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賞析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賞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賞析,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罷居瓢泉時期寫的一首中秋詠月詞,詞中富含着爛漫主義色彩,下面起來賞析下吧。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賞析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原文: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洋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拼音解讀:

kě lián jīn xī yuè ,xiàng hé chù 、qù yōu yōu 。shì bié yǒu rén jiān ,nà biān cái jiàn ,guāng yǐng dōng tóu 。shì tiān wài kōng hàn màn ,dàn zhǎng fēng 、hào hào sòng zhōng qiū 。fēi jìng wú gēn shuí xì ,cháng é bú jià shuí liú 。 wèi yáng hǎi dǐ wèn wú yóu 。huǎng hū shǐ rén chóu 。pà wàn lǐ zhǎng jīng ,zòng héng chù pò ,yù diàn qióng lóu 。xiā má gù kān yù shuǐ ,wèn yún hé 、yù tù jiě shěn fú 。ruò dào dōu qí wú yàng ,yún hé jiàn jiàn rