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母乳餵養 >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奶水不足”

一、一部分的“奶水不足”,來自於媽媽的身體感覺(比如漲奶或奶陣的感覺不明顯,乳房軟塌塌、吸奶器吸不出多少奶等情況)。

1、漲奶的感覺和奶陣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也與媽媽哺乳的頻率、寶寶的月齡有一定的關係。餵奶越久,漲奶感會不那麼明顯。

2、乳房軟塌塌是沒有奶麼?不是的!首先,奶不是攢出來的,寶寶吸吮的時候更多吃到的是現產的奶。隨着按需哺乳的持續,媽媽的乳房越來越呈現放鬆的狀態。

3、吸奶器爲什麼也不能做爲判斷有沒有奶的標準?考慮到乳頭對吸奶器的適應性、吸奶器使用時機、使用方法、使用頻率等綜合因素,再加上吸奶器再怎麼也比不上寶寶小嘴的刺激,所以用吸出的奶量作爲衡量標準也是不靠譜的。

二、另一部分的“奶水不足”,來自於寶寶的表現:

寶寶排斥媽媽的乳房!

寶寶總是鬧着吃、吃奶吃很久!

吃着吃着就哭鬧起來!

吃母乳後寶寶還是不安定,總要再補充幾十毫升的奶粉纔可以睡覺!

還有的寶寶已經吃了很久的母乳還是一副餓到不行的樣子!

遇到這些情況,家人甚至媽媽自己都會開始懷疑奶量夠不夠。媽媽的餵養信心不斷被打破,直到崩潰......

其實,這一系列問題往往是乳頭混淆和過度餵養的系列表現,而這一般是由奶瓶餵養引起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

什麼是乳頭混淆?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寶寶吃媽媽乳房時嘴巴張得很大,上下脣外翻,含住了大部分的乳暈。這就是我們說的正確銜接。

寶寶在正確銜接乳頭的時候,通過舌頭上下顎擠壓乳暈處的輸乳管來獲取乳汁,同時給我們大腦最直接的信號。所以,正確有效的銜接不但可以讓寶寶攝入到更充足的奶水,同時對媽媽的泌乳刺激也是最有效的。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第2張

那麼,如果寶寶有過奶瓶餵養的經歷,又會是什麼樣呢?

首先,吮吸方式混淆。吮吸奶嘴時,寶寶嘴巴不需要張得很大,舌頭是頂住奶嘴的,下巴也離奶瓶一定距離。而吮吸媽媽乳頭需要寶寶花一定力氣,也可以說是體力活。有句俗語說“拿出吃奶的力氣”,用來形容人已經用盡全力了。奶嘴吮吸則不需要寶寶努力。吮吸方式的差異就造成了混合餵養寶寶的“吮吸混淆”。當寶寶用吃奶嘴的方式吮吸乳頭,就沒有辦法吃到比較豐富的奶水。吃母乳的“費勁”也讓部分想“偷懶”的寶寶拒絕吃母乳,沒有耐心去吮吸,於是哭鬧排斥。家人扛不住寶寶的持續哭泣,往往最後又送上奶瓶奶嘴。如此反覆,寶寶也習得了“哭泣後能得到奶瓶奶嘴”,下次吃母乳時還是會哭鬧抗議。乳頭混淆就越來越難糾正了。吮吸不足,媽媽的奶量真的會逐漸不足。

其次,流速混淆。有的媽媽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候就只有幾分鐘,基本上一個奶陣結束,寶寶就不吃了。原因是,奶瓶餵養的時候寶寶只要稍微動動嘴巴就可以吃到勻速的奶了,吃完就是吃完了,再怎麼吮吸,奶瓶裏也沒有了。而母乳的流速不是均勻的,寶寶吮吸到媽媽乳房的時候要稍微用力地吮吸幾下,這時候奶陣來了,寶寶吃奶我們就可以聽到爽快的吞嚥聲,奶陣過去後,奶的流速又變緩慢,甚至有時候要吮吸兩三下才會吃到奶,所以在奶流速慢下來的時候,適應了奶瓶餵養的寶寶會默認“奶吃完了,這一餐結束了”,有的寶寶就直接睡了,有的寶寶則開始哭鬧了。這也是乳頭混淆的一個表現。

也許在這個時候給寶寶泡下奶粉,會發現寶寶又開始一個勁地咕嘟咕嘟吃的很來勁。對這樣的情況,媽媽和家人都會認爲寶寶真的是餓了,媽媽沒有餵飽。(實際上,吃奶瓶是被動吞嚥,奶瓶上的奶嘴是有針眼的,寶寶一口含下去,由於重力作用和舌頭擠壓,奶就馬上充滿寶寶口腔。爲了不被嗆到,寶寶必須快速吞嚥進去。這一吞,下頜角一打開,第二口奶立馬又充滿。而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寶寶一口連一口地吞嚥,表面看上去像是餓極了!)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第3張

