與困惑

1、 全職媽媽當不當 ( 寶寶5個月)

生活片段:從懷孕生育到照顧孩子生活,這其中的樂趣與煩惱,是每一個做媽媽的都要面對和感受的。但孩子來到你身邊以後,你才發現,從她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基本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了以前的自由和隨心所欲。出去聚會,你會牽掛她;外出購物,你會想着她;一些遠行的計劃,你不得不因爲她太小而取消。當看到孩子終於一點一點地長大,“全職奶媽”的你是否和我一樣,總覺得老待在家裏缺少點什麼?是不是也感覺脫離了社會?整個成了一個家庭主婦?每天面對的是奶粉、尿布、衣服、廚房,無論你有多少創意和想法,你都只能在這個家庭的舞臺上展示。當然,這也許是每一個女人成家生育後都必須面對的,可是,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一種色彩嗎?離開工作單位,離開領導同事,離開我們展示自己的另一個舞臺,心裏會有多麼複雜的鬥爭!如果遇上一個善解人意的丈夫,他也許理解你的心理,明白你的付出,深知你的不易,支持你的“復出”,遇上一個大男子主義思想嚴重的愛人,他也許“好心”勸慰:“別去上班了,那麼辛苦那麼累,掙不了幾個奶粉錢。”也許會說:“就在家裏好好照顧寶寶吧!我給你發工資。”還有的根據家裏實際情況說:“你去上班,孩子沒有人照顧怎麼辦?你會放心保姆一個人在家看孩子?”總之,束縛媽媽們的因素很多,簡直可以讓你“無處可逃”。

媽媽心語:其實全職媽媽有全職媽媽的煩惱和快樂,但是對於我來說,我自己實在接受不了這個角色,我需要社會舞臺。我曾和先生自嘲說:我的才情,豈能被尿布淹沒。全職媽媽當不當,這是每個媽媽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個人的職業規劃作出計劃與選擇。儘管一些專家發表過不少理論意見,全職媽媽對養育子女的影響等等因素,但我還是要說:如果可能,媽媽還是去上班吧,這樣你也許能帶給孩子更多的社會經驗或職業影響。

專家評說:其實全職媽媽也有很多好處:1、可以全身心照顧寶寶,寶寶發展得更好。年輕的媽媽們畢竟文化程度較高,對科學養育觀念的接受快。2、有利於家庭的穩定,自身健康。人精力有限,而要把精力分散到家庭、寶寶、工作上,難免會有疏漏。3、能給社會減輕就業壓力。當然,一個媽媽出去工作會讓她與外界產生一種關係,透過工作,鍛鍊性格,得到自我完善,職業媽媽也有自己的優勢,既可以工作,又做家長培養孩子,可以同時履行這兩個職責,能鍛鍊做好家長和做好員工的能力和技巧。也許還可以在兩個角色中找到互通。

2、重返職場不猶豫 (寶寶6個月)

生活片段:孩子他爸總是忙碌地頻繁出差,他一出去根本顧不了家,家務和孩子都交給了阿姨和我。我生了孩子,上班間斷了那麼久,如果還不想辦法邁出去,真擔心自己漸漸被社會淘汰了。自立意識比較強的我感覺還是要依靠自己來想辦法,我不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全都荒廢了。我決心東山再起重返職場。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使我更有信心。

帶上了自信出門,重返職場的路很順利。我得到通知安排去一個單位任負責人,家裏人都很高興!阿姨鼓勵我說,我是一塊金子,在哪裏放置多久都不會被塵土籠罩,不會磨滅光澤。的確,我覺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並不容易,有了孩子以後,身上多了責任和負擔,必須重出江湖,立足社會,延伸自己的社會價值。我喜歡上班,職業精神很好,神采飛揚,永遠自信。

