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被欺負,有人主張要打回去。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1沒能“打回去”的女孩

前天羣裏有媽媽諮詢,說女兒很善良,被同齡孩子打了不會還手,只知道哭。 上次被一個小姑娘用木棍把眼睛劃傷了,去醫院打了兩天消炎針纔好。女兒性格“敦厚”,很快就原諒這個小姑娘了,還特別喜歡跟她玩,怎麼勸也不聽。 這個媽媽教育孩子,對方做錯了事情,只要道歉了就還是好朋友;可奶奶卻告訴孩子“人家打你,你要馬上打回去”。她說女兒性格並不強勢,從來也沒能“打回去”。 她覺得困惑,所以來羣裏諮詢。 孩子被打了,到底要不要打回去?這個問題最能引起熱議,因此,媽媽們“羣策羣力”,出了各種主意,並有幾個熱心媽媽全網搜相關文章來分享。 我也得以拜讀了幾篇“大作”,有的文章文筆很好觀點中肯,有的則言詞激烈,觀點較偏激。

2遭遇“熊孩子”
恰巧公號後臺也有個媽媽給我留言,說週末帶三歲的女兒在遊樂場玩,孩子喜歡搭積木,每次必玩這個項目。卻總有熊孩子衝過來把女兒搭高的積木瞬間推倒,然後大笑着迅速跑開。
女兒每次都嚎啕大哭,哭完繼續搭積木,可只要搭得高一點,熊孩子就會再次衝過來推倒。 這個媽媽也曾試圖拉住熊孩子的手,跟他說不可以推倒積木,如果有興趣,可以和小妹妹一起搭,熊孩子卻不領情,繼續等候着搞破壞。 而熊孩子的家長淹沒在場外看手機的人羣中,也有的父母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不要搗亂啊”,就不管了。

這個媽媽面對這種情況非常生氣,她說對熊孩子家長的不作爲“恨之入骨”,並問我面對這種情況要怎麼辦。

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我給了她幾點建議: 

1

熊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沒有權利,更沒有義務去教育他(教了也沒用)。 

2

自己堅決不生氣,別人家的孩子不懂事,做錯了事情,我氣着了不划算。
3
把這件事情當做一個教育自己女兒的契機。可以這麼告訴孩子:

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有遵守規則的人,也有不遵守規則的人(比如說總有人闖紅燈),有做事情讓大家都高興喜歡的人,也有行爲讓人討厭的人。 剛纔這個哥哥,他不懂規則、不懂禮貌、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行爲讓人討厭。也許是他的爸爸媽媽沒有教育過他不可以這樣做,但我們不是他的家人,沒法去教育他,等有一天他明白這個道理了,就不會這樣做了... ...
你傷心了可以哭一會兒,但不必太生氣,因爲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等一會兒你搭好積木,如果他再來搗亂,你就大聲告訴他:“不許破壞我的積木!”

3孩子自有主張
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欺負回去? 之前看過的那篇閱讀量極高的文章,推崇第一時間打回去,爲此傳授孩子技巧一二三,並在家進行相應訓練。 這一點我深深地不贊同! 什麼“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些大道理我講不來,也沒必要講。我只想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大的趨勢總是朝着“更文明”這個方向的。 在許多體力勞動都已經被腦力勞動取代的今天,我們就沒有比“打回去”更好的辦法了嗎? 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我曾告訴大女兒小曦,只有嘴巴講不出道理的人,纔會用拳頭解決問題(當然對敵人那是另外一種情況)。也就是所謂“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拳頭比腦袋轉得快! 孩子被欺負了,他自己會根據多種因素綜合判斷,然後選擇自己的反應,我們不必刻意教他“打回去”或者“不能打回去”。 孩子需要考慮的因素可能包括:我有多痛(受傷害的程度),我有多生氣(對方是否故意),我是否願意原諒(對方和我的友誼深淺),我打不打得過(對方的強壯度)...... 孩子可能做出的反應包括:原諒,生氣(不原諒也不還擊),還擊......

