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始談兒童自我保護之前,我先講一個朋友的故事。小時候,鄰居家小孩欺負他。他去找爸爸。爸爸說:你跟他打呀。他跟爸爸說:我打不過他。爸爸很不耐煩地說:你說怎麼辦?要不你拿個刀子把他殺了?

從此以後,被別人欺負了,他再也不敢跟爸爸提起了。他長時間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儘量減少社交。

朋友講這個故事時,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孤單,也理解了爲什麼現在的他朋友那麼少。

自我保護:每個孩子必須面對的課題

很多年前,當我還沒當幼兒園老師時,眼前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夏天,我在公園裏看到幾個三四歲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媽媽們在稍遠的地方看手機、聊天。

一個小男孩拿着小棍,趁大人沒注意,就去打那個小女孩。小女孩除了躲閃沒有任何反應。

後來,男孩把小女孩的手臂劃出一道血痕來。小女孩依然沒有發出任何制止或者向家長求救的信號。

而今,作爲一個幼兒園老師,小女孩怯怯的害怕的表情還時常出現在我腦海中。一個不懂得反抗和保護自己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面臨很多挑戰。

假想一下,如果小女孩去跟媽媽說男孩欺負自己,媽媽回以“你怎麼那麼膽小?你就不會還手嗎?”那麼女孩受到的不是保護,而是打擊。

如此下去,女孩很可能會形成隱忍和逆來順受的心理習慣。

我越來越意識到一句話的重要性: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有問題的家長。

幼兒階段的孩子在交往時,會有很多“交鋒”的機會。洗手時插隊、遊戲時爭搶玩具……衝突隨時會發生,“以大欺小”的狀況也會發生。

爲了孩子長遠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我不鼓勵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忍着、躲着或者打回去。我希望孩子能正確尋求幫助,並以友好的方式解決問題。

繪本里的故事,可以將孩子帶入到實際場景中,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向別人說“不”的界限和原則是什麼。

第一本書

如何從受氣包轉爲主動者?

《不要隨便欺負我》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時,可以分成前後兩部分。中間的轉折點是觸動我寫這篇文章的關鍵點。

轉折前:每個人都可能被欺負

我們先和孩子一起來共讀這本故事的前半部分。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2張

?扉頁,小猴子在睡覺。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3張

大象來了。

“Amy老師,大象太可惡了。”

“是呀,可是大象的塊頭比河馬大呀,怎麼辦呢?”

“Amy老師,你快接着講吧。”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4張

?大象把河馬趕走了。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5張

?河馬又趕走了獅子。

當講到河馬把獅子趕走時,好幾個小朋友都很不滿意:獅子有尖利的爪子呀!獅子會“嗷嗚“大叫呀!

原來,孩子小小心靈裏一直有一個獅子很威武、不能被打敗,更不能給嚇到的印象。

一個小朋友說:“可是河馬的塊頭比獅子大呀!”

後來,獅子又趕走了花豹。

這時,我問了一個問題:“花豹被趕跑了,但是,哪個傢伙竟然坐在樹幹上呢?”

在兩個班級,我用了不同的方法引領孩子閱讀。我在一個班閱讀時,出示了扉頁,引導孩子觀察了扉頁的內容:一個小猴子在樹幹上。

看過扉頁的班級,聽到我的問題後,異口同聲地說:小猴子。

沒看扉頁的班級,就開始猜想。有的小朋友說是松鼠,有的說是小鳥。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6張

?扉頁上的關鍵人物小猴子出現了。

講到這一頁時,我啓發式地提問道:“小猴子遇到了麻煩,他會去找誰呢?”

很遺憾,包括三歲、四歲和五歲的孩子在內,很少有小朋友能大聲說出來:要去找媽媽。

看到下一頁是猴子媽媽,小朋友似乎都鬆了一口氣。

現在,孩子明確知道,遇到麻煩要去找媽媽了。

“媽媽,花豹欺負我。他讓我滾下那棵大樹。”這時候,媽媽會怎麼說呢?

大部分小朋友都說:媽媽會說,你要勇敢!

可是,小猴子還是很害怕。那怎麼辦呢?

大家都沉默了,不知道怎麼辦?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7張

?小猴子找到了媽媽。

猴子媽媽說:“我跟你一起去找他。”

多麼響亮的一句話,多麼讓孩子感到安全的一句話!

情節反轉:被欺負了,如何應對

猴子媽媽的出現,讓故事發生重大“反轉。

這一部分,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部分。他們內心其實經歷了由“壓抑”到舒了一口氣的轉變。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8張

?看到兩隻猴子跳過來,花豹的尾巴馬上縮了起來。

我說:“剛纔花豹還對小猴子那麼兇呢,爲什麼現在縮起尾巴了呢?”

“因爲有兩隻猴子呀!”

猴子媽媽在小猴子的耳朵邊小聲地說了些話。

“大家猜猜,媽媽會跟小猴子說什麼呢?”

“你滾開,這是我的地方。”(這是孩子們的第一反應,但請不要着急,孩子們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回擊方法。)

媽媽給了小猴子嘗試反擊的方法:深呼吸一下。

每當讀到這裏,小朋友們都會跟我一起深深吸一口氣。

小猴子說:“這根樹幹很粗大,足夠我們兩個一起待了,讓我們像朋友一樣分享吧!你以後不可以再欺負我了!”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9張

?花豹看了看小猴子,又看了看猴子媽媽,他挪了一下位置,對小猴子說:“好吧,你可以待在這裏。”

這一頁也爲下面反擊的對象“獅子”埋下了伏筆。

再後來,花豹約了小猴子和猴子媽媽,獅子約了花豹、猴子、猴子媽媽,河馬又約了獅子、花豹、猴子一起去找大象。

最終的大結局是這樣的: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0張

?動物們一起跳進池塘,不論是大個子,還是小個子。

獅子、花豹、小猴子和猴子媽媽一起跳進了水塘裏。猴子媽媽說:“這個水塘很大,不管是大塊頭,還是小個子,都可以一起進來玩。以大欺小是不對的,一起分享才快樂呀!”

講完了故事,我又問小朋友:如果有人欺負你,你會怎麼做?

小朋友們嘰嘰喳喳地回答:找媽媽,找我的好朋友,找爸爸,找老師,找爺爺奶奶……

就像《反校園欺凌手冊》這本書中所說,避免受到欺負的有效方法就包括:尋求同學的幫助;尋求家長的幫助;尋求老師的幫助;給予適當的反擊。

幼兒園的孩子完全可以理解並應用這些方法。

他們可以:

有自己的好朋友;

隨時得到老師的關注;

隨時得到來自父母無條件的幫助;

在緊急情況下給予適當的反擊。

第二本書

瞭解說“不”的界限在哪裏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

關於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書有不少,在此我想再推薦一本讓幼兒園孩子們受益良多的一本書:《不要隨便順從別人》。

在《不要隨便順從別人》這本書中,小主人翁萊奧畫了一幅畫,他的畫變成了一個叫“阿不”的小人,阿不一步步教會萊奧如何說“不”,以及說“不”的界限是什麼。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1張

?這就是“阿不”,“阿不”就是來教我們學會正確說“不”的。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2張

萊奧不想被親,可是凱琳阿姨還是地親了一下他。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3張

?萊奧的臉上印上了一個口紅印兒。

“你試着說不了嗎?”

什麼時候要說“不”呢?

如果有人總是欺負你,有會勇敢地大聲說“不”嗎?