自從產後踏上單位的那一天開始,我就變得非常忙碌。單位近期在人民大會堂有活動,我需要參與策劃活動內容,做現場籌備,根本沒有時間來顧及家庭和孩子。愛人忙,我也忙,我們之間越來越沒有了交流。無奈的生活,忙碌的工作,讓時間把怨氣消磨,笑對每一天的清晨,整裝出發。這就是我。

媽媽心語:爲了生育女人有時候不得不放棄工作,在目前職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全職媽媽要重返職場會面臨很多困難:個人心理的調適、兒女生活的照顧、家庭關係的處理、、、、、、遇上理解支持的愛人可能境遇會好一點,遇上大男子主義思想比較嚴重的會反對妻子工作、排斥妻子與外界過多聯繫等等,這種情況也不少見。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工作重心,這樣既可以給普通家庭帶來收入,還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重返職場不要猶豫!

專家評說:職業父母能帶給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有能力爲家庭作出貢獻,,調整自己爲家庭投入,不要認爲只有陪在孩子身邊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個好家長不是隨時隨地陪在子女身邊,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這樣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自主和與人合作的機會。

3、孩子生病如何快捷就醫?(寶寶1歲3個月)

生活片段:孩子一歲多時有段時間溼疹長得很厲害,用了一些藥都不見好,我在網上查到首兒網站上介紹首都兒研所自己研製的膚樂霜效果很好,但只能自己去醫院開藥購買,孩子他爸就去兒研所給買回來一些給孩子塗在臉上,效果真的很好,用了一兩天溼疹就沒有了!

有了孩子以後,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遇到一點點問題就去醫院是很不方便的。一些育兒網站上有很實用的帖子和那麼多新手媽媽的交流,的確是很有幫助的。我們這一代人的時尚養育方式,漸漸地在年輕父母中普及開來。養育的困惑,孩子生病的煩惱,只要打開電腦,敲敲鍵盤,問題也許就會迎刃而解了。

可能是吃海鮮的緣故,有一次我患上了急性腸胃炎,又吐又瀉,去醫院裏輸液,孩子可能吃了我的奶水也感染了也開始拉肚子,一天拉很多次。我很着急,喂黃連素他吐,一聞那個味道就反胃,我只好去上網求助大夫,問我這麼大的孩子可以吃什麼藥。大夫在網上回答說可以吃媽咪愛、思密達等,我在網上看到有些爸爸媽媽也發帖求醫說也有孩子這麼大的孩子腹瀉吃這幾種藥的。孩子吃了孩子他爸買回來的媽咪愛,我又餵了乳酸菌片,還吃了點小兒黃連素,終於好了。看來網絡求醫真是方便、快捷。

媽媽心語:網絡生活,時尚便捷輕鬆。既能免去車馬奔波之苦,又能節約醫療費用,還能最早確診對症下藥。當然,此類網絡交流不適於大病急病,遇到緊急情況,還是去就醫爲好。

專家評說:網絡求醫給患者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不過大多患者不懂醫,往往不能在網上清楚表白自己的病情,以使網絡醫生難以能很快給你診斷和建議。網絡求醫時要注意不要開口就講你得了什麼病名,先說你的個人發病情況、過程、治療經過,雖然通過網絡可以學到更多的醫學常識,有時也治好了病,但有病了,肯定不能只按網上說的辦,也不能單純靠經驗來片面推測判斷身體狀況,而胡亂地買些藥。這是對自己身體健康非常不嚴謹的態度,也是非常危險的。

19、“我姓磨,名字叫磨蹭” (孩子6歲7個月)

