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常識 > 中餐怎樣吃更健康 傳統中餐食品新吃法

中餐怎樣吃更健康 傳統中餐食品新吃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傳統的中餐食物,都被譽爲“不健康食品”。很多傳統過節食物是油炸的,很多季節食物則是醃製的,已經不符合現代健康的需求了。但是,傳統中餐食品不應該拋棄,而要有健康的新吃法。

很多傳統的中餐食物,都被譽爲“不健康食品”。很多傳統過節食物是油炸的,很多季節食物則是醃製的,已經不符合現代健康的需求了。但是,傳統中餐食品不應該拋棄,而要有健康的新吃法。

中餐好吃,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國人喜歡吃,連很多外國人也是中餐的“粉絲”。我認識一位娶了中國妻子的哈佛博士,他喜歡吃很多類型的中國食品,但有一樣他難以接受,那就是鹹菜。用他的話說,吃鹹菜無異於吃鹽。

博士的話是對的。在追求生活質量,講究品質與營養的今天,我們應該仔細盤點一下,一些傳統飲食習慣和飲食品種能否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鹹菜等醃製食品含鹽量高,又存在亞硝酸鹽,能不能找到替代食品?總有報道說一些長壽老人愛吃紅燒肉,紅燒肉究竟對健康有益還是有害?有些地區的人愛吃黴變發酵的豆類食品,黴變和發酵的豆製品是一回事嗎?很多人都認爲餃子、包子等餡類食品是健康食品,但也有人說它們是垃圾食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些傳統飲食是該堅持還是摒棄,還是讓我們請專家從食物結構和烹飪方法的角度,運用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給您分析吧。

中餐怎樣吃更健康 傳統中餐食品新吃法

鹹菜:每天最多20克

鹹菜在中國是極爲常見的食品。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四川的榨菜,各有特點,互不雷同。細加工的鹹菜,人人愛吃。一碗粥加點鹹菜或腐乳會讓人吃得有滋有味。

從營養角度講,腐乳的營養高於醃製醬菜。腐乳在製作過程中經過發酵,生成大量的低聚肽類,具有抗衰老、防癌症、降血脂、調節胰島素等多種生理保健功能,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鹹菜雖然可以調節胃口,增強食慾,補充膳食纖維,但新鮮蔬菜經過醃製,維生素C會遭到極大破壞。而且鹹菜中含有較多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生成致癌物亞硝胺,因此吃醃製鹹菜必須掌握科學方法。由於在醃製的第3天至第8天亞硝酸鹽含量最高,所以鹹菜應在醃製的兩天之內,或一個月之後方可食用。另外,還可以常吃大蒜、茶葉,以及其他富含維生素C的解毒食品。這樣既可消除細菌感染,又可防止亞硝酸鹽轉化爲亞硝胺。

不論是醃製醬菜還是腐乳,二者皆屬於高鹽食品,不宜多吃和長期食用。在日常生活中,應控制每天最多吃20克鹹菜或一塊腐乳,而且最好選擇低鹽產品。

紅燒肉:燒燉兩個小時以上

提到紅燒肉,很容易使人想到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其實,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必需脂肪酸,並能提供血紅素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很多人擔心紅燒肉脂肪含量高,其實只要烹飪方法得當,大可不必對它敬而遠之。紅燒肉在燒燉兩個小時以後,肥肉中的營養構成會發生改變,對人體有害的脂肪含量下降,膽固醇也會減少。若再加入適量海帶或蘿蔔等含纖維素多的蔬菜,葷素搭配,既可飽口福、解饞,又對身體大有裨益。當然,吃紅燒肉一定要適量,切不可敞開肚皮吃,尤其是對於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的人來說,還是少吃爲宜。

發酵豆製品:小心致病黴菌污染

豆類發酵製品包括豆醬、豆豉及各種腐乳等,都是用大豆或大豆製品接種黴菌發酵後製成的。大豆及其製品經微生物作用後,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會使不同物質分解,產生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如有機酸、氨基酸等。豆類發酵製品具有特殊的鮮香味,能刺激食慾,有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可增加維生素B12的含量,這是動物和植物自身都無法合成的維生素,只有微生物能“生產”。對於素食者來說,發酵的豆製品提高了植物性鐵和其他礦物質的利用率,可以避免發生貧血和其他營養素缺乏問題。

工業化生產的發酵食品,是選擇質地優良的原料和純淨的真菌曲種加工出來的,只要在製作過程中沒有污染黃麴黴菌或其他致病黴菌的話,發酵製品是安全的,但吃無妨。可是變質的黃豆會產生致癌物質黃麴黴素,絕不能食用。

餡類食品:儘量別擠蔬菜汁

餃子、包子、餡餅等餡類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適合偏食的孩子和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餡類食品既有糧食又有肉類和蔬菜,一種餡中加入多種原料,非常符合食物多樣化的飲食原則。

但是餡類食品多以肉爲主,肉多菜少,有的還要添加動物油脂來改善口感,這樣會帶來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熱量,過多攝入不利於人體的健康。而且剁菜時往往還要擠去菜汁,也會使其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營養成分損失嚴重。因此在製作餡料時,最好別擠去蔬菜汁,同時要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香菇、木耳、蘑菇、海帶等富含可溶性纖維的原料。這樣不僅改善口感,還有助於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在吃餡類食品時,能搭配點雜糧粥和涼拌蔬菜,就可以更好地達到營養平衡。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