萊奧說:“這些我早就知道了。”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4張

?萊奧會說不,當他不想吃某種食物時,他會說:我不要吃。

你以前說‘不’是爲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往往是毫無道理的,所以不受歡迎。

但是,在真正需要的時候,你要學會不順從別人、勇敢地說:‘不’。”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5張

?陌生人給你吃東西,要勇敢地說“不”!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6張

?陌生人向你問路,即使你知道也不能給他帶路,因爲“大人應該去向大人問路啊!道理就這麼簡單。”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7張

?有人帶你闖紅燈,或者在遊樂場有小夥伴勸你從攀登架上跳下來,也要大膽地說:“不”!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8張

?排隊買東西,有人要插隊,要勇敢地說“不”!不用擔心他說你沒禮貌,因爲插隊的人才沒禮貌!

第三本書

關鍵時刻,不跟陌生人走

《我不跟你走》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同系列還有其他幾本書,從不同角度展現不同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我不跟你走》就是一本防止被拐的兒童讀物。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19張

“通常拐賣、綁架兒童的時間就發生在孩子們最熟悉的環境內。因此,讓孩子記住只跟約好的人離開,即使是熟悉的人也會務必謹慎。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可以保護孩子。”

我看過一個實況模擬的電視節目。

媽媽和小女兒在餐廳吃飯,後來媽媽藉故離開。一個年輕男子過來,這個男子知道小女孩的名字,而且跟女孩說是媽媽讓他來接她的,最終將小女孩說服並帶走。

媽媽含着眼淚看完了這段錄像。

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一件大事。在兒童保護這件事上,更是如是。

第四本書

保護自己的身體

《不要隨便摸我》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20張

孩子不可避免地需要與人接觸,與人建立情感鏈接。

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要‘討人喜歡’‘聽話’,我們更應當讓孩子瞭解,有些大人用威脅和利誘方式的行爲是不對的,比如觸摸。

如果發生了這種事,孩子們該怎麼辦呢?

孩子需要立刻告訴他們信賴的大人。大人們應該教孩子堅決抗拒這種觸摸行爲。那些不懂得反抗的小孩,更容易成爲性侵犯的受害者。

幼兒期培養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一次講《不要隨便欺負我》《不要隨便順從別人》這系列書的時候,我竟然有了雙重收穫:孩子既滿足了對故事情節的需求,同時也獲得了自我保護的方法。而我這個成年人,也明確知道幫助孩子的界限和方法。

有一段時間,我們把自我保護的書籍擺在了書架最明顯的位置。講完這些故事後,孩子們會經常翻看這些書。

有一個小男孩,在聽完《不要隨便欺負我》這本書後,自己找了一個狹小的空間,一頁一頁地翻看。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第21張

他的小腦袋裏在想什麼呢?裏面哪些畫面和情節正在觸動他呢?

一遍遍翻開故事時,孩子也在體會故事中情節的起伏、轉折,在感受故事中被欺負的動物,如何反轉成爲主動者,如何在大人的幫助下,從害怕到勇敢面對,並收穫到克服困難之後的喜悅結果。

我把這個過程,理解爲孩子自我探索安全情感的過程。

生活中,我們可以像猴子媽媽那樣,不僅和孩子站在一邊,支持孩子,還給孩子切實可行的方法,賦予孩子的自信。孩子就會懂得如何藉助自己、朋友、家長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等孩子大一些時,他至少不會成爲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正如《反校園欺凌手冊》書中所說:建立起個人自信心能夠有效防止遭受欺凌。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優缺點非常瞭解,並對自己保持自信,就很難成爲被欺凌的對象。

從幼兒期就培養的自我保護意識,能讓孩子在上小學以後,不會因爲離開父母就不知所措。

欺負人的孩子

一定就快樂嗎?

爲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很多家長寧願讓自己的孩子成爲欺負人的那個角色。他們覺得這是強者的表現,是不吃虧的證明。

欺負人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通過多年對這類孩子的觀察,我發現他們其實內心是非常壓抑的、是不快樂的。而這種壓抑,多來自於家庭。

癥結一

社交底子弱

語言表達跟不上思想

我觀察發現,喜歡打人的孩子動手背後都是有誘因的。除了受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那些被忽視的孩子,也很容易有欺負別人的傾向。

在幼兒園階段,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一部分是因爲語言發展跟不上思想的發展。

有一個特別聰明的小朋友,從小在家裏是喂故事長大的。他雖然說話不多,但心裏什麼事情都明白。

我跟他的媽媽溝通後發現,媽媽把講故事當成了讓孩子安靜的方式,講故事以純講爲主,跟孩子間的互動和溝通很少。

媽媽比較宅,孩子也很少到戶外活動,更鮮有機會與小朋友交往。

上幼兒園以後,當衝突發生時,孩子心裏都明白,但語言表達未能跟上,社交基礎比較弱,就喜歡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我。

腦子裏已經很明白,但語言表達還沒發展到一定程度,這時候就用動手打人的方式來快速表達。

癥結二

來自家庭的關懷少

心理壓抑無處釋放

前段日子,我們幼兒園有個小朋友,總是有攻擊人的情況。

後來,我跟這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聊了一下,也瞭解了這位小朋友身處的家庭環境。

他的爸爸經常跟孩子玩遊戲,但每次都是爸爸贏。爸爸說,這是爲了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

他家裏有了妹妹,所有的人都誇妹妹安靜、好帶。哥哥有時候會偷偷打妹妹。大人說,你不能打妹妹。有時,如果孩子說沒打,大人會說他“你怎麼撒謊”“怎麼那麼壞”等。

在家裏,孩子什麼事沒做好,奶奶就會說:你怎麼那麼笨?

針對這個小朋友的情況,我跟家長提了幾個建議:爸爸還可以有單獨的和哥哥在一起玩遊戲的時間,但十次有八九次都讓哥哥贏;哥哥如果有再攻擊妹妹的行爲,就擁抱哥哥說:你覺得爸媽關注妹妹太多了,你很失望,特意給哥哥安排單獨相處的時間;哥哥做得不好,奶奶可以幫忙,或讓孩子自己調整行爲。

家長干預一個星期後,孩子恢復正常了。

很明顯,這個孩子是因爲在家中受到了壓抑,要從外面找突破,通過攻擊行爲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自己也很難控制,當他通過打人感受到一種情緒釋放的快感時,就會有第二次和第三次。

作爲一個幼兒園園長,我深深感到,對於欺負人或被別人欺負的孩子,家長、老師需要客觀、辯證地去對待他們。

有時候,我們覺得,被欺負的那一個最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而事實上,欺負人的那一個,也需要關照。

三個不比較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作爲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我注意到,幼兒園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在小學一、二年級會受到很多挫折和壓力。

我家孩子是偏內向、心思比較重的孩子,我一般是以擁抱爲主,從來不拿她跟別的孩子做比較。

比較,有的時候真是在讓孩子與別的孩子爲敵的做法。

我一直用不比較的三個層次來警惕我自己:

不當着孩子面比較;

不揹着孩子私下比較;

在心裏根本就不存比較之念。

我深深地感受到,堅持這三個不比較,讓孩子內心不再緊張了。他知道,家是自己心靈的港灣,家裏總有支持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當然,他也不會以不健康的方式來發泄內心的壓抑和不快樂了。

《反校園欺凌手冊》一書寫道:孩子,你從欺凌別人中得到什麼呢?

朋友越來越少;

老師、家長眼中的壞孩子;

受到批評;

承擔自己造成後果的責任;

受到處罰;

甚至很有可能將來走上犯罪的道路。

校園欺凌問題,並不是小學或中學時突然出現的。其實,在孩子幼兒時候,就埋下了種子。

如果孩子在幼兒階段,就瞭解了自我保護的方法和界限,孩子就更容易平穩地度過小學階段。

如果家庭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關注,孩子就不會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他們會自在地做自己,敢於成爲真正的自己,當然也會去保護自己。

如此,他既不會成爲校園欺凌的忍辱負重者,也不會成爲逞一己之能去刷存在感的施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