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重陽節爲什麼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爲什麼要吃重陽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陽節爲什麼要吃重陽糕:重陽節這一天吃“重陽糕”,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爲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爲“重陽糕”。

重陽節爲什麼要吃重陽糕

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裏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纔打發報子,給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爲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重陽節爲什麼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有什麼寓意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吃“重陽糕”,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爲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爲“重陽糕”。

實際上,關於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有多種說法:

一般認爲重陽糕源起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稱,漢代時,汝南人桓景師從費長房學仙。某日,費長房告訴學生:九月九日有大災降臨你家,可教家人縫製布囊,內盛茱萸,系之臂上,屆時登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桓景依言行事,果然無恙。後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飲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陽節俗。約自宋代起,重陽節食“重陽糕”的習俗正式見於載籍,如吳自牧《夢粱錄》卷五記臨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 重陽糕 。”其後如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亦載北京重九之俗:“糕肆標紙彩旗,曰 花糕旗 。”這種插小旗於花糕上的傳統,迄今不改。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產資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禍或採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紙旗代替插茱萸,藉諧音虛應故事耳,用意則仍在避禍。

一說重陽糕之文化意義着重在"糕"字上,即藉此諧音以及制糕之各種佐料的諧音,表現呈祥納福的祝吉。如明謝肇淛《五雜俎》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稱,民間習俗,於九月初九“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 願兒百事俱高。 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又宋佚名《歲時記》稱"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數枚,號 食祿糕 ",已見對糕之佐料飾物的諧音表達。

《帝京景物略》等風俗史料皆有重陽日"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的記載,民間迄今流行"九月九,搬回閨女歇歇手"的諺語,所食花糕中的棗、慄、瓜子(仁)等佐料或糕面上"蠻王獅子"(宋周密《乾淳歲時記·重九》)等圖案,隱含着少婦向孃家乞求早生兒子之祝吉的動機。所有這些,均是"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一說九月初九食糕的習俗在唐代已經流行,《劉賓客嘉話錄》裏載有袁德師因父諱高而不敢隨"九日出糕"之俗的笑話;《唐六典·膳部》中,亦有"九月九日麻葛糕"的記載,惟無重陽節物之名。其道理固如隋杜臺卿《玉燭寶典》所云:“其時黍秫並收,以因黏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就是說,古人以九月黍谷成熟,因而用之蒸作糕點一類的食品祭祀先人並薦神嘗新,呂原明《歲時雜記》稱"二社(即春社、秋社)、重陽尚糕食,而重陽爲盛",恰能勾畫出重陽糕的原型就是前人在春秋兩次社祀中用以奉享祖神的祭物。又據《隋書·五行志》載,在南北朝時,民間有"七月刈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的童謠,益知此俗由來已久,只是到了唐宋時代,隨着重陽節習俗的流行,才演變成爲該節日的專有食品。惟其喜賀秋成的民俗涵義仍留存許久,觀陸游"旋壓麥糕邀父老“之詩及呂氏”二社……尚糕食"的記載等可證。

又有一說,謂重陽糕的源頭是先秦的食品“蓬餌”。“蓬”即蓬子,蒿類植物;"餌"即富於黏性的食品,現代漢語辭書多釋爲“糕餅”,因知蓬餌就是用蓬子摻和米粉做成的糕餅狀的食品。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記漢高祖劉邦的侍女回憶宮中舊事,有“九月九日……食蓬餌”之語,推想此俗不會始於漢初,當爲先秦的傳統。《禮記·內則》:"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孔穎達疏曰:"蓬是御亂之草。"這一認識,正與《西京雜記》卷三謂"食蓬餌以祓妖邪"的解釋相扣合。故知九月初九食蓬餌的本意是驅邪祓妖,而此俗演變爲宋代的重陽食糕後,它的原初涵義卻被湮沒了。

還有一說,見於敦煌發現的唐代卷子《雜抄》(斯五七五五),是說古時帝嚳有子名堯,八歲封爲唐侯,十二月八日升位。某年九月初九,唐堯召集天下諸侯開會,用面米和酒招待。面米尚未送到,帝嚳去世了。於是百官推戴唐堯繼位,因要爲帝嚳服喪,不能飲酒,就改用白米和胡麻做成白米麪團、糕餅等食品,在諸侯拜會新主時食用。

從那以後,白米麪團和糕餅便成九月九日的專有食品,"不令斷絕"。有人認爲《唐六典·膳部》所謂九月九日的"麻葛糕",就是從這種白米麪團和糕餅演變而來;又《食譜》謂"張手美家重九(制)米錦糕"者,所取原料爲米麪、胡麻等,只是製法不同耳。准此,九月九日食糕的原始涵義似乎又是對唐堯登位的紀念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