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鼓勵孩子有很多的方式,家長是否做好了呢?如果是"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家長們可要記住了,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因爲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隨着時代變遷,越來越多家長,從過去當道的打罵教育,改以讚美鼓勵的方式教養孩子,然而,家長進行稱讚教養時,應留意是否稱讚過度或不當讚美。

例如:只針對孩子的天賦或特質來讚美,象是很聰明、很漂亮等,卻沒有指出孩子哪些行爲或做了什麼事而得到讚美,這將可能造成孩子只注重表象,忽略背後的努力或行爲本身。

以上述的「你今天的音樂課表現很棒,明天再加油!」爲例,孩子因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良好表現,受到父母的稱讚,若父母沒有說出類似的具體行爲,而是以表象或天賦的特質讚美小孩,造成孩子的自我概念發展得較不恰當、不全面。

不妨想象一下,若孩子從小到大被稱讚長得漂亮,長期下來會引導他過度重視外表,當他發現自己並非最漂亮或發生意外而影響外貌,他的自我概念可能會崩壞,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稱讚,對孩子有多重要?

1/孩子的行爲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鼓勵或讚美是一種「社會性增強」,當孩子做了某件事受到大人的鼓勵和稱讚,會增強或增加這類行爲,也因爲這樣的基礎,父母更應在讚美或鼓勵的過程,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爲是正確、符合社會規範或期待。

2/提升孩子的動機

正確讚美可以提升孩子的動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因此,當大人讚美孩子時,不應只是誇獎他的行爲,也應稱讚他背後的行爲動機,甚至觀念。

例如:哥哥協助照顧弟弟,父母可以稱讚哥哥:「你知道弟弟是你的親人,所以對他很好、懂得照顧他,很棒耶!」誇獎孩子行爲背後的概念、想法或動機,使孩子瞭解到這種做法很好、很棒,因而增強此行爲。

3/建立自我概念

孩子透過與外界的互動及外界給他的反饋來發展對自己的看法,即爲「自我概念的建立」。正向反饋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很棒的地方,從中建立信心與自我價值,瞭解自己的優點

4/培養良好的親子互動

讚美對於親子互動具有加分效果,無論大人或小孩,都追求歸屬感、認同感,好的稱讚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在稱讚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認同,逐漸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如此一來,纔能有效引導孩子學習。倘若親子互動不佳,孩子不見得會認同父母的話,這在大孩子或青少年尤其明顯,除了他們開始尋求同儕的認同,若加上親子關係不佳,父母更容易出現管不動的無力感,造成教養困難。

5/錯誤讚美,恐造成教養傷害

稱讚猶如雙面刃,適當稱讚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與對自我認同,但不恰當的讚美不僅可能在教養上產生反效果,甚至影響孩子的性格與行爲。

"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第2張

哪些是常見的不適當稱讚呢?

1/空泛性讚美,失去價值判斷

由於少子化的關係,獨子家庭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讓部分父母在教養孩子時較爲溺愛,覺得孩子無論做什麼或說什麼都很棒,卻沒有具體的指標,淪爲「空泛性的讚美」。當孩子發覺無論他的表現如何,得到的結果都一樣,久而久之,讚美會變得沒有效用,甚至讓孩子建立錯誤的自我概念。

例如:孩子學會走路,父母稱讚「你好棒」;孩子跌倒時,也稱讚「好棒」,甚至孩子去搶其他小孩的玩具,父母也讚美「真厲害」,日積月累恐造成孩子失去價值判斷。

2/但書性讚美,感到被否定

所謂但書性稱讚,亦即父母鼓勵孩子:「你這次表現不錯,但這邊再加強一下更好。」

當父母說出這句話讚美之後接了一句怎麼做會更好,背後其實隱藏「你還不夠好」的含意。有些求好心切的父母希望孩子的表現更出色,運用這類稱讚方式,表面上孩子似乎受到稱讚,但個性敏感或比較缺乏自信的孩子反而會介意父母指出他不足的地方,甚至覺得不被肯定。