生活片段:帶孩子的過程,就是媽媽性格磨礪的過程。結婚生育前,我是個超級“急”脾氣,辦事利落,風風火火,可是有了孩子以後,自己的脾氣和性格都有了改變。

阿姨根據女兒平時的表現的情況,給她取了個別名:“快遞”和“漫遊”。孩子有時候叫“快遞”,我們呼叫她,希望她能給找個報紙,拿個水杯,孩子要是快速利索,反應迅速。孩子也有慢的時候,不管是他爸和我還是阿姨呼叫,總會回答說:“等一下等一下。”幹事情慢吞吞,我們都開玩笑叫她“漫遊”。哈哈,大家都說這名字取得很貼切呀!特別是孩子長到四五歲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對媽媽的話總是不能積極響應,我們家裏就經常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生活場景。大人在喊:“寶貝,你又光腳丫了,快去穿鞋!”五分鐘過去了,也許孩子還沒有迴應。即使有也是這樣的:“等一下!”“寶貝,該關電視了,超時間了。”“等一下,我再看五分鐘。”“孩子,洗澡時間太長了,你會感冒的。”“我等一會再出來。”“你看看鐘表,上學快遲到了!”“我還沒換衣服呢!”、、、、、諸如此類事件,的確讓我很傷腦筋。特別在早上上班時間很緊張,或在帶孩子上課外班時,我幾乎要發瘋。有次我帶女兒去上古箏課,眼看上課時間到了,她還不準備拿指甲,忙着吃薯片。我提醒以後,她還說:“等一下。”我馬上脫口道:“我看你該改名字了,你姓磨,名字叫磨蹭。或者就姓“等”,名字就叫等一下。”孩子笑了,馬上準備上課進入狀態。

媽媽心語:也許是家裏大人多,對孩子發號施令的人太多,而老人幾乎都是“命令”的口吻,少有徵求孩子意見的時候,久而久之,孩子面對大人的呼喊採取的措施就是“拖拉”。後來,孩子爸爸針對孩子看電視總是延時、做事拖拉等行爲,制定了一個家庭做事規則,用文字寫出來貼在牆上,孩子感覺有規可循了,好了很多。

專家評說: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類型,對環境適應緩慢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共同促進改正不良習慣。可以在一件事情要結束前幾分鐘提醒孩子,讓孩子有思想準備,做好結束工作前的準備工作。讓孩子意識到拖拉會產生的後果就好了,可以找機會讓他感覺自己錯了的結果,不要什麼都替他們着想,總在提醒。媽媽的作用不是“定時器”,不要總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自己承擔了“拖拉”的後果就會吸取教訓。

20、給寄宿的女兒的第一封信 ( 孩子6歲6個月)

生活片段:女兒寄宿的第二個月,接二連三因爲寄宿和學習的事情,我與她發生激烈衝突,我採取的強制教育措施也給她帶來了一定的陰影。其實不論是她還是我,這段時間心情也不好。我晚上都在做惡夢,夢到自己的孩子被打。

怎麼辦呢?當面道歉?我覺得有失母親威嚴;再次批評教育她?效果不一定好。寫信也許是個好辦法。我給女兒寫了一封信送到學校,老師說她看了後哭了,我的信讓她知道自己前段時間真的表現不好,太倔了,有些字她還沒有學,不認識,我就把這些字的拼音註上了。以下是這封信的主要內容。

“遙遙:你好!媽媽是第一次這麼正式給你寫信。但願你能理解我的心。我想:我的乖巧的女兒一定會好好地讀完這封信,一定會改正自己任性、倔強(juejiang)的缺點,成爲優秀的小學生。

爸爸媽媽送你到學校寄宿(jisu),並不是我們不喜歡你,是爲了給你尋找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校裏有你最喜歡的老師和小朋友,你們可以每天在一起快樂地玩耍(wanshua),愉快地學習,學校會培養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如果不寄宿,我們家離學校很遠,你需要很早就起牀,你會睡不好,爸爸媽媽每天工作也很忙,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陪你。我們相信,在這裏,你會學到獨立,學會自立,學到理解,學會尊重(zunzhong)。和每一個小朋友好好相處,你就會得到比在家裏更多的快樂。

前幾天,你的表現有點讓我不滿意。你想要的小印章,我們可以在週末有時間的時候一起去買,但是你非得在星期五那麼晚要求我去買。你知道週五我要回家做飯,要洗衣服,要輔導(fudao)你的作業,你不知道媽媽有多忙嗎?

