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 重陽節爲什麼要去登高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 重陽節爲什麼要去登高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重陽節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擁有很多民間風俗,比如登高望遠、插茱萸、吃重陽糕。那重陽節爲什麼要去登高。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

重陽之所以要登高,據魏文帝《與鍾繇書》說是:“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是以重陽含有長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會”的說法。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據說在重陽節的時候登高可以躲避災禍,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了。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喪命。病好之後,恆景就去拜師學藝,想要打敗瘟魔,後來恆景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找到了一位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教給了他一身武藝。在九月初九的前一天讓恆景回到家鄉,並且還送給了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回到家鄉之後,恆景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然後趁着瘟魔害怕的時候,殺死了瘟魔,從此就有了九月初九登高躲避災禍的風俗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在古代的時候,人民生活困難,大自然給許多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許多人都對大自然懷着一份敬畏之心。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 重陽節爲什麼要去登高

重陽節登山注意事項

一、心臟病患者登山最好有人陪

登山能強身健體、防治疾病。但有心臟病、肺部疾病的老年人卻不太適合這種高強度的運動。“即便是輕微心臟病、高血壓的老年人,登山時最好有人陪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科主治醫師羅斯敏建議老年人登山帶上急性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及創可貼等外傷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二、骨性關節炎患者最好別登山

上山時人的膝蓋需來回地屈伸,陡峭不平的山路會對膝關節的磨損較大。許多老年人登山後便出現膝蓋疼痛現象。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王於領教授說,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他不主張骨性關節炎患者登山。其次,老年人登山前如有明顯的頭痛、頭暈、頭脹、注意力不集中等腦血管疾病發病症狀也最好不登山。

三、多點熱身運動少點爭強好勝

很多老年人人老心不老,在登山過程中看到年輕小夥走得比自己快,喜歡跟人較勁。但由於身體器官都在走下坡路,長時間運動只會讓老年人更加疲乏。王於領教授建議,老年人登山可以有個緩衝的過程,比如拉伸一下筋骨、做點熱身運動等。登山時,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傷;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在登山時不要有太強的求勝心,一旦出現任何意外要立刻停下來休息。平時不常運動的老年人,連續登山時間不宜超過一個小時。另外,登山路徑也應選擇較爲平緩、坡度偏小的地方,例如白雲山(600332,股吧)等。登山前,老年人可前往就近醫院諮詢康復科醫生做些輔助性治療。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 重陽節爲什麼要去登高 第2張

四、正確補水方式不是大口喝水

重陽節,很多市民喜歡在晚上結伴登山。老年人在人羣中比較容易被絆倒。因此,太過擁擠的夜晚並不適合老年人。王於領教授建議,老年人可在早上人較少時出門。糖尿病患者,登山前還需注意吃飽飯,以免出現血糖引起的暈厥。老年人登山不妨帶上巧克力、糖果、溫水等,防止飢餓。另外,補水也很重要,登山會因出汗流失水分,老年人在喝水時也要注意不要大口喝水,最好每次喝上幾小口,保證吸收也不會增加負擔。(記者 劉琛)

五、做好準備,備齊裝備

護膝

關節如有病變或有醫囑的情況下,老年人可戴上護膝可以將膝關節的骨頭固定在相對穩定的位置上,減少受傷的機率。

棉襪

防滑還能吸汗透氣,舒適度高的棉襪是老年人登山的好夥伴。

登山服

山腳山頂的溫度差異大,老年人登山可備一套色彩鮮豔的登山服。不僅保暖還醒目,萬一出現意外,可方便搜救。

登山鞋

準備一雙輕便、舒適又防滑的運動鞋或專業登山鞋能防止老年人滑倒,同時還能減輕老年人雙腳的疲憊感,讓腳掌保持一個較爲舒適的狀態。

登山杖

有的山路是臺階,有的山路是崎嶇不平的土路,長時間行走對膝關節的衝擊力度較大。登山杖可以讓兩條腿變成“三條腿”,對於減輕老年人腿部壓力、緩解疲勞作用明顯。

重陽節爲何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爲吃重陽糕有4種說法:一種是祛邪避災。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舉,江南流行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陽吃糕,百事俱高”。

重陽節爲何要登山 重陽節爲什麼要去登高 第3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