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微量元素 > 鈣、鐵、鋅,碘這些營養素,寶寶補對了嗎?

鈣、鐵、鋅,碘這些營養素,寶寶補對了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照化學元素在機體內的含量多少,通常將礦物質分爲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類。常量元素是指體內含量大於體重0.01%的礦物質,如鈣、磷、鈉、鉀、硫、氯、鎂等,稱爲常量元素;凡體內含量小於體重的0.01%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爲微量元素。

一、寶寶易缺乏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鈣、鐵、鋅,碘是嬰幼兒時期易缺乏的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鈣、鐵、鋅,碘這些營養素,寶寶補對了嗎?

1. 鈣

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體內99%以上的鈣存在與骨骼和牙齒中,機體混溶鈣池中的鈣是維持多種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牛奶及其製品是膳食鈣的最好來源;大豆及其製品也是鈣的良好來源;綠葉蔬菜和菜花也含較多的鈣;動物性食物中,貝類鈣的含量最高,其次魚類、蛋類,畜禽肉類含鈣量最低。

嬰幼兒需要多少鈣?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鈣的適宜攝入量每天爲:0~6個月齡:200mg7~12個月齡:250mg1~3歲:600mg 。適宜攝入量(AI是指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羣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例如:純母乳餵養的足月出生的健康寶寶,從出生到4~6個月,他們的營養素全部來自母乳,故母乳中的營養素含量就是嬰兒的適宜攝入量。換句話說,適宜攝入量能滿足幾乎所有個體的需要。

不同乳類含鈣有區別嗎?

(1)一般來說,母乳含鈣約爲30~35mg/100ml,但鈣的吸收率相對較高;(2)配方奶中含鈣約爲50mg/100ml,鈣吸收率不如母乳中的高;(3)普通純奶中鈣的含量更高,可達爲100mg/100ml以上;(4)高鈣奶中的鈣可達140mg/100ml。

鈣會不會攝入過量?

根據推薦攝入量,對於6月齡以內的健康寶寶,可耐受的鈣的最高攝入量爲1000mg,7~12月齡則爲1500mg,1~3歲也爲1500mg,就算超過了,只要不是很大劑量,也不一定就會危害到健康。 從飲食中獲取的鈣,一般不會過量,多了人體不吸收了,排泄掉了。如果不缺鈣又去補充鈣劑則可能會導致鈣過量,輕則加重腎臟的排泄負擔,重則對健康造成危害,同時也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因此,儘量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確實不足,可以補鈣,但不能亂補。

爲什麼老是說孩子“缺鈣”?

其實,對於奶量充足的嬰兒來說,一般可以獲得充足的鈣,而真正容缺乏的是維生素D。維生素D類似於鑰匙,可打開鈣吸收的“通道”。缺乏了維生素D會影響鈣的吸收。通常所說的佝僂病,一般不是缺鈣,而是缺乏維生素D。但缺鈣也會導致佝僂病。

2. 鐵

鐵是所有活體組織的組成成分,是人體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鐵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過程、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並參與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可催化β-胡蘿蔔素轉化爲維生素A等。鐵在人體體內含量不多,一般爲3-5克,但卻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必須微量元素。鐵主要存在於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血色素酶類,參與造血功能,體內氧氣的運輸和組織細胞的“呼吸”,以及免疫、解毒和抗氧化過程等功能。

缺乏是全球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症。您可能不知道,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全球大約有37億人缺鐵,其中大多數是婦女,發展中國家40%~50%的5歲以下兒童和50%以上的孕婦患缺鐵病。

據調查顯示,我國嬰兒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約爲20%,而鐵缺乏超過50%。幼兒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約爲10%,而鐵缺乏超過40%。而《中國0-6歲兒童營養髮展報告(2012)》指出,2010年,6-12月齡農村兒童貧血(主要是是缺鐵性貧血)患病率高達28.2%,13-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爲20.5%。這提示,缺鐵及缺鐵性貧血問題在我國依然嚴峻。而如何科學合理的給準媽媽和嬰幼兒、兒童補鐵,顯得尤爲重要。

什麼是鐵缺乏及缺鐵性貧血?

鐵缺乏是指機體總鐵的含量降低,隨着鐵缺乏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爲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和缺鐵性貧血。而缺鐵性貧血是最爲嚴重的階段,這個時候機體儲存鐵消耗殆盡,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由於特殊人羣孕婦、嬰幼兒,由於對鐵的需求相對較多,成爲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羣。

缺鐵性貧血有什麼危害呢?