沒有滿足你的願望,你就在車上大哭大鬧,你知道這樣多危險嗎?路上那麼多車,如果媽媽開車一旦分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製造(zhizao)交通事故,那樣的話,不但是你和我,還有其他很多人都會受影響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以後,請你在向爸爸媽媽提要求的時候,站在爸爸媽媽的角度上想想:“爸爸媽媽是否有時間?是否方便?是否我真的那麼需要?”“除了我要的東西,爸爸媽媽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樣想想,你就不會那麼任性地要求我們了。我想,你會慢慢懂事的。一個好的孩子最先學會的應該是尊重,尊重父母、尊重長輩、尊重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給你選擇的學校,是非常重視素質(suzhi)教育的北京重點小學,有很多的學生都希望進去就讀的學校。我和你爸爸現在送你到這裏來上學,就是希望你長大了能有學問、有見識、有禮貌、有出息。我相信我的女兒,會越來越聰明(congming)、越來越優秀!”

老師告訴我,女兒看完信難過地哭了,老師也看了這封信,很感動,還把這封信保留在學校,說開家長會的時候也要大家學習學習這樣的教育方式呢。

媽媽心語: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正常的,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她有自己的見解和主意,不再是什麼都言聽計從了,有逆反時期的叛逆情緒。爸爸媽媽在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嚴厲的教管後一定要有和風細雨的感化,讓孩子理解你的用心、你的關愛。

專家評說: 生活片段中媽媽採取與書信交流的方式來和孩子做交流,是可取的辦法。孩子在學校寄宿,母女之間一週見面不會太多,母親在家裏會做一些教育方式上的反思,孩子在校也會有思考,看到媽媽的信以後,孩子會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錯誤,理解母親的意思。能起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8、有個性的父愛表達( 寶寶3歲 )

生活片段:不知道男人一般是怎麼表達感情的,總覺得家裏的男人表達父愛的方式不太正常,在寶寶小的時候他很少有正面引導孩子的時候,不是諷刺打擊就是暴力相加。孩子心理受挫的次數多了,對爸爸產生的不是依戀是害怕與拒絕。

我有時問孩子:“寶寶,爸爸愛你嗎?”孩子回答:“他不愛我,他討厭我。”我們全家人都面面相覷。孩子他爸就是這樣的性格,從來不正面表達自己的感情,對老人、對我對孩子從來都不會說點好聽一點的話,他有時候故意激怒有點逆反心理的女兒:“我不喜歡你了。”女兒一聽這話就很受刺激。

有段時間,孩子知道我很忙沒有辦法照顧她,她就轉移目標每天都戀着阿姨,一時半會見不到她就急得哭!阿姨真是“保姆服務”什麼都爲孩子照顧得特別仔細,孩子不見阿姨就張嘴哭了,孩子他爸聽見哭聲煩,我也煩說:“你有沒有媽媽?”說完這話,原來我才發現我自己吃醋了,因爲孩子叫“阿姨”叫習慣了,跟我在一起她也脫口而出叫“阿姨”了。她又哭又鬧,爸爸狠狠地揍了她屁股,她屁股都發麻哭得更厲害了。反思一下自己工作後好象的確是照顧女兒的時間少了很多。

他在不停地出差,永遠在不停地跑,我們的意見永遠不可能達成一致。現在我感受到的只有矛盾賭氣和彼此的冷漠。不知道等孩子大了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改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也越來越瞭解他的個性。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責任,也許使他成爲一臺每天滿負荷運轉的機器?家裏複雜的關係已經讓我神經有些衰弱。孩子偶爾能帶給我一些安慰。女人需要的是關心和愛,而我得到的是冷漠和傷害。教育產生的分歧,家庭生活的溝通障礙,使我們之間越來越無法正常交流。剛愎自用的他什麼都聽不進去,還說棍棒底下出好人。什麼年代了,對兒童教育還抱着這種思想。

