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着筆今天的話題,不禁讓我這個年過三十的老媽子回憶起了童年。小夥伴們一起玩得很嗨,但也時常會因爲一些小事(誰推了誰一把、誰搶了誰的玩具)就開撕鬧起矛盾來。

記得小時候,有個鄰居叫小琦。他有一輛漂亮的迷你腳踏車,大院一起玩的小夥伴都很羨慕,也想要騎一騎。可是小琦自己很喜歡,一下都捨不得給別人玩。那天,玩着玩着,小琦要去上廁所,便把腳踏車臨時停在了樹下。旁邊的毛毛見腳踏車空着,就想騎一會兒再給放回去。

沒想到騎着騎着,小琦回來了。看見別人在玩自己的車,他生氣地朝毛毛喊:“車是我的,你不許動,你不許動!”可是毛毛不僅沒有停下來,還回了一句:“小氣鬼,喝涼水!”這下小琦更不高興了,直接跑上去攔住毛毛,想把他從車上拉下來。爭執時,小琦的臉蛋被毛毛的指甲劃破了……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晚上,小琦爸爸知道這件事後,二話沒說就領着他去毛毛家算賬了。爸爸給小琦“打抱不平”的事,除了這件還有很多。反正小琦跟誰鬧了矛盾,對方基本就要“遭殃”。漸漸的,小夥伴們都不跟小琦玩了。現在回憶起來,總覺得童年的小琦好孤單,好落寞。

咱們小時候,父母處理孩子間的矛盾時往往簡單粗暴,要麼教孩子不能吃虧,要麼讓孩子凡事忍讓。其實這兩種極端做法,不僅沒教會孩子解決問題,還易造成他們或霸道,或懦弱的性格特點,給成長帶去更大的困擾。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第2張

作爲新一代的父母,遇到同樣的難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呢?答案就是教給孩子化解衝突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當他們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矛盾,贏得尊重。

表達感受和需求

當小朋友爲一件玩具、一句難聽的話發生不愉快時,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小琦,你的腳踏車太漂亮了,能借我騎一小會兒嗎?”“毛毛,我不喜歡你說我‘小氣鬼’,我只是自己還沒有玩夠。”小朋友天性善良,如果能有話好好說,很多不當行爲(打人、推人、扔玩具)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孩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卻遭到了拒絕,開導他不用難過,尊重別人的決定。我們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他玩點其他有趣的遊戲,“我們家的小火車也很有趣呢。”這樣他會更容易接受。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第3張

換位思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毛毛,小琦不讓你騎車,你覺得不高興了對嗎?但小琦的臉被劃破了,一定很痛,他的心情也會變糟糕。你被別人弄痛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很生氣呢?”讓孩子回憶下他自己遭遇類似情況時的心情,他會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感受,真正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裏。

爲了加深和延展這樣的同理心,父母平時可以和孩子做些角色扮演遊戲。如果你的孩子老是搶別人的玩具、推人罵人,那麼在遊戲中讓他扮演一下“受害者”——被罵、被推、被搶玩具,從中體會自己不好的言行給別人帶來的痛苦。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第4張

教給孩子“談判”的工具

孩子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你可以試試讓他們用下面這些技巧去解決衝突。

換着玩——“小琦,我用我的小火車換你的腳踏車玩一會好不好?”

輪流玩——“這裏只有一個鞦韆,我們三個輪流玩,一人蕩十下,沒輪到的幫忙數數,好不好?”

一起玩——“我有木鏟,你有桶子,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堆座沙灘城堡,你覺得怎麼樣?”

按規則玩——“我們得想個辦法,讓大家在滑滑梯時保證安全。如果有人喊‘等一下’,大家就別動,看看滑梯下面有沒有人,你們同意嗎?”

不想孩子被欺負,從小就教他做個“談判專家” 第5張

大人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父母平時對待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對孩子是一種無形的教導。如果你經常在開車時罵其他司機白癡,一言不合就朝孩子大吼大叫,總是抱怨另一半不體諒自己……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習得的便是這種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習慣。

想要孩子有好的行爲,我們自己得先做出示範。尊重別人,冷靜地處理矛盾,自己做錯了,就真誠地向對方道歉,並想辦法彌補。只有這樣,孩子纔會在遇到矛盾時,不用暴力或眼淚解決問題,而是優雅卻有力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我們可以一起玩。”

話說咱們工作生活中,貌似總能碰到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做事從來只考慮自己,不顧及他人,什麼都得圍着自己轉;他們性格孤僻,冷漠,難與周圍人溝通;他們急躁、固執、自負,情緒很不穩定……

這種情商太low的人,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也會很差,不受歡迎。即使在自己家裏,也經常和父母、同胞,甚至配偶鬧得矛盾四起。自然,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追根溯源,一個成年人要是出現如上“症狀”,主要還是小時候情商教育沒抓好。當孩子與小夥伴產生衝突時,其實也是培養孩子情商的好時機。可以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控制情緒;同時理解別人的感受,在表達自己需求時,也要尊重他人。

當這個機會來臨時,很多父母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解決衝突,而是第一時間爲孩子擺平所有事。然而,一個永遠躲在父母背後的人是沒法真正成年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