(1)孕婦

輕者皮膚黏膜略蒼白,無明顯症狀。重者面色黃白,全身倦怠、乏力、頭暈、耳鳴、眼花,活動時心慌、氣急、易暈厥,伴有低蛋白血癥、水腫、嚴重者合併腹腔積液。

準媽媽患有缺鐵性貧血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影響胎兒鐵的儲備,可能造成寶寶出生後早早的患上缺鐵性貧血。而懷孕前缺鐵易導致早產、孕期母體體重增長不足以及新生兒低出生體重。

(2)嬰幼兒、兒童

大量的研究證明,缺鐵可影響到兒童生長髮育、運動和免疫等各種功能。鐵缺乏可導致寶寶食慾下降,少數寶寶可出現異食癖;有的出現口腔炎、舌炎,嚴重者可發生萎縮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綜合徵。

嚴重缺鐵會損傷神經系統,影響嬰幼兒認知、學習能力和行爲發育,可持續到兒童期,且是不可逆的損害,鐵劑治療也不能完全恢復損害的認知行爲。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智商較正常兒童平均低9個百分點,我國發現貧血兒童的運動和智能發展指數較正常兒童低得多,因此對學習以及成年後就業都有着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缺鐵性貧血可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兒童感染疾病機會增加。同時,缺鐵時腸道有毒重金屬吸收增加,如鉛、鎘等,進一步造成危害。

嬰幼兒容易貧血原因

通常情況下,足月正常的孩子,體內儲存的鐵及從母乳或配方奶中來源的鐵,能夠滿足6個月的需要,6個月以後應及時添加強化鐵或含鐵豐富的輔食。由於輔食添加不及時或不當,是導致6-12月嬰兒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

孕期準媽媽患有缺鐵性貧血可影響胎兒鐵的儲備,增加嬰兒期患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機率。而早產、雙胎或多肽、胎兒失血和孕婦嚴重缺鐵均可導致胎兒先天儲鐵減少,容易患上貧血。幼兒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鐵攝入不足,也會導致缺鐵或貧血。

富含鐵的食物

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非血紅素鐵及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由於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擾,吸收率極低,米麪中鐵的吸收率只有1%~3%。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擾,吸收率較高。富含鐵的食物包括肝臟、血塊、畜禽肉、魚類等,其中肝臟中鐵的吸收率達30%。

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使植物性食物中的鐵轉變爲能吸收的亞鐵。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深色蔬菜如油菜、生菜、菠菜等、鮮棗、獼猴桃、草莓、柑橘、橙子等。

如何通過飲食預防缺鐵性貧血?

(1)孕婦

孕期應注意攝入富含鐵的食物。一方面攝入含血紅素鐵的動物性食物,如瘦豬肉、牛肉、羊肉、鴨肉、雞肉及魚類。動物血和肝臟含鐵豐富,營養價值較高,但由於含有重金屬等其他有毒有害的風險。有營養專家提示,豬肝中可能會含有重金屬鎘,對人體可造成危害。所以,要謹慎選擇肝臟類和血塊,在確定相對安全的情況下,每週可以適量進食1-2次。必要時,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在醫生指導補充鐵劑及葉酸等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注意攝入黑木耳、紅棗等食物,全穀類,這類植物性食物含有的鐵吸收率不高,可能通過攝入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和水果來促進鐵的吸收。

對於攝入肉類、肝臟、血塊等食物較少以及素食者患貧血的風險可能較高,可以選擇強化鐵的食品,如強化鐵的醬油。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使用鐵劑作爲預防和糾正缺鐵或缺鐵性貧血。

(2)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提倡母乳餵養,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直至1週歲。人工餵養的應採用強化鐵的配方奶粉,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鐵。由於牛奶中鐵的含量和吸收率都很低,1歲以內不宜採用單純牛乳餵養。

(3)足月兒

應儘量純母乳餵養6個月,此後繼續母乳餵養,同時及時添加富含鐵食物如強化鐵的米粉、肉類等。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應採用強化鐵的配方乳,並及時添加富含鐵的米粉、肉泥類。

(4)幼兒

應注意食物均衡和營養,糾正畏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鼓勵進食的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促進腸道鐵的吸收。儘量採用強化鐵的配方乳餵養。