媽媽心語:家庭教育的分歧,生活小節的各異,很容易讓年輕父母發生爭吵。最好是夫妻之間彼此都留一點空間,不要期望誰來改變誰,生活實踐後得知:誰也改變不了誰,要想生活過得去,只能求大同存小異。共同願意建造一個家,就是大同。其他的細節,都是可以商量的。有人說結婚前睜大眼睛,結婚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笑曰:還是把兩隻眼睛都閉上吧。

專家評說:父母對孩子教育分歧的產生主要原因在於父母之間性格的差異和處理問題的態度的區別,需要的是雙方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儘量達成一致意見來管教孩子。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可以認可分歧,積極對待分歧,在孩子不在你們旁邊時可以開誠佈公討論你們對養育的想法和感覺,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指責對方的觀點。二是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說另一個家長的壞話或讓她們在父母之間傳遞信息,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威脅你的配偶,這樣容易讓孩子把威脅當做解決問題的手段。

15、兌現孩子的承諾 ( 寶寶3歲8個月)

生活片段: 孩子他爸的無意中一句話,成了女兒等待的藉口。他說給孩子買蛋糕回來的,可是下午沒有見到他的人影。原來他去了河北。女兒卻和幼兒園的小朋友說過爸爸會給我買蛋糕的,小朋友還問她是不是吃了蛋糕?女兒不好意思地回答說,爸爸是逗我玩的呢。近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是他給女兒穿衣服、洗臉、早上送她去上學,下午接她,女兒和爸爸的感情也很好。要是哪天下午他沒有去接,女兒到家裏沒有看到他爸,她就會哭了給爸爸打手機。爸爸沒接電話,女兒就急的哭。我給孩子他爸發了個短信:“女兒想你想得哭,你打個電話給她。”爸爸真的打電話來了她纔不哭了。晚上睡前她問我:“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我要等他,等他把蛋糕帶回來。”我說:“他要明天才回來,你就安心睡吧!”“不,我明天不去幼兒園了,我要在家裏等爸爸。”女兒說。“啊?在家裏等你爸?在家裏等一天蛋糕嗎?老師和小朋友都會想你的!”我說。可是孩子真睡不着,想等爸爸回來再去幼兒園。半夜裏她又醒了,對我說:“媽媽,我夢見爸爸了。”

直到第二天孩子忽然發現教室外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聽到了爸爸在呼喚:“女兒。”爸爸接着說他買回了蛋糕!女兒非常地高興!晚飯後,我們開始吃蛋糕,孩子他爸點燃了生日音樂盒,蠟燭亮了,氣氛很好,其實今天誰也沒有過生日,家裏需要的就是一點快樂的氣氛!我們都特別高興!家裏好久沒有這樣的歡聲笑語了!爺爺奶奶平時不愛吃蛋糕的,今天也都說這蛋糕真好吃!

媽媽心語:記住: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如果有承諾一定要兌現。否則,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一落千丈。家裏有時候是需要營造一點溫馨氣氛的。一個蛋糕、一張卡片、一個笑話,都能給家人帶來快樂。

專家評說:一諾千金!別輕易給孩子承諾,你說過的話,承諾過的事,就一定要實現。受父母影響,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爲一個誠實,說話算話,值得信賴的人。反之,他就會很輕浮,常常失信於他人. 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特別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應了的一定要做到,這樣你說的每一句話,孩子纔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16、媽媽,你要對我多點關心多點愛 ( 寶寶4歲 )

生活片段:孩子偶爾唱起了在幼兒園學會的一首兒歌:“我是一個乖孩子,愛哭的孩子不是我”。早上我們迎着晨曦漫步在小區,開車唱着兒歌或用英語對話,快樂地上學去。

孩子的貧嘴更讓人沒有絲毫辦法。晚上是她最活躍的時候,她一回家會問:“媽媽,今天爸爸回來嗎?”我說出差了不回來,她就想在我房間裏睡覺,我說:“你在這裏睡那我就走了”,孩子耍賴了:“媽媽,求求你別走,我愛你,媽媽。”我們聽了都笑,真是不忍心拒絕呀!

