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孩子被打瞭如何處理,要不要打回去?

孩子被打瞭如何處理,要不要打回去?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入園是每個家長不可迴避的事兒,生命中第一次進入集體生活,在家呵護備至的小寶貝,欺負與被欺負也成爲必須直面的問題。

朋友S家男寶,2歲9個月,剛進入一傢俬立幼兒園的緩適班。
頭兩天情緒還算穩定,第三天早上變得極爲牴觸:“我不想去幼兒園,我不想去幼兒園!”
S給孩子洗手時,發現手指破了一塊皮,才明白孩子洗手時爲啥叫疼。
當媽的,最見不得孩子有一絲一毫委屈、疼痛。她一邊紅着眼圈一邊問孩子:“手上掉了一塊皮,怎麼弄的?”
孩子說出口的話,讓她由心疼轉爲氣憤:“哥哥咬的。”
養了快3年,自己不捨得動他一個指頭,卻生生被別的熊孩子欺負了。她給老師打電話,問怎麼回事。
老師說:“他和別小朋友搶玩具,別的小朋友急了,動了嘴,我及時拉開了,還特意檢查了下,沒發現受傷。”
聽着老師像說吃飯睡覺那樣輕描淡寫,當媽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幼兒園不得不送,再有這情況可怎麼辦?
瞭解事實最重要
關心則亂。面對幼兒園這種不可避免的小意外,重要的是瞭解事實,讓孩子在“鬥爭中”學會保護自己。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共情。
不管孩子因爲什麼原因受到傷害,家人都要用理解的態度,告訴他知道他疼。有了共情,孩子纔會情緒穩定地描述事實。
其次,問孩子以及老師事情的真相。
很多不理智的家長,看到自己家孩子受傷,就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熊孩子,殊不知挑起爭端的可能是自己家娃。
比如朋友S家娃,處於愛爭搶玩具的階段,在幼兒園遇到同樣不善語言表達的小朋友,特別容易有肢體衝突。這時,就要進行重點引導,告訴他想玩別人玩具時,要學會這4個步驟——
1. 詢問: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2. 交換:我能用我的玩具和你交換嗎?
3. 等待:以上兩個方法都沒取得別的小朋友的同意,可以問:“你玩完了給我玩行嗎?”,然後安靜等待。
4. 轉移:如果依然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他學會轉移目標,先去和別的小朋友玩或先去玩別的玩具。
這4個步驟,在家裏可以由爸爸或媽媽陪同演練,直至孩子學會語言表達,並學會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正確處理失望情緒。

如果是別的小朋友主動攻擊,可以這樣做——

孩子被打瞭如何處理,要不要打回去?

1. 原諒一次:小朋友的世界成人理解不了,前一分鐘他們還在爭執、吵鬧,後一分鐘又一起玩了。如果經過了解,小朋友打人或咬人只是偶然現象,可以讓孩子原諒他一次。如果下次同一個小朋友做同樣的事,就告訴孩子遠離那個小魔頭
2. 學會分辯正常肢體接觸和惡意攻擊:這個隨時隨地可以練習,比如外出公共場所,如果小朋友跑過來自己沒來得及躲開被撞倒,就是正常的肢體接觸;如果本來沒礙着他什麼事,卻故意推人,就告訴孩子對方不對,可以大聲喊“你別推我!”。
3. 大聲喊“別打我”,並把打人的孩子推開:這句話可以引起老師的注意,預防更壞的事情發生。幼兒園往往兩三個老師看管個孩子,跑去找老師根本來不及,而大聲喊叫,更容易引起老師的注意。這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道理類似。
在家練習“積極暫停”
正面管教的工具之一。
在家裏建立一個讓自己覺得舒服放鬆的“積極暫停角”,並自己起一個名字,當生氣、煩躁、難過的時候,去那個角落安靜一會兒以平復情緒。
同樣,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引導他選擇家裏最喜歡的地方,給他建立一個“積極暫停角”,當孩子情緒暴躁時,父母引導他去那個角落進行自我平復。當然,這中間可能需要爸爸或媽媽的陪伴。
情緒激烈對抗時叫停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在家裏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更可以讓孩子學會情緒疏導和轉移,在集體生活中避免衝突升級。
教育孩子打回去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現在有不少家長,當孩子受委屈時會教育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有爸爸媽媽給你撐腰呢”,還有的家長還教孩子“狠狠的打”。
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兩種可能:
一是通過這個方式不再受委屈了,把“欺負”他的人教訓了,但在心裏種下了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的種子;
一是依然沒有打過欺負他的熊孩子,反而受到了更大的傷害,更沒有學會通過理性手段解決問題。
打人的孩子不一定是熊孩子
看到這話,很多人要說了:你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沒打你家孩子自然不心疼。
誰家孩子被打了,無論他對還是錯,父母都會心疼。
但我們不能因爲心疼就不客觀、不理性。有些孩子不懂得和小朋友相處,有時候就是因爲我保護過度。
誰也不可能一輩子保護誰,比如上幼兒園,我們也只能憑外傷知道孩子可能發生過肢體衝突,看不見的那些心理傷害呢?你能及時發現嗎?
一個健康的身心,纔是我們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
愛打的人孩子,並不一定蠻不講理。
孩子愛動手,可能是因爲喜歡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情緒穩定時也懂得分享、也很懂禮貌;可能是因爲運動神經發達,興奮時會不由自主推別人一把;可能是他們先被你家孩子激怒了,但不如你家孩子會表達,給人造成是愛動手的錯覺……
遇到你認爲的熊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然後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對“熊孩子”多加長按、多加引導,和對方家長一起,慢慢把孩子們的壞習慣糾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