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第2張

開學前的幾天,孩子舅舅家的小表哥和小表姐來家裏玩,小表哥只比小諾大半歲,兩個孩子很能玩到一塊兒。


有一天在家裏玩扭扭車,一個當司機開着跑,一個假裝沒來得及上車的乘客在後面追。小表哥當司機時,車頭不小心撞到小諾的腿,小諾痛得大哭起來,然後衝上去拉着扭扭車的車頭往牆上撞,我勸了好一會兒才勸住。晚上洗澡看到她小腿上有一大塊青紫。 我想,小諾肯定權衡考慮了以下幾點:我很痛、表哥不是故意的、我們友誼深厚等,決定不打表哥,而是拉扭扭車去撞牆來泄憤。 孩子被欺負了,我們不應教育孩子“打回去”,但如果孩子綜合下來自己選擇“打回去”,我們也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過“打回去”必須有底線:不使用工具,不用指甲撓,不用牙齒咬,一定要避開眼睛!


4這四類孩子,千萬別教他 “打回去”
1內向膽小的孩子 有的孩子天生內向膽小,這種孩子你要求他“打回去”,不覺得太爲難孩子了嗎?

孩子爲了執行你“打回去”的命令,要強迫自己克服內心的恐懼,違反自己善良寬厚的本性,去傷害另一個孩子。

這樣做本身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也許比單純“被欺負”還要大。

那個欺負他的孩子,如果比他強壯,這種恐懼簡直會讓內向膽小的孩子做噩夢;如果比他弱小,這怎麼下得了手? 2年幼力弱的孩子
孩子被欺負的情況主要發生在幼兒園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力比較弱,語言發展不是很好,正是“拳頭比口頭來得快”,所以纔會發生搶玩具、推搡小朋友、拍打同學等情況。 幼兒園的一個班級裏,最大年齡差接近一週歲,在幼兒階段,這是很大的差距了。如果你的孩子在班級裏年幼力弱,或者是女孩,最好不要教育孩子打回去。 孩子的思維和我們不同,我們不能保證孩子打回去後,對方不會打回來。如果打來又打去,年幼力弱的孩子肯定吃虧!

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第3張

3 身強力壯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月齡比較大,或者身強力壯,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把對方打傷,導致“防衛過當”呢? 孩子遵照着你的“打回去”的指導,用力過猛怎麼辦?有時可能帶來超出我們承受範圍的後果。 

4本來就愛動手的孩子 對於本來就愛動手打人的孩子,我們應該教育他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管住自己的拳頭,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解決問題。 如果偶爾被欺負了還秉承着“打回去”的原則,那簡直要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5不打回去,那要怎麼辦?
1大聲抗議
小曦是7月的生日,在班上屬於年幼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曾訓練她,大聲吼出“不許打我”這句話,收效甚佳!

有孩子偶爾欺負她,都被她的氣勢和音量嚇到,再也不敢了。 2大聲哭泣或呼救 任何時候被打被欺負了,都鼓勵大聲哭泣呼救。 哭泣可以宣泄情緒,阻止對方,呼救更是大人和孩子都必備的技能。 3躲避危險 除了偶爾的突發情況,一般來說,班級裏愛動手打人的孩子,都是相對固定的那幾個,教育自家孩子儘量遠離他們。 4用其他方式“懲罰” 我跟孩子說,如果有人打了你並道歉了,第一次可以“原諒”他,還是好朋友;第二次就要“疏遠”他,就不是那麼好的朋友了,少和他玩;如果還有第三次,就該“絕交”,屢教不改,再也不要和他玩了。
簡稱:一“原諒”,二“疏遠”,三 “絕交”!

如果大家都不和熊孩子玩,熊孩子自然會因失去友誼而收斂自己的行爲。

這四類孩子,被打了也別教他“打回去” 第4張

別人打了你,要不要打回去?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教孩子“打回去”或“不能打回去”,都是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簡直太偷懶了!世界上哪有什麼準則是所有孩子、所有情況都適用的呢?

也許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打回去,打得剛剛好又不能過了,這樣可以保護自己又不會顯得沒有教養。

但是怎樣纔算剛剛好呢?大人的過多幹預,反倒讓孩子更難以把握分寸。

孩子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也許對他來說纔是最合適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