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人爲製造些「挫折」,寶寶將來更能抗壓?

人爲製造些「挫折」,寶寶將來更能抗壓?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爲製造些「挫折」,寶寶將來更能抗壓?

我想,這對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能更堅強、更有能力面對困境或挑戰。

這一點其實需要的條件不少,包括了基礎智力、身體能力、對特定問題的「操作能力」、以及這對家長關注的「心理能力」。

什麼是「操作能力」?

面對困境,孩子就像是掉進了一個坑,解決困境的具體「操作能力」,則像爬出這個坑所需要的梯子、繩子,以及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這些「爬出坑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會的,學習和掌握的程度,在不同孩子、不同年齡段往往也不同。如果你要求太高,和他當下的年齡和能力不相符,孩子只能在坑裏絕望地哭泣:「臣妾做不到啊!」

比如,你總不能要求剛滿 1 歲的娃自己穿衣、穿鞋,一方面孩子手上力氣不夠,另一方面寶寶精細動作還在發展中,把胳膊套進袖管裏,或者系鈕釦,都屬於「高難度動作」。

什麼是「心理能力」?

足夠強悍的心理能力,也是養成堅強性格的另外一個必備條件。

我把這個心理過程細分爲三個方面。

1. 爲什麼要「過去」?

「我爲什麼要費這麼大的勁,吃這麼多的苦而爬過去呢?」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有句名言:「一個人有值得活下去的原因,就能承受幾乎任何一種生活。」

而那個原因,就是心中追求的美好。

小了說,可以是爲了最終彈出自己喜愛的曲子,而忍受的枯燥練習;大了說,可以是動亂年間一個母親爲了養育孩子,而忍受被批鬥的屈辱而活下去。

培養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引導。

2. 我相信能「過去」

如果一個人過去的經歷告訴他,付出的努力幾乎總是化爲泡影,以失敗告終的,那麼,他會非常容易放棄。

孩子需要體驗到很多次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建立自信,相信無論是爬過去還是熬過去,總是會脫離困境的。

培養這方面的能力,需要鼓勵和幫助。

3. 「過去」之前,我能忍受

在困境中,不論成年人還是孩子,一定會感受到壓力。

忍耐力是需要一次次地承受壓力來鍛鍊的,就像練長跑一樣。

培養這方面的能力,需要「狠心」放手。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呢?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呢?

我的態度是:不需要特意「創造困境」,父母用好的親子關係,來陪伴孩子面對生活中的自然困境,並逐漸鬆手。

1. 創造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是孩子溫暖的安全港,是孩子自我價值感的來源。

孩子因爲感覺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重要的,美好的,有價值的,於是形成一種「我是好的,爸爸媽媽是好的,這個世界也是好的」的信念。

心中有這樣的美好,於是孩子有了「承受艱難生活」的理由,也有了挺過去的希望和信心,更有了能幫孩子自己忍受壓力的慰藉。

2. 學會「陪伴孩子面對困境」

先說說怎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陪伴孩子面對困境,那就別讓自己成爲孩子要面對的困境。

如果常用貶低和羞辱式的批評來給孩子「製造困境」,親子關係將會被破壞,於是,孩子克服困境的的心理能力也會被破壞。

陪伴孩子面對困境,那就別完全把孩子保護在身後、替他面對困境。

這樣孩子沒有失敗的經驗,但也沒有自己成功的經驗。

人爲製造些「挫折」,寶寶將來更能抗壓? 第2張

那麼,到底怎樣纔是「陪伴孩子面對困境」呢?

陪伴孩子面對困境,是用父母的內心,陪伴孩子的內心。

就像孩子生病了,父母會尋求醫療的處理,但溫暖、樂觀、平靜地陪伴孩子,去承受那一段難以加快的康復過程中的煎熬,而非焦急地渴望代替孩子承受這份煎熬。

就像孩子有了行爲問題,不知道如何合適管理自己的行爲就是孩子面臨的困境,父母會用必要的行爲管理手段來幫助,但父母通過溫暖和接納的態度,陪伴孩子在行爲被約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憤怒,挫敗等情緒。

那麼,在處理的過程中,即便是父母與孩子有行爲上的碰撞,但父母在碰撞中針對的並不是孩子,孩子的人格是被保護的,情緒是被照顧和陪伴的。

3. 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困境」

孩子每天的生活中自然就會碰到很多的困境,素材是非常豐富的,比如:

小寶寶餓了、拉了,卻不知道怎麼告訴父母;

上幼兒園,捨不得媽媽的分離焦慮;

想要的東西,沒有辦法馬上得到;

和小夥伴在一起,發現自己不是最受矚目的;

失去了心愛的寵物;

自己答應父母的事情沒有做到,需要承擔約定的責任;

……

人爲製造些「挫折」,寶寶將來更能抗壓? 第3張

其實,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生活中的自然困境豐富得不得了,既不需要在這些情境下過於保護、試圖通過直接干預來替孩子解決問題,也不需要刻意製造困境、爲了鍛鍊「抗挫折能力」而「鍛鍊抗挫折能力」。

刻意製造的困境,會很容易讓孩子搞不清父母是給自己帶來傷害的人,還是給自己安全和力量的人,也搞不清自己克服這個困境和自己內心動力的因果聯繫,心理上會混淆。

4. 逐漸鬆手

孩子需要有一次次面對困境的成功經驗。

這裏說到的「成功」包含至少兩層意思:

既是成功地承受了這個過程的痛苦;

也是成功地到達了快樂的彼岸。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父母陪伴孩子面對困境的時候,需要隨着孩子的成長,給孩子更多鍛鍊的機會,又要隨時保護孩子,避免受到難以挽回的傷害。

想要把握好這個度,一方面最好能學習更多關於兒童普遍發展規律的知識,更重要的,則是在陪伴中瞭解自己孩子的獨特性。

總之,沒必要故意給孩子設坎子、製造困境,利用生活中豐富的場景,耐心陪伴他度過每個生活挑戰吧,孩子的抗壓性,也許自然而然就會越來越強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