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調理 > 小兒發熱怎麼辦?應遵循小兒發熱飲食原則

小兒發熱怎麼辦?應遵循小兒發熱飲食原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發熱可大可小,首要是替寶寶儘快降溫。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我們一起看看寶寶發熱時應該遵循什麼飲食原則吧。

 1. 感冒

感冒發燒,因五臟調理五氣產生體能而生體溫,若五臟調理五氣,熱不能排,爲皮膚毛孔被風、暑、寒、溼、燥火之氣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斂( 肺主皮毛),致體溫、熱氣無法從皮膚毛孔排出,因此感冒發燒很常見。

小兒發熱怎麼辦?應遵循小兒發熱飲食原則

  2. 傷食

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致食物蓄積腸胃,無法消化在胃腸堆積發酵而產生熱能的發燒,以嬰幼兒爲最多。此發燒四肢掌心熱,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燒退而痊癒。

 3. 虛勞

因身體虛,水火( 心腎) 不能即濟,風木動搖,時憎寒壯熱,乃體溫外越,不能爲身體產生體能,並非發炎,故須辨別心虛發熱、脾虛發熱、肝腎虛發熱而調治,不可退燒,是爲虛損發燒。

  4. 瘀血

受傷時因氣血循環受瘀血阻滯,瘀積的瘀血將體溫升高而發燒,只要化瘀血,發燒即可痊癒。

  5. 出痘疹

出痘疹發燒是在促使病毒產生免疫功能,如穀子、各種種子發芽時的產生溫度,痘疹必發燒才能促使病毒發揮排除盡淨,產生免疫功能,使五臟調適五氣不致產生障礙,故出痘疹發燒不須退燒,唯須注意發痘疹時的飲食,避免併發症之發生,痘疹發透燒即退而痊癒,身體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6. 寶寶長牙發燒

齒爲骨之餘氣,而腎主骨,嬰兒長牙齒時,脾土虛不能制腎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虛而非感染( 發炎),只要調理脾胃,發燒即可痊癒,不可消炎、退燒。

 7. 驚嚇

七情不順,如寶寶受驚嚇而腹脹發燒,只要收驚即愈,情志不順,抑鬱憂思傷脾而發燒,消脹氣燒即退。

  小兒發熱飲食原則

寶寶發熱時會消耗掉體內不少營養,使寶寶的新陳代謝加快,體溫升高,因此寶寶發熱時應該補充比平時更多的營養,才能補上體能的消耗。然而,發熱時,寶寶胃口往往不好,不想吃東西,消化能力也很差,因此每當發熱後,寶寶會顯得消瘦。

發熱時,首先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其次要補充大量維生素和一定量礦物質,要給寶寶以充分的營養補充。

(1) 高熱能、高維生素流食。

(2)選用優質蛋白質食物,如患兒食慾較好,可增加蛋白質的量。

(3)少食多餐,每日6~7 次爲宜。

(4)充分補充液體,多喝飲料、果汁水、西瓜水或綠豆湯。

從中醫角度看,寶寶發熱主要是由於外感溫熱邪毒,邪熱亢盛所致。因此,中醫治療小兒外感發熱多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

適合寶寶發熱時選用的食材有:魚肉、山楂、海帶、百合、蒲公英、薏苡仁、綠豆、荷葉等。

  食譜推薦

  感冒-風寒發熱

  蔥豉豆腐湯

原料:

生蔥3條(連頭須),淡豆豉10克,豆腐2小塊。

製作:

1.起油鍋,豆腐略煎。

2.放入淡豆豉,加清水1碗半,武火煮沸後,放入蔥白,調味。

蔥白麥芽奶

原料:

蔥白5根,麥芽15克,熟牛奶100毫升。

製作:

蔥白洗淨,切開,與麥芽放入杯中加蓋,隔水燉熟後去除蔥及麥芽,加入熟牛奶。每日2~3次,連服2日。

  傷食發熱

  陳皮粥

原料:

陳皮15克(鮮者加倍),大米50克。

製作:

將陳皮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爲稀粥;或將幹陳皮研末,每次取3~5克調入稀粥中服食。

 虛勞發熱

  枸杞葉粥

原料:

鮮枸杞葉10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

1.取鮮枸杞葉洗淨加水300克,煮至200克時去葉取汁。

2.加入糯米、白糖,再加水500克煮成稀粥。

出痘疹發熱

  荸薺蘿蔔汁

原料:

鮮芫荽60克,荸薺40克,白蘿蔔90克。

製作:

3者加水1000毫升共煮,煎至500毫升即可服用。

  小兒發熱的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方面注意如下幾點:

1.注意室內通風,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在25℃左右。也可將寶寶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着吹,使體溫逐漸下降。如果寶寶四肢冰涼而打寒顫,就要用毛毯覆蓋,手腳用熱水泡浴;如果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可脫掉過多的衣物。

2.注意寶寶臥牀休息, 給予清淡、易消化、有營養食物,如牛奶、米粥、青菜湯等,多吃水果,多喝水。

3.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乾燥,這時口腔內食物殘渣容易發酵,有利於細菌繁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齦炎等。要及時清潔口腔,最好每次進食後用淡鹽水漱口。高熱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膚護理,及時擦乾汗液,更換衣物,可用溫毛巾擦拭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對症處理:發熱37.5℃以上可用溫熱毛巾擦全身至皮膚髮紅,使皮膚的血管擴張,以利散熱,如爲高熱,體溫超過39℃,體質好,無明顯心血管循環衰竭的患兒可用冷水袋置於額部、腋下、腹股溝、膕窩等處以利降溫。另外需要特別指出,新生兒發熱不宜採用藥物降溫,因爲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經上述處理體溫不退或病情加重者,應及時送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