我生病感冒了,怕傳染給孩子,要求孩子別和我們睡,孩子可能和我睡習慣了,不願意和阿姨在一起。她開始教育我了:“媽媽,你要對我好一點,多點關心多點愛!”看看這傢伙,把廣告詞都用上了,逗!

孩子喜歡和大一點的小朋友玩,鄰居豆豆大一點找她玩,她很高興。他們可能約好了第二天再一起玩。孩子回來高興地對對我說:“媽媽,我明天有事。”“什麼事呀?”我問。“我明天七點和豆豆去小滑梯玩。”第二天一早,她醒來一看時間七點半了,她說她要遲到了,哭了,趕緊給豆豆小朋友打電話,結果他還沒起牀呢!又去他家按門鈴,阿姨告訴他:“寶貝,你記錯時間了,是一點約會,你記成七點了。”搞笑。兒童約會比大人還守時哦。

媽媽心語:兒童的世界永遠快樂而單純!和她們在一起,你可以和她們一樣什麼都別想,盡情享受簡單生活,寶寶在生活中的語言臺詞有時候真讓我欣喜!

專家評說:瞭解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也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愛孩子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母親愛孩子要注意以下幾點:1)愛要大膽,愛孩子是母親對孩子施教提條件,母親要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歸屬感。2)愛要嚴格。母親對孩子如果只愛不教不管,那是害。3)愛要全面。孩子身心各方面的發展總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母親要全方位地愛孩子,關心孩子。母親要和家庭的其他成員協調一致,共同教育孩子,使孩子束手無策。

22、媽媽,求求你別離開我 ( 寶寶4歲7個月)

生活片段:上班後,職業媽媽會面臨很多的實際困難。年齡小一點的孩子要哺乳,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依戀地撒嬌,讓你難以離開家門、離開孩子而步入行色匆匆的職業媽媽人羣。我就是這樣子,上班一天晚上回到家裏很累,希望孩子能和老人睡,給我一個安靜的空間,孩子總是讓你心愛地無法拒絕:“媽媽,我要和你在一起,永遠在一起。”在每一個早晨,我悄悄地醒來,躡手躡腳地洗嗽,滿以爲今天可以悄無聲息地離開家門時,孩子往往象個精靈的老鼠一樣,揉揉朦朧的睡眼,掀開溫暖的被窩:“媽媽!”呼喚的一聲讓我又喜又驚。有時候,孩子心情好,會讓你輕鬆地離開家門去上班,有時候,孩子會賴皮地圍繞着你不放。我曾經有過無數個藉口:“孩子,你喜歡看故事書吧?媽媽上班掙錢給你買!”“孩子,你知道麼,媽媽單位的阿姨都在等我,有很多事情要找媽媽呢!”“我家的寶寶最乖了,昨天吃的巧克力就是媽媽單位的阿姨獎勵你的!”“孩子的玩具就是媽媽用上班掙的錢給孩子買的。”孩子聽懂了,就會說:“媽媽,那你去上班吧!掙錢給我上學,給我買玩具!”有一段時間,孩子什麼道理也不聽,就十分依戀地對我說:“媽媽,求求你別離開我,我離開你會死的!”好長一段時間,孩子只要看到我和她一分開,她就會這樣說,真是讓我奇怪,孩子怎麼會說出這種話?

媽媽心語:分離焦慮有那麼嚴重嗎?還是小孩子耍賴的表現,用這樣嚴重的詞語要挾媽媽?

