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母乳餵養 > 嬰幼兒餵養全攻略,媽媽必備

嬰幼兒餵養全攻略,媽媽必備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人都是他吃出來的,孩子長成什麼樣,全是媽媽喂出來的。可是很多媽媽根本不摸門道,不自覺地走入很多誤區。今天給您帶來嬰幼兒餵養的全攻略,麻麻們好好看看呦!

嬰幼兒餵養全攻略,媽媽必備

一、“生命最初1000天”

0-2歲嬰幼兒處於“生命最初1000天”,目前很多專家都非常接受“1000天”的概念。從胎兒到出生後2歲期間,嬰幼兒的生長速度極快,包括腦發育、體格生長和認知、行爲的發展。這個時期的營養不僅對嬰幼兒期的影響巨大,也對人體的長期健康有着深遠的影響。

二、0-2歲也是嬰幼兒學習“吃”的關鍵時期

0-2歲也是嬰幼兒學習“吃”的關鍵時期。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能被動等待,接受吸吮母乳等流質餵養,而到2歲的幼兒,已經會主動、自主進食,吃自己願意吃的多樣化的食物。0-2歲間,這一變化是極其巨大的。這種變化一方面與嬰幼兒咀嚼、吞嚥,胃腸道功能的完善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與嬰幼兒感知覺發育以及認知、行爲能力提高的關係密切,並且與兒童心理髮育以及自我意識形成相配合。

嬰幼兒餵養全攻略,媽媽必備 第2張

三、嬰幼兒有對食物“恐新”的表現,讓孩子愛上吃蔬菜、水果,要反覆的嘗試和培養

研究顯示,某些先天或者環境因素會對嬰幼兒的進食產生影響。如基因組學研究已經發現,某些基因控制着人類的味覺。味覺主要包括甜、鹹、鮮、苦和酸味,人類天生喜歡甜、鹹、鮮味,不喜歡苦、酸味。不同基因型的人羣對苦味的感受相差較大,也就是說,有部分人對苦味特別敏感,對帶有苦味的蔬菜特別厭惡。嬰幼兒有對食物“恐新”的表現,且人類本能偏好高能量的食物,這些先天因素都會對嬰幼兒的進食產生影響。家長往往會反映孩子很喜歡吃零食,而不喜歡吃蔬菜、水果,或者肉魚等。孩子愛吃零食主要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孩子只要嘗試過口味比較重的零食,就能很快接受,而不需要反覆嘗試和培養。與此同時,讓孩子愛上吃蔬菜、水果,則需要反覆的嘗試和培養,因爲是否接受這些食物的口味有較明顯的遺產因素的影響。所以,如果想糾正孩子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就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四、4-6個月是嬰幼兒添加輔食的最佳時間

對於感知覺對飲食的影響,目前認爲一般在嬰幼兒添加輔食的初期,即4~6個月時,最易接受新的口味,這一年齡的嬰兒逐漸學會感受鹹味等。研究顯示,人們可能從出生起就一直喜歡甜味,約6個月時開始感受和接受鹹味,苦味和酸味的接受則往往需要反覆練習,1歲左右才能較好接受。在一項小規模(61例嬰兒)的長期觀察研究中發現,嬰兒2月齡時對鹹味沒有特別喜好,但到6月齡時曾經接觸過含鹽家庭主食的嬰兒明顯更喜歡鹹味;部分研究對象(26例)在36-48月齡時再召回測試,發現其中6月齡前接觸含鹽家庭主食的幼兒更愛吃鹽,所以早期嘗試鹹味會增加幼兒鹽的攝入,這一習慣可能會影響終身。除了味覺與嬰幼兒進食相關,嗅覺、觸覺以及視覺等與嬰幼兒進食之間同樣存在關聯性。

嬰幼兒餵養全攻略,媽媽必備 第3張

五、“挑食”與“恐新症”

