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孩子們犯的錯誤,大人們極其頭疼又無奈,不明白孩子怎麼總是處於“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的狀態。於是,批評、訓斥、吼叫、打罵,各種招式紛紛亮相,結果呢?孩子們不犯錯了嗎?似乎總是屢教不改的模式。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大人們爲孩子犯錯而犯愁,孩子本身也不好受。

同事小魚曾說起這樣一件事:

親戚家有兩個孩子,一個是8歲的姐姐,一個是6歲的弟弟。有一次,姐姐說起犯錯被批評的事,很感納悶:爲什麼大人都沒有錯,錯的總是小孩子?說着說着,姐姐哭起來。弟弟想起前幾天剛因爲寫字太慢被媽媽數落了一頓,忍不住也哭了起來。哭着哭着,同病相憐的姐弟倆抱在一起大哭,哭聲震天,驚動了家裏人。大人們聽他們說明理由,都笑起來。

聽了這件事,我也笑了,笑夠了,卻很替孩子們難過,真的所有的錯都是孩子們的錯嗎?幾米可不是這樣說的,他化身小孩子,在漫畫書裏寫的是《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細思的確如此,小孩子爲什麼會犯錯?他們在嘗試着,一點點學習自理、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犯錯不是很自然的嗎?我們大人怎樣對待他們犯的錯纔是關鍵。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第2張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第3張

孩子們犯的小錯誤認真歸歸類,主要可分爲三種情況。

一是因爲控制能力差。比如,孩子愛哭,愛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什麼東西沒有拿到手就會鬧個不停。

這是孩子還小,不知道自己的行爲和慾望需要控制。此時需要家長做的是引導,讓孩子瞭解規則。若家長不分青紅皁白,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教育,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只是暫時壓制住了慾望,等到家長的“威懾力”減弱,這種“錯誤”還是會犯。

二是孩子的判斷是非能力差。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做不到按規則做事。比如有的孩子還沒有物權意識,會不自覺地去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時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輸入正確的行爲規範。孩子接觸各種事情多起來,這類小錯誤就會減少。

三是家長溺愛,捨不得管孩子。有的家長認爲“孩子是自家的好”,做什麼都對。但在外人眼裏,孩子故意摔打東西,對長輩大呼小叫卻不是有禮貌、有教養的表現。

四是家長標準太高,孩子達不到。家長總希望孩子學習、做事能盡善盡美。比如,有的家長特別喜歡看孩子打100分。每次看到考試卷子的時候,眼睛盯着的只是那幾個大叉叉。比如,掃地能掃淨,洗襪子也能洗白白,完全不給孩子一點點進步的機會,否則就都是孩子的錯。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第4張

這些因素的影響,孩子身上的“錯”便越來越多。如何減少,就看家長怎麼做了。
如果孩子的自控力差,需要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等着孩子慢慢長大。
如果孩子的規則意識差,需要家長將社會禮儀、道理一點點教給孩子,讓他們的是非觀念不斷得到強化。 如果孩子是在家長的縱容下行事,那家長就得反思自己是不是管得過於寬鬆,畢竟“嚴是愛,寬是害”。
如果家長的標準太高,孩子一時無法達到。那就需要家長把步調放緩些,相信孩子會跟上來。

如此,孩子犯的錯誤纔會越來越少。可惜,家長們道理都明白,一旦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失控能力差的就變成自己了。急不擇言,有時會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而不知,於孩子改正錯誤無補。孩子的錯誤當然無法減少。所以,孩子的錯,還是大人的錯。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第5張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第6張

閨蜜浩浩媽是個急性子,兒子寫錯個字、算錯道題,她都要急得大吼大叫。正應了網上瘋傳的那句話,不寫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打得雞飛狗跳。這種形勢隨着兒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愈演愈烈。浩浩媽提起這事愁腸百轉,浩浩自己也頗不愉快。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浩浩媽有一次病了,嗓子說不出話來時。看着兒子寫作業有錯也不能立即喊叫出聲,她只能用手指。浩浩其實是個聰明孩子,知道媽媽所指就是錯了,自己再仔細檢查,很快就改對了。

那一週,浩浩媽成了“啞巴媽”,家裏也消停了一週。她也進行了反思,發現吼叫只會起反作用,開始嘗試繼續裝聾作啞,兒子的錯誤反而越犯越少了。她給自己總結出一條經驗:管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自那以後,每當她覺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都先從兒子的房間走出去,到客廳轉悠幾分鐘,心裏還默唸:冷靜,冷靜。這樣暗示之後,果然變得耐心多了,會輕聲細語地跟兒子說話。別說,效果不錯,兒子所謂的錯誤犯得越來越少。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第7張

有一句說得好:隨便發脾氣的家長,都不是好家長。如果家長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了,想清自己教育的目的是爲了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爲了指責孩子,那問題會簡單得多。 冷靜得下來的家長,不犯衝動的錯,孩子的錯也會由大化小,由小化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