專家評說:對於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分離是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變化,在一定時期表現出一定的分離焦慮也是正常的心理狀態。職業媽媽需要很好的解決與孩子分離的問題,一般來講,用言語交流、和她講道理,孩子一般都會理解。對於孩子這樣的語言表達,可能是受了其他因素的影響或者故意引起媽媽注意,媽媽不必太在意,只要適當引導就行,也許孩子過一段時期就不會這樣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家庭影響,父母教育觀點、態度不一,容易形成孩子對某一方的依賴心理。

第六章 學習管教與家庭教育

1、選擇幼兒園的煩惱 (時間: 寶寶3歲5個月)

生活片段:女兒就快三歲半了,該入園求學了。現在家裏管孩子的人太多,孩子反而太嬌氣,養成一些壞習慣,要去幼兒園培養好習慣。我們正在考慮選擇幼兒園。去小區裏的雙語幼兒園吧,這是私立幼兒園,第一年每月託費是1180元,還有每年3000元的贊助費,以後每年每月託費是1480元。開車去了航天一幼和二幼,這是公立幼兒園,一幼主要考慮接收航天部的內部子弟,名額早滿,二幼還可以報名,每月四百元,每年3000-6000元的贊助費不等。後來又去了21世紀實驗幼兒園,硬件設施還可以,就是接送太麻煩了,他爸說要是每天都要走那麼遠,實在太累了,到底去哪裏呢?我也很猶豫。

後來準備讓女兒去上空軍的藍天幼兒園,但因爲小班沒有整託,我只好聯繫了另一家幼兒園,已經把學費都交完了,他爸又說離家裏還是太遠,接送不方便,還是決定在小區裏的雙語幼兒園上吧。我在小區裏組織了大概有十幾個孩子準備集體入園,我挨家挨戶徵求了大家的意見,起草了一個與幼兒園談判的意見函,召開了2次會議,效果還不錯,小區裏的人大都知道我在做這件事情,帶頭解決大家需要解決的入園問題,就一些集體入園的優惠條件與園方達成了一致意見。

組織大家去幼兒園跟幼兒園長最後談判後,我們辦理了入園手續。幼兒園的宣傳單上寫的是保證“浸入式半日英文教學”。我和其他孩子家長覺得無法保證,因爲目前幼兒園有三個班,但只有一個外教,且宣傳單上承諾的加拿大外籍教師也變成了澳大利亞的,現在只有一個。園長還承諾了一些事情。我們就確定入這所雙語私立幼兒園了。

媽媽心語:選擇公立園還是私立園,一直是家長的矛盾。在北京,這幾年公立幼兒園名額緊張,大家都千方百計往裏擠。私立幼兒園有些收費高的離譜,師資流動頻繁,教學質量又無法保證,的確是家長們頭痛的事情。在大城市生活,教育的難題、醫療的難題,就如一塊塊難啃的骨頭,大家都要去啃這些骨頭。

專家評說:選擇一家好的幼兒園,孩子能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逐步學會自立是大好事,在孩子入園前讓他們和家長暫時分離做好準備,向幼兒園諮詢瞭解一些紀律規定,確保沒有體罰和羞辱孩子的懲罰再送孩子去。.

8、旅遊路上父母育兒伴前行 ( 寶寶4歲1個月)

生活片段:爲了彌補自己對孩子的歉意,孩子他爸獨自帶上女兒開車去青島和煙臺,這是當爸爸的第一次單獨帶孩子出去旅遊。女兒和爸爸相伴表現很好,孩子的吃飯、穿衣、睡覺等一切都由他爸打理。他們去了蓬萊閣,參觀了張裕葡萄酒廠。女兒還自制了一瓶葡萄酒,大家都誇她很聽話,就是爸爸給她扎的小辮有點醜。爸爸第一次獨立帶寶寶外出旅遊,需要照顧孩子的生活旅行,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這幾天的確是有點辛苦。女兒對於自駕車長途旅行比較適應,但是坐久了車她也會叫嚷:“肚子疼肚子疼。”儘管沒有媽媽在身邊,但是孩子玩得還是很開心。

