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別再只教他“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別再只教他“打回去”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羣裏聊天,一個媽媽提問:小朋友太多,容易磕着碰着,如果寶寶被欺負了怎麼辦?然後緊接着羣裏風格突變成了“必須還手打回去派”和“得看情況儘量別動手派”的大型PK現場……

“得看情況儘量別動手派”主張:儘量以理服人,儘量跟寶寶們以及寶寶的家長們講道理,有錯的認錯,被欺負的也要學會寬容和分享。

“必須還手打回去派”則反駁:什麼時候居然能給寶寶講道理了?!不要用寬容和分享掩蓋被欺負的事實!要教會寶寶有教養、善良可不是教寶寶變“聖母”!

Emmm……小櫻也不想評判雙方的對錯,只是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寶寶“被欺負”後,你我到底該怎麼做?

事實上,這也是困擾每一位家長的現實問題。隨着月齡增大,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漸漸多了起來。發生爭執、肢體衝突的場面實在太常見了。

相應的,很多家長也擔心自家寶寶“受委屈”,最重要的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不會有影響”?“孩子以後不懂得自我保護怎麼辦”?

但是!小櫻還是要問:你確定,

孩子是真的被欺負了嗎?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認爲,“嬰兒的拍打,儘管看起來令人不快,但實際上是嬉戲式的交流,最不濟也不過是心理挫敗的表達方式而已,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攻擊、無禮的行爲。”

你看,有時候我們看到寶寶“被欺負”的場景,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攻擊,很可能他們只是想善意的打個招呼,並不是主動性的攻擊。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別再只教他“打回去”

怎麼判斷呢?崔醫生的建議是:留意對方的面部表情是關鍵!如果對方笑得特別開心,推一下或者拍一下,很可能只是想打個招呼。如果對方表情不太友善,大概率就是發脾氣、欺負人了。

那麼,如果孩子確實被打、被欺負了怎麼辦?小櫻詳細地諮詢了很多家長,總結如下: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怎麼做呢?

接納寶寶情緒

事實上,孩子之間的衝突,其實也是孩子正在學習如何成爲社會一員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自我保護的機會

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你的擁抱

家長的行爲是孩子學習的天然榜樣,在孩子面前,家長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處理方式和言行。

研究表明,根據父母在解決孩子之間衝突的方法的不同,會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無意識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敵對想法;另一種是教會孩子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發生。很顯然,後者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尤其建議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你自己的心疼、氣氛,甚至是“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發泄在寶寶身上。比如有的家長會訓斥寶寶“白長這麼大個兒,連那麼個XXX都打不過”,或者“他打你你不會打他嗎”等等,這些話都是堅決要禁止的。

這種時候寶寶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的撫慰。給寶寶一個溫暖的懷抱,接納他的情緒,傾聽他的委屈,並且在寶寶平靜後,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引導他自己處理,避免再次受到傷害,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別再只教他“打回去” 第2張

讓孩子增強自我意識

有的孩子天性敏感、平和,可能在大人看起來就是“容易被打、被欺負,還不會還手”,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即便我當下安慰了寶寶,但孩子未來會不會不自信?

所以,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切記不要有“寶寶被欺負了”“這不是你的錯”等表現,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增強自我意識,更強調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被欺負”這件事情。

比如家長可以先引導寶寶發泄情緒,然後教會寶寶下次面對這樣的事情,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寶寶漸漸就會明白,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沒什麼可怕的。

教會寶寶保護自己

相比代替寶寶處理一次爭端,讓他學會如何面對類似的情景更有實際意義。所以當寶寶情緒平靜下來後,家長更需要做的是教會寶寶如何保護自己。

比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這些方法:

教會孩子交朋友。有朋友是一種無形的支持,也是一種很好的緩衝。而且跟小夥伴一起玩的過程,也是學習和適應社交禮儀的過程。

寶寶需要有一個好身體。你可別笑,在現實中,強壯身體的確是一種威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寶寶被攻擊的概率。

教會寶寶應對一些常見衝突的辦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各種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第一次遇到衝突的孩子很難做出合適的反映,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模擬實驗”,教會孩子準備一些應急方案。

例如遇到一些在爭端中表現得很強勢的小朋友,當對方表現出攻擊性時,不要怕,也許一句:“不許打人!”就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也需要教會孩子判斷具體情況。比如,言語的警告無效,或者對方“人多勢衆”的情況,可以選擇“走爲上策”的方法,遠離爭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如果對方是個“小霸王”式的寶寶,常無故製造爭端並且欺負小朋友,就要引導寶寶慢慢遠離這類同伴。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別再只教他“打回去” 第3張

給寶寶機會自己去面對

我們不會永遠替孩子解決問題,孩子也終究有一天要長大成人。這也是前文一直在強調“教會方法”的原因所在。

作爲父母,看到寶寶吃虧受了委屈還要“忍住不出手”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愛子之心和保護寶寶的天性讓家長總是情不自禁地代替寶寶去解決問題。

但事實上,只有不斷的鍛鍊,孩子纔會慢慢成長,才能真正學會自我保護。在寶寶安全不會受到傷害的前提下,可以嘗試着讓寶寶自己解決,然後家長再跟寶寶“覆盤”。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可以給孩子空間,孩子們的衝突讓孩子自己解決,可對方家長不是啊!難道我還忍着?

當然不!如果對方的行爲有可能傷及寶寶,或者有可能給寶寶造成心理影響,當然要毫不猶豫地出手制止。

一方面是爲了保護孩子,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做出示範:禮貌、教養並不是被人欺負的理由。可能年齡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這其中的差別,但這對於讓孩子學會應對衝突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