3/評價式讚美,擔心不被認同

有些爸媽會利用讚美做評論,即爲「評價式讚美」。例如:哥哥幫忙照顧弟弟,大人稱讚哥哥:「你很棒喔,真是個好哥哥。」;如果哥哥沒有幫忙照顧弟弟,父母評論哥哥:「你沒有做哥哥的樣子,這樣不棒!」。

藉着讚美來評價孩子的行爲表現,若孩子依照家長的話做,是表現良好,若沒有照父母的話做,則是表現不佳。基本上,這種做法恐造成孩子極爲依賴外在對自己的評價,甚至養成孩子依賴父母的想法或標準行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害怕、擔心自己不被認同。

"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第3張

掌握這7個原則,讓讚美助力孩子成長

讚許孩子能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心,知道家長正注意他的行爲、肯定他的努力,但如何讚美才能恰到好處?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做一個會稱讚小孩的父母,

1/具體的稱讚


稱讚時應具體描述孩子的行爲表現,清楚指出他做了哪些事,讓孩子樂於增加這類好行爲。

2/稱讚孩子努力的過程


儘量重視孩子努力的過程、背後的動機或想法,而不是隻稱讚最後的結果。例如:「今天的畫畫課,你把圓圈圈畫得好圓,因爲你這幾天很認真練習畫圓圈圈,真棒。」

3/別隻稱讚天賦

稱讚孩子時,不要只稱贊他的天賦,例如:「你好聰明」、「你很漂亮」,還要說明孩子的行爲或背後的動機,讓孩子知道自己表現很好的地方。例如:「你很聰明,但你很努力練習,而且還會教其他同學,很棒喲!」

4/真誠不敷衍

鼓勵、讚美孩子應真誠,特別是父母的眼神與肢體接觸很重要。當孩子拿着自己的作品給家長看時,有些爸媽剛好在忙,隨意瞄了一眼就敷衍地說:「畫得很棒!」,立即轉身忙自己的事,這會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真的欣賞自己的作品。

5/不要隨便的稱讚

稱讚孩子時應有一致的標準,並非隨意的稱讚。另外,楊琬琳心理師提醒,每個孩子的特質或狀態不同,應依照孩子的情況來設立標準,而非所有孩子的標準皆一致。

6/用孩子理解的語言或邏輯

稱讚孩子時,應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或邏輯來表達。就語言來說,即是孩子能理解的遣詞用字;至於邏輯方面,例如:一對4歲和2歲的兄弟,弟弟最近學會穿褲子,早上起牀會主動更換衣服,得到媽媽的讚美與肯定,但若換成哥哥完成這個動作,不見得會受到家長的稱讚,此時家長應解釋背後的邏輯讓孩子瞭解。

由於兄弟的年紀不同,哥哥比較年長,對他來說穿褲子很容易,但弟弟纔剛學會,所以他主動穿褲子是很棒的。除此,也要說明4歲的哥哥若自己完成了哪些事,媽媽也會覺得他很棒。

7/誇張的語氣或動作

另外,稱讚孩子時,有時語氣或動作可以稍微戲劇化一點,用比平時大的動作或誇大的表情稱讚孩子:「哇!你怎麼這麼棒?」這在跟孩子互動時,他更容易接收父母想表達的訊息、關心或肯定。

9/反思教養觀,引領孩子的人生

無論贊美或誇獎孩子,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引導,藉由鼓勵、肯定來增強他的好行爲,即使大人沒有這個想法,受到鼓勵的孩子也會增加類似的行爲。

家長必須經常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偏頗或爲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畢竟人難免會有固定的思考模式,例如:哥哥應該讓弟弟、男生不能隨便哭、不要跟同學吵架等,但有時想法較爲僵化,可能忽略情境或不重視個人特質,若以此價值觀教養、鼓勵或讚美,不見得會爲孩子帶來幫助。

因此,家長應多反思,敞開心胸接受多元價值觀,甚至與友人或與孩子多互動、討論,才能夠帶領孩子走向更寬廣、更精彩的人生。

"寶寶,你真棒!”這麼敷衍的稱讚,還不如不說!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