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奶粉知識 > 中國乳業轉型困難重重 面臨資源和環境等制約

中國乳業轉型困難重重 面臨資源和環境等制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乳業質量安全問題頻發,但消費者對奶製品的青睞促進了中國奶業的快速成長。然而,中國奶業轉型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和壓力。下面一起來了解更多內容吧。

中國乳業轉型困難重重 面臨資源和環境等制約

消費者對奶製品的青睞促進了中國奶業的快速成長。然而,隨着奶製品需求量增大,原料奶供應緊張,市場上出現奶品摻假等亂象;分散經營的方式,生產效率比較低,導致奶源質量缺乏保障;自然環境惡化,奶業污染事件頻發等事件。當前,中國奶業轉型升級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

 奶業屢陷危機但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奶源國,但奶業發展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國內市場2/3的奶製品需求依賴進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牛奶產量爲3656萬噸,以當年人口計算,中國人均佔奶爲27公斤,約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以廣東省爲例,目前廣東的生鮮乳產量僅能滿足省內市場需求的1/3,很多企業在當地擴產,有的甚至到福建、雲南等省份尋找奶源。

據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祕書長陳三有介紹,廣東每年向香港輸入生鮮乳1萬多噸,約佔全省生鮮乳總產量的12%,但目前向港輸送牛奶的意願減弱。除了香港嚴格的奶品質量標準和港幣兌人民幣匯率變化影響外,廣東省內的生鮮乳市場供小於求、奶農不愁銷路是主要原因。

儘管奶業屢陷信任危機,業內人士依然看好中國奶製品的市場,國外乳業巨頭加大在華投資力度。“中國對乳製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奶製品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好處。”恆天然中國區總裁騰斐勵告訴記者。

騰斐勵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兒童、老年人和城市上班族消費奶製品,中國的奶製品市場有望在未來8年內翻一番,即到2020年消費7000萬噸牛奶,其中鮮奶將成爲市場主要需求。

據悉,爲擴大在華生產,恆天然今年4月宣佈投資5.57億元新建兩個中國牧場,使其在華牧場增加到5個,奶牛增加至15000頭,牛奶產量達到15萬噸。

奶業轉型面臨資源和環境等制約

爲提升乳製品的質量和產量,國家加大了推進奶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力圖轉變長期以來以戶爲主的分散經營方式。然而,來自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制約成爲奶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乳業協會常務理事南慶賢表示,近年來中國下了很大力氣整頓奶業。過去中國奶牛大約60%分散在個人手裏,而加強整頓後,個人牛羣大約佔40%,規模化養殖佔30%。投入多規模小,導致中國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發達國家。

華夏畜牧總裁邵祁認爲,中國奶牛牧場經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缺乏人才。“很多人都不太瞭解,奶牛養殖實際上需要非常科學的管理方式,遠遠高於飼養家禽和豬的要求。”

恆天然在華牧場面臨同樣的問題。騰斐勵告訴記者,能否招募到合適的人才、找到適合奶牛圈養以及優質飼料和水資源供應便捷的場址,是公司在華牧場面臨的最大挑戰。“

中國北方擁有得天獨厚的黃金奶源帶,但由於缺少優質種牛和飼料,中國奶業產量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因此不得不大量從海外引進奶牛。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僅進口奶牛2800頭,而2011年達99361頭。

然而,不斷增多的牛羣也給中國有限的耕地帶來沉重壓力。內蒙古奶業協會祕書長那達木德表示,中國現有1300萬頭奶牛,一頭奶牛每天要吃4公斤至5公斤食物,導致飼草料難以爲繼,爲此每年需要從美國等國家進口大量飼料。

在市場需求旺盛的廣東,儘管奶業有積極發展的動力,卻面臨無地可養奶牛的尷尬。陳三有介紹,由於奶牛養殖業不可避免地對地方環境造成污染,地方政府迫於環保壓力要趕走奶牛。另外,農業免稅政策實施後,地方政府非但不能從養殖場獲得稅收,還要承擔各種補貼和污染治理。再加上土地用於農業養殖創造的財富遠低於工業生產,地方政府沒有拿出土地扶持“低效益”的農業養殖發展的動力。

 規模化養殖須破解資金、管理等難題

得益於國家的大力推廣,近年來很多地方建起吸納散戶奶農的規模化牧場,以養殖場或小區、奶聯社等模式爲主。據農業部全國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鋒介紹,從2009年至今,國家已累計扶持近2000個奶牛養殖場和小區。養殖小區的主要形式是奶企託管散戶奶牛,產奶賣給企業。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地方養殖小區並未達標,只是“新瓶裝舊酒”。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沙爾沁鄉奶農武平平說,小區養殖跟奶農自家養殖沒有太大區別,除了牛喝水更自由外,吃的還是奶農自己配的料,睡的環境也跟奶農家裏差不多,只是奶農每天要到養殖小區喂幾次牛。“因爲企業說不收散奶,只收小區奶站的奶,大家才進的小區。但我們還是跟以前一樣養。不過對企業來說,這樣就方便他們管理了。”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榆樹城村奶農老王告訴記者。

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兆林說,現在很多小區並未達到相關規範要求,事實上淪爲“集中化散養”,這是下一步推進規模化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前景最爲看好的奶聯社模式爲例,奶農通過合同方式,用奶牛入股奶聯公司,不參與經營,獲取分紅。儘管加入奶聯社的奶牛產量明顯提升,但由於缺乏資金和現代管理體制以及利益分配不公等問題,奶農和企業很難形成利益共同體。

據內蒙古農牧業廳畜牧業處處長白音介紹,國家每年給予一定資金支持,但是相比奶業的經營規模,這些補貼只是杯水車薪。在牛奶產量居全國之首的內蒙古,50頭以下的散養戶實現規模化養殖,至少需要投入30億元,而國家在扶持內蒙古發展規模養殖場建設方面資金每年只有7000萬元。

“如果中國奶業未來的發展過程與美國類似,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資源生產更多的牛奶。”邵祁認爲,奶製品的質量最終將會提升,只是需要花費時間,畢竟中國奶業“船大難行”。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