再來說說口感混淆。人工奶嘴終歸是硅膠製品,和人體的皮膚有着明顯差異。寶寶能敏銳地分辨二者的區別,一些嚴重混淆的寶寶可能把硅膠認爲是“媽媽”。這時候如果媽媽焦慮地一心想糾正乳頭混淆,和寶寶又缺少肌膚接觸,寶寶會逐漸從排斥乳房到排斥媽媽。

以上三個情況就是我們說的常見的乳頭混淆。

混合餵養的寶寶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是——過度餵養。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第4張

寶寶的胃容量,出生後頭兩天約5-13毫升,六個月左右一次爲60-90毫升。然而很多寶寶剛出生,就被灌了30毫升的奶粉!大人還充滿自豪!有的寶寶滿月時就可以一口氣吃150毫升的奶粉!這說明,寶寶的胃已經被撐大了!即使媽媽的奶水已經是足夠孩子吃的,可由於寶寶的胃被撐大,孩子總是覺得沒有吃夠吃爽,會覺得很不舒服,以致哭鬧抗議。(大家可以結合減肥來理解,從孕期到哺乳期很多媽媽的食量都比之前大了很多,當你發現自己吃得過多、超過身體實際所需熱量的時候,會採用合理的控制飲食,以達到健康的飲食習慣,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改變胃容量的過程,成年人會有意識地控制,可是寶寶的調整過程會有一些情緒。)

過度餵養的寶寶,已經吃了母乳還必須吃幾十毫升的奶粉,纔有滿足感,才睡得踏實,睡得久。其實最後的這部分奶粉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飽了”,更是讓孩子吃“暈”了。我們應該都有過這種體驗,就是吃得很飽的時候,人就軟綿綿的,愛睡覺、走不動。那是因爲血液大量供給胃部需求,此時大腦血液供給相對減少,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所以孩子不是滿足了而睡着,而是被撐暈了。

我們在追奶的時候,也應該同步幫孩子調整過度餵養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第5張

歸根結底,奶瓶餵養產生了這個惡性循環。

所以說追奶不僅僅是讓媽媽多喝湯水和打通任督二脈,或者以爲只要讓媽媽的奶多起來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餵養關係,分析已存在的餵養問題,並對此進行調整。雙管齊下才是追奶的根本。

具體要怎麼做?

總結如下:

一增加(有效吮吸)

二減少(奶粉、奶瓶)

三輔助(吸奶器、飲食、肌膚接觸)

四配合(記錄、溝通、家人、心情)

“奶水問題”爲什麼總讓很多媽媽都焦慮不已? 第6張

增加

首先,讓奶水多起來的方法,唯有吮吸,寶寶有效地多吮吸!

通過泌乳原理圖,我們可以看到,寶寶有效吮吸乳房,將信號傳給大腦,製造乳汁的荷爾蒙又作用於乳房,促使乳腺擠壓分泌出乳汁。所以,母乳餵養三要素:寶寶、大腦、乳房。母乳分泌,是一個激素分泌和神經反射相結合的過程。當乳汁供應不足時,寶寶不斷頻繁吮吸排空乳房,大腦接收的信號就是“寶寶不夠吃,需要產更多的奶”,於是乳汁就會逐漸增加。當乳汁供應超過寶寶需求時,也就是漲奶了,身體就傳遞給大腦信號,告訴大腦“寶寶不需要那麼多乳汁”,那麼乳汁就會慢慢減少。所以奶越攢越少,越吃越多。也就是說,你的寶寶的食量最終決定了你的產量。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吮吸都可以刺激泌乳?爲什麼我的寶寶也在不停地吃,可是效果不明顯呢?記住,只有有效吮吸纔能有效刺激泌乳。

如何給大腦下訂單、訂多少貨?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寶寶目前一次的需量是100ml,餵養方式是母乳50ml,奶粉50 ml(母乳餵養是看不到量的,我這裏是打個比方,讓大家好理解)。那麼,我們理解爲奶粉餵養的那部分,恰恰就是乳房所需要彌補上來的部分。只有通過寶寶的不斷有效吮吸,增加乳房的排空量,來告訴媽媽的身體——你的寶寶吃不夠,還有更多需求沒有被滿足。而這個追加的信號是在媽媽們覺得自己有奶的時候體現的麼?不是的,恰恰是媽媽感覺乳房已經被吃的空空的軟塌塌的沒奶的時候。這纔是傳導的最佳時期。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給了寶寶奶粉,乳房也就無法知道現在的奶量對於寶寶是不夠的,他以爲自己生產的奶已經足夠了,那麼就不會繼續去增加產量,更不知道要加多少。

所以,讓寶寶多有效吮吸,特別是在你覺得自己沒有奶的時候再堅持堅持,就是對追奶最大的幫助!

