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上學了,怎麼發現有沒有受“欺負”?

孩子上學了,怎麼發現有沒有受“欺負”?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孩子的一切,家長總是分外關心,孩子在家長看不到的學校時,家長的一顆心也總是懸着,如何保護孩子不受欺凌?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已成爲家長非常關心,非常在意的問題。其實家長們只要留心觀察,通過孩子身上的一些蛛絲馬跡,就可以發現孩子是否遭受“欺負”。

其實,家長們可以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了解孩子在學校是否受到“欺負”,並減少孩子受“欺負”的機率,或者當孩子真的被“欺負”後,家長能夠及時發現、理性介入、合理引導,幫助孩子健康的身心不受負面因素的影響,仍然能夠快樂成長。

孩子上學了,怎麼發現有沒有受“欺負”?

突然不願上學

如果孩子剛剛就讀幼兒園,早上入園時產生抗拒情緒可能屬正常表現。但是,如果孩子之前去幼兒園表現良好,未產生牴觸情緒,近期卻表現出反感、嚴重的分離焦慮等問題,家長就應當重視了。

這說明在孩子近期的幼兒園生活中,一定是有什麼事情讓孩子有如此反常的表現,家長應該及時向幼兒園方面瞭解情況,防止孩子身上出現危險情況。

如廁習慣改變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敢不敢在學校如廁,反映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是否鬆弛,能否有安全感。從心理學角度,器質性變化往往反映了孩子隱藏的情緒壓力。如果一個在幼兒園大小便沒問題的孩子,突然不肯在學校如廁了,極有可能學校的廁所已經變成暴力的場所。

身上出現傷痕卻不願告知家長

孩子之間平時打打鬧鬧蹦蹦跳跳,難免會受傷。很多時候孩子受傷了,家長問起來,他一般會直接說出來,“玩耍的時候不小心碰到”,“自己撞到了”等等,但是如果孩子支支吾吾不肯說,甚至出現了面露難色和困擾的表情,這種情況家長就一定要注意了。

抱怨有老師同學針對他

孩子如果對家長抱怨在幼兒園有老師或者同學欺負他,這其實是孩子尋求幫助的信號,需要家長重視,但是也需要家長有正確的詢問技巧,不要表現得太緊張,也不要逼問。

性情變化行爲異常

孩子放學回家經常悶悶不樂,有厭學的念頭,原本活潑開朗的小朋友突然間變得陰晴不定,很可能是學校有什麼事情影響着他。

睡眠出現問題

失眠、噩夢、尿牀等問題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時可能出現的表現。

孩子可能受到“欺負”的14個表現有:

經常頭痛、胃痛或嘔吐;做噩夢(尤其是週日晚上或貫穿週一到週五);總是在上學前大發脾氣;行爲方面有很突然的轉變;一到放學,情緒和行爲就會變化很大;愛說一些自嘲的話;拒絕出家門;找藉口在家休息,不去學校;對學校一點興趣都沒有;對父母說老師不喜歡自己;抱怨老師總是挑自己的刺;抱怨總是被老師大聲訓斥;抱怨老師羞辱自己;抱怨老師對待自己太粗魯、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孩子上學了,怎麼發現有沒有受“欺負”? 第2張

作爲家長更關心的是:受傷了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不安的父母,在此時此刻,到底能爲我們的孩子做些什麼?這裏有幾條建議提供給家長:

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得知孩子受到欺凌,感覺到非常憤怒是很正常的。但家長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別讓它在孩子面前爆發,因爲這可能會嚇到孩子,使他很難坦誠的跟你訴說自己的難題。所以在開始談論霸凌問題之前,先調整你自己的情緒。

運用辯證行爲療法:觀察、描述

一旦你調整好情緒,就可以慢慢將話題引入了。你可以將你平時觀察到孩子的異常之處描述給孩子,例如:

“媽媽/爸爸發現,這周每天早上你好像都特別不想去上學,你還告訴媽媽/爸爸你每天都會肚子痛。能告訴我是爲什麼嗎?”

“寶貝,媽媽/爸爸發現你最近每到週日晚上都會很不開心,有的時候還會偷偷哭,能告訴媽媽/爸爸是爲什麼嗎?是不是跟週一要去上學有關係?”

平等、開放的溝通氛圍很重要

這一條聽起來很難,實際上很簡單。心理諮詢師在工作時會經常傾聽諮詢者們講述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這些能給他們的診斷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同樣的,家長也可以嘗試每天和孩子相互分享各自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父母坦誠的跟孩子分享他們一天中不那麼愉快的部分、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幫助孩子增強適應性和共情能力的過程。

此外,你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採用畫畫、寫作等多種方式來描述一天中所經歷過的場景,它能夠幫你和孩子建立起一種開放、坦誠的溝通氛圍。

告訴孩子保護他是你的責任

如果孩子被欺負,他可能會覺得這是件很羞恥的事情。這時候可以這樣說:

“媽媽/爸爸聽說有的孩子因爲在學校被欺負了,所以逃學。你聽說過嗎?”

孩子上學了,怎麼發現有沒有受“欺負”? 第3張

當你這樣跟孩子說的時候,孩子可能仍然會否認自己被欺負了。這時候你應該提出一些你覺得可能存在問題的原因,跟孩子一起探討,並且保證你會站在他這一邊。

此外,還可以通過肯定孩子,來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包括:

第一,肯定孩子在經歷過此類事件後的情緒反應(羞恥、恐懼等)是正常的,可以被理解的;

第二,肯定孩子有產生這些情緒的權利。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很多人都會覺得被人欺負是件丟臉的事情,所以他們不願意承認。而且他們還會擔心如果說出來,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媽媽/爸爸覺得這種感覺可以理解,但確定你沒有受到什麼不公平的對待是我的責任。

家長還可以這麼做

家長還要學會主動去了解孩子的一些情況,養成平日裏定期和孩子溝通的習慣。

當然,掌握孩子的情況需要一些方法,在詢問和溝通時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如果孩子就讀的幼兒園安裝了智能攝像頭一類的監控設備,家長可向校方尋求定期查看監控畫面。如園方未安裝類似攝像頭,可以呼籲或推薦園方安裝網絡攝像頭,向家長公開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

家長在從學校接到孩子時起詢問的第一句話,不要泛泛問“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你表現的乖嗎”之類,這樣模糊且封閉的問題,你只能得到孩子“乖”“不乖”之類的答案。建議問:“老師今天帶你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嗎?”、“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呀?”、“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分享給媽媽聽嗎?”等等,這樣你會聽到更多、更詳細的信息描述。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

不要只關注孩子的表現、功課或者考試成績,而是關注孩子的感受,情緒狀態,讓孩子知道:我開心是能跟爸爸媽媽分享的,我難過也是有爸爸媽媽陪我分擔的。

不要只關心孩子一個人的事。多閒聊些學校裏發生的各種趣事,以及學校裏各個孩子、各位老師。這樣的溝通有助於父母客觀把握孩子在學校裏的真正狀態。

不安的父母,其實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無論怎樣,你們都不能亂了方寸。這樣,當傷害發生時,我們才能夠成爲孩子的庇護所。

孩子上學了,怎麼發現有沒有受“欺負”? 第4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