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是否爲缺鐵或缺鐵性貧血,需要醫生進行診斷。一般情況,6個月以後的寶寶鐵缺乏則可以通過食物補充,攝入添加強化鐵或含鐵豐富的輔食。

而一旦確診爲缺鐵性貧血,則說明體內儲存的鐵消耗殆盡,需要儘量可能查找缺鐵的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去除病因。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鐵劑治療。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促進鐵的吸收。並在血紅蛋白正常後繼續補鐵1~2個月甚至更長,恢復機體儲鐵水平。必要時,同時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長時間貧血危害很大,但過量補充同樣會損害健康,同時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不可盲目補鐵劑,而是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

紅棗、紅豆、花生、菠菜能補鐵嗎?

一談到缺鐵或缺鐵性貧血,很多人就會想到多吃點紅棗、紅豆、花生、菠菜之類的。其實,這類植物來源的鐵吸收率比較低(一般含鐵也不高),一旦缺鐵或缺鐵性貧血了,靠吃點這些食物補鐵顯然是不靠譜的,及時不缺鐵的人羣最好還是需要攝入一定量的含鐵豐富且吸收率高肉類或魚類等。

3. 鋅

鋅分佈在人體所有組織、器官、體液及分泌物中,具有催化功能、結構功能和調節功能。鋅對生長髮育、智力發育、免疫功能、物質代謝和生殖功能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貝殼類海產品(如牡蠣、蟶子,扇貝)、紅色肉類、動物內臟等都是鋅的極好來源;蝦、燕麥、花生、乾果類、穀類胚芽也富含鋅。

什麼情況下寶寶缺鋅呢?

如果寶寶長期拉肚子,容易造成鋅吸收不良,出現缺鋅。還有就是給孩子的飲食不合理,如有的孩子長期以白稀飯爲主,葷的太少。

對於以內奶爲主的嬰兒,由於奶裏含有鋅,無論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只要奶量充足一般不會缺鋅。孩子飲食不像大人那樣規律,有時多有時少,偶爾不吃飯不代表缺鋅。家長不能隨便給孩子補鋅,補多了會影響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反而不利於健康。

很多家長給孩子檢查微量元素是否缺鋅,其實,單靠這個判斷是不靠譜的。鋅在血液裏的含量是有波動的,1次血清裏的鋅含量低不能就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多次檢查,還要結合膳食分析,臨牀表現。如果2次以上檢查鋅較低,且孩子的飲食有缺鋅的風險,又有缺鋅的表現,則可以診斷爲缺鋅,需要補鋅治療。常規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一般就不會缺鋅,不肯吃飯原因很多,不一定就是缺鋅。

4. 碘

碘大多數存在於甲狀腺組織內,碘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過甲狀腺激素完成,具有促進生長髮育、參與腦發育、調節新陳代謝等。海產品中含碘豐富,如海帶、紫菜、淡菜、海蔘、蝦皮等是碘的良好食物來源。需要主要的是,哺乳期媽媽具有缺乏碘的風險,注意監測尿碘等,通常情況下除了海帶、紫菜等攝入,必要時補充碘劑。

嬰幼兒鈣/鐵/鋅/碘推薦攝入量

年齡

鈣(mg/d)

鐵(mg/d)

鋅(mg/d)

碘(μg/d)

0歲~

200(AI)

0.3(AI)

2.0(AI)

85(AI)

0.5歲~

250(AI)

10

3.5

115(AI)

1歲~

600

9

4.0

90

4歲~7歲

800

10

5.5

90

資料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2013版)》

二、需要額外補充的情況

微量元素缺乏的病因主要爲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需要量增加和丟失過多。如鋅缺乏是由於鋅攝入不足或代謝障礙導致體內鋅缺乏,引起食慾減退、生長髮育遲緩、皮炎和異食癖等臨牀表現的營養素缺乏性疾病。判斷一個人是否缺乏某種營養素,首先需要進行膳食史調查,結合病史發現有無營養素缺乏疾病的相關症狀。膳食史詢問結束後,根據判斷對可疑患有某種營養素攝入不足的對象,進行24h膳食回顧調查,並進行相關體格檢查,如觀察患者的皮膚是否存在乾燥、粗糙等鋅缺乏表現,觀察精神和營養狀況,是否存在生長髮育遲緩等,最後參考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判斷是否存在營養素缺乏。

哪些寶寶容易出現微量元素缺乏?一般來說,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體內微量元素儲備不足,同時出生後追趕性生長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增加等原因,容易出現微量元素缺乏。長期患病寶寶,尤其是反覆腹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肝臟疾病以及胃腸道疾病的患兒,腸道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出現障礙,也極容易出現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餵養不當、輔食添加有誤、挑食偏食、食慾差的寶寶也容易出現微量元素缺乏。

三、補充微量元素的原則和正確方法

通常建議營養來源於食物,而非補充劑。不要時合理選擇補充劑。缺啥補啥是補充微量元素的基本原則,不輕易補充微量元素,否則容易顧此失彼。礦物質之間存在協同或拮抗作用,一種礦物質元素可影響另一種的吸收或改變其在體內的分佈,如攝入過量的鐵或銅可以抑制鋅的吸收和利用。微量元素的預防性補充應低劑量、長期補充,而微量元素缺乏的治療則應強調足量補充,在短時間內糾正營養素的缺乏對寶寶生長髮育的不良影響。

1、健康的寶寶

健康的寶寶以或存在微量元素不足的寶寶,完全可以通過食補,鼓勵多進食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每天喝奶,每週吃2次動物的肝或血,每天攝取足量的動物性食品(包括肉類、海產品等),基本可以滿足寶寶對鈣、鐵、鋅的需求。

2、患病或微量元素缺乏的寶寶

疾病原因導致微量元素的缺乏,首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在進行飲食治療的同時,可以適當補充鈣、鐵、鋅、碘等礦物質製劑。

四、“過”與“不及”的危害

礦物質的補充應“適當”, “不及”達不到補充的作用,而“過”會導致中毒現象。

1、鈣 鈣缺乏可導致血鈣過低,神經過度興奮,引起肌肉痙攣;生長期兒童長期缺鈣會導致骨骼鈣化不良,生長遲緩,新骨結構異常,嚴重者可出現骨骼變形和佝僂病。鈣過量可高血鈣症、高尿鈣症、血管及軟組織鈣化、腎結石、奶鹼綜合徵、干擾鐵鋅等金屬離子的吸收和引起便祕等。

2、鐵 長期鐵供給不足可引起機體鐵缺乏或導致缺鐵性貧血,還可導致免疫功能障礙。急性鐵中毒可導致胃腸道出血壞死,並可發生嚴重低血壓、休克和昏迷、凝血不良和代謝性酸中毒等。過量鐵可參與體內自由基的生成,從而引起過氧化作用,加速細胞老化和死亡。鐵過量損失的只要靶器官是肝臟,可引起肝纖維化。

3、鋅 鋅缺乏可導致食慾減退、味覺障礙、異食癖、挑食、偏食,兒童長期鋅缺乏可導致生長髮育不良、矮小、瘦弱、侏儒症等。在鋅正常攝入量和產生有害作用劑量之間,有一個相對較寬的範圍,加上人體內有一套有效的平衡機制,一般來說人體不易發生鋅中毒。但盲目過量補鋅可干擾銅、鐵或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4、碘嬰幼兒缺碘可引起生長髮育遲緩、智力低下,嚴重者可發生呆小症(克汀病)。而長期高碘攝入會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

五、如何看待微量元素檢測?

微量元素的測量結果容易出現誤差,而這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的檢測途徑有頭髮、指血和靜脈血。在指尖採血過程中,組織液和血液同時被擠出,血液稀釋,空氣中的微量元素以及採血時用的碘酒和酒精消毒也可能會影響到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靜脈血進行微量元素檢測也不能真實反映體內礦物質的儲存量,只能反映血液中的瞬時情況,因爲大多數微量元素只有極少部分存在於血液中,有的甚至不到體內儲存量的1%。

微量元素檢查的意義是幫助醫生和家長了解寶寶在某一段時期體內主要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對寶寶的健康做出判斷。但可以說,所有的微量元素檢測結果都不能真實反映體內礦物質的水平,也不能作爲臨牀診斷的標準,需結合臨牀表現和膳食史綜合分析。比如說,寶寶6個月後,有沒有及時添加輔食,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覆生病,是否先天不足,是否生長髮育緩慢,根據寶寶的情況和參考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做最後的判斷。

常規沒有必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只要注意飲食搭配合理,給孩子均衡的營養,儘可能提供多樣化的食物,微量元素檢測意義往往不大。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