減少

用奶粉填飽孩子的肚子,剝奪了孩子頻繁有效吸吮母乳的動機,媽媽的身體也無法知道寶寶的真實需求。追奶必須減奶粉,同時把乳頭混淆的干擾因素解決掉。

而究竟如何減少奶粉,從什麼時段開始減少奶粉,母乳指導師需要結合媽媽和寶寶的實際餵養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方案。

對於媽媽們擔心減少奶粉會不會餓着寶寶的問題,在追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小便。出生7日以上的寶寶一天最少6次的小便量,那麼基本攝入就沒有問題。

輔助

吸奶器在追奶的時候可以作爲提高乳房排空量的輔助工具。

注意事項:

1、在有效吮吸並實現按需餵養的前提下,可以用吸奶器增加乳房排空量以幫助“增加訂單”。

2、寶寶吃完再用吸奶器兩邊各吸15分鐘左右。

3、一側用吸奶器吸着,另一側用手刺激奶陣。

4、拋開數值帶來的壓力。

5、當母乳滿足寶寶攝入,即停止使用吸奶器。

飲食:很多媽媽都會問我該吃點什麼呢。第一,具體飲食對母乳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第二,如果你的寶寶還處於乳頭混淆狀態,也不建議喝太多湯湯水水和大魚大肉。一方面有堵奶風險,其次也容易增肥。第三,飲食均衡,多吃青菜、多喝白開水。

肌膚接觸:肌膚接觸大部分應用於新生兒。研究已證實,嬰兒出生後,及早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對媽媽和寶寶都是有利的(有時也可由爸爸來完成)。肌膚接觸不但可維持嬰兒體溫、穩定血糖、減少應激和增加免疫力;還可使產婦泌乳時間提前,泌乳率提高,減少產後出血及產後患病率。

在矯正混淆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用到。特別是對於已經嚴重混淆到媽媽一抱着要餵奶就開始哭的孩子,我們都會建議媽媽先做肌膚接觸。因爲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寶寶重新熟悉媽媽的體溫、媽媽的氣息,找回本能,同時也對媽媽的泌乳有幫助。

具體操作:舒適的溫度,安靜的環境,溫和的光線,媽媽們可以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和姿勢,將寶寶放在剛剛低頭就可以親吻到他們的位置。撫摸寶寶,和寶寶說話、對視都可以。肌膚接觸不是一蹴而就的,請媽媽放鬆心情享受這個過程。如果您總是在焦慮“寶寶你怎麼還不吃奶啊,你快吃啊”,焦慮情緒也會傳達給孩子,不利於糾正乳頭混淆。

配合

做寶寶的餵養記錄,可以讓我們瞭解寶寶每天的餵養情況,調整情況。

溝通:主要是和母乳餵養指導師的溝通。追奶的過程是不斷反饋、溝通、協調。媽媽們對母乳餵養指導師充分信任,也有助於增強追奶的信心與勇氣。

家人:家人對於母乳餵養的支持和理解,對於母親來說非常重要。

心情:追奶的媽媽是辛苦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情緒的波動大,容易焦慮。情緒會影響激素分泌水平,從而影響乳汁分泌。所以要學會讓自己放鬆下來。

溫馨提示:

沒日沒夜地抱着寶寶餵奶,心力交瘁?——請確保有效吮吸,按需餵養,順其自然,享受當下。

糾結寶寶大便?——母乳寶寶的大便比奶粉寶寶的更稀,次數也更多。在追奶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寶寶大便發生變化,這是正常的。

夜奶喂不喂?——對於追奶的媽媽,我們都建議要喂夜奶。

A、有的寶寶清醒的時候不吃,迷糊奶會接受,我們可以從迷糊奶開始,讓寶寶逐漸轉變到清醒的時候也吃。

B、夜間是泌乳高峯,甚至是白天的數十倍,追奶怎麼可以錯過這絕好的時機?

C、有些媽媽擔心以後寶寶會習慣性夜醒。對此,我的意見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每個階段都會有最優先處理和解決的問題,先追奶成功後再處理睡眠情況也未嘗不可。

關於追奶期間的體重

追奶追的不僅僅是媽媽的奶,還有寶寶對吃奶的方式和習慣。媽媽和寶寶要一起探索最適合彼此的餵養方式。在磨合的過程中,或許你會發現寶寶的體重沒有之前長得那麼快,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請不要太焦慮。即使是成人,在調節飲食規律習慣的時候,體重也是會有所調整的。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追奶成功後,按照合理的餵養方式,寶寶的體重會慢慢恢復。媽媽可以做一下寶寶的生長曲線來觀察。

出生到3個月,平均每週增重150-200克;

3-6個月,平均每週增重100-150克;

6-12個月,平均每週增重70-90克。

關於生長曲線,想了解更多?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