我因爲要加班,沒有辦法和他們一起出發。爲了體驗海濱假期,我忙完單位的工作來不及喘口氣,背上行李包出發趕去機場飛去煙臺和他們會合。在威海的劉公島,歷史上的甲午戰爭紀念地,我們看了甲午戰爭的電影,感受了中國歷史上抗日英雄的豪壯氣概,看到那炮火紛飛的畫面,女兒非常震驚。儘管她對歷史還什麼都不懂,但是看到黃海和大炮後,開始對什麼是戰爭有了點啓蒙和認識。在黃海海面,我們乘坐的軍用艦艇濺起的水花,讓孩子看到了大海的另一種風景,煞是好看。我和孩子一起分享旅遊的快樂,相對而言,我和孩子語言溝通的比爸爸和孩子交流的要多一些。

孩子的旅遊表現也化解了我和他爸之間不悅的結。在旅行中,父母分工育兒的體驗和實踐,各負其責的養育,少了在家裏的分歧和矛盾,的確是很有收穫。

媽媽心語:父母各自分工育兒,採取一對一的辦法,是一些家教研究者推行的好辦法,有利於各自感情交流,也有利於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得到的是來自父母不同的愛。

專家評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管教方式,讓孩子獨自感受不同的管教辦法對於孩子的個性成長很有幫助. 共同撫育孩子就是要父母雙方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必須言行一致。如果父母互相尊重,那麼雙方都會尊重自己,也會尊重對方,並且不會介意分歧的發生。孩子不難理解父親有父親的方式,母親有母親的方式,孩子不會對此感到困惑。糟糕的是:一方家長試圖過度犧牲自己向另一方家長靠攏因而喪失了自我,或者爲了孩子父母相互較勁,反而讓孩子控制了整個家庭,一旦家長學會重視分歧並相互合作,那麼在共同撫養的過程中就會充滿歡樂並能共同承擔責任。

14、父母不同家教觀的碰撞 (寶寶5歲2個月)

生活片段:在孩子5歲的一段時間,十分迷戀於手工製作,每天從幼兒園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家裏尋找各種各樣的原材料,酸奶瓶、透明膠、小水瓶,彩紙等等,她的小腦袋裏裝滿了創意和想法,各種各樣可愛的造型或玩具在她靈巧的小手中製作出來。我看了以後,一般都會鼓勵她:“做得真漂亮!”特別是她用彩泥捏的一些小動物,逼真極了。還有她簡筆畫的馬、鸚鵡、小鳥,實在不錯,就連我這個當媽的也自嘆不如。在肯定誇獎孩子的同時,我一般也會鼓勵她做一些難度更大的小創造,有時候會和她一起做做手工。

當然,每天沉迷於手工,家裏的衛生與整潔難免會受影響。浪費透明膠帶或雙面膠也在所難免。有時家裏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會惹孩子的爸爸來責怪:“你還玩這些玩意,把家裏弄得太亂了,你不能寫寫字看看書嗎!”孩子一聽會有一點情緒,感覺自己做錯了事。而這個時候,父母不同的意見往往會產生衝突,我既不能讓孩子覺得爸爸說的可以不聽,又不能當着孩子的面陳述我的觀點,有點爲難和尷尬。孩子這時候會主動尋求我的幫助,會來到我身邊,躲避爸爸的責備。

媽媽心語:我認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玩就是學習,遊戲或者手工就是學習,有創意有想法的孩子應該得到鼓勵和肯定。父母之間的教育分歧應該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相互交流和溝通,達成一致意見。

專家評說:片段中媽媽的觀點是正確的,對於幼兒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的學習。遊戲可以很好地發展孩子的創造性,能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孩子身上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家長應當相信孩子,放手培養,多給鼓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