除了味覺、嗅覺以及視覺等兒童感知覺與進食的關聯性之外,在飲食行爲中我們還會經常提到“挑食”與“恐新症”。有人認爲“恐新症”是“挑食”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爲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專家認爲“恐新症”和“挑食”這兩者確實存在差異,“恐新症”被認爲是不願意吃,或避免新的事物,但嘗試之後兒童可慢慢接受;而“挑食”則是拒絕大量熟悉或不熟悉的食物,即便是之前吃過的也照樣拒絕。“恐新症”在2~3歲以下兒童發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挑食則一般從4~6個月後開始。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是最容易被嬰幼兒拒絕的食物。食物質地對嬰幼兒口腔的刺激也與嬰幼兒進食相關,嬰兒26-45周齡時最易接受新的質地,塊狀食物。嬰幼兒進食固體食物的能力是有個體差異的,有些嬰兒能很快學會從勺子進食,但有些嬰兒可能需要反覆學習,約10周左右才能學會。相比於足月嬰兒,早產兒更易出現吸吮不協調、咀嚼吞嚥異常等等的餵養問題。

六、父母對嬰幼兒進食的影響

“吃”這個問題,除了考慮嬰兒自身的發育狀況(早產等)外,父母對嬰幼兒進食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父母主導着嬰幼兒的進食。父母決定着嬰幼兒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間吃,由誰喂。父母的進食和生活方式是嬰幼兒學習的榜樣,如怎樣使用餐具、選擇哪些食物、吃多少、什麼時候吃。父母同樣也決定着其他影響進食行爲的因素,如嬰幼兒的日常睡眠、活動、看電視等的安排。父母在兒童早期發展中提供着基因和環境的雙重影響。

父母的不良餵養行爲確實會影響到嬰幼兒的進食,如父母強迫或哄騙嬰幼兒吃不喜歡的食物,強制增加進食量,人爲干擾嬰幼兒對能量攝入、飢飽的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造成嬰幼兒進食的兩極分化,過量進食或拒絕進食。還有,父母以食物作爲獎勵或懲罰,不許兒童吃“垃圾食品”,過分擔心“食物過敏”等,都可能增強嬰幼兒對食物的偏好,增加非飢餓狀態下的進食,造成進食食物種類單調、乏味。父母還應鼓勵並注意嬰幼兒發出的飢餓和飽足的信號;對嬰幼兒需求,父母的迴應應該及時、有情感、並保持一致性。通過樹立餵養者的信心,明確餵養責任(家長與嬰幼兒各自的責任);同時建立嬰幼兒的飲食檔案,合理配膳,給予父母適當、有效的嬰幼兒進食行爲的指導,能夠幫助嬰幼兒更早地養成良好進食的習慣。臨牀上,對於飲食習慣不良或生長不良嬰幼兒的干預必須強調營養干預與行爲干預相結合。通過膳食調整與營養補充,可以讓部分生長不良嬰幼兒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解除家長的焦慮,增強家長對醫生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從而能更好地配合對嬰幼兒異常飲食行爲的糾正。

嬰幼兒餵養全攻略,媽媽必備 第4張

七、“塊狀”的食物的添加

嬰兒10個月前應嘗試“塊狀”的食物,否則增加餵養困難的風險。合理安排嬰幼兒進食、睡眠、活動時間,建議從添加輔食開始起就考慮與家人共同進餐。從13月齡起,鼓勵幼兒與家人共同進餐,從少量開始,嘗試“淡口味”的家庭食物,嬰幼兒更加容易接受成人也在食用的食物,這樣有助於克服“恐新症”;合理安排進餐時間和地點,建議安排每日六餐,與家人一致的一日三餐,加三次點心,一次進食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與嬰幼兒注意能力相匹配。父母應鼓勵和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特別推薦父母讓嬰幼兒嘗試“手抓食物”,這樣可以增進嬰幼兒的進食興趣,滿足嬰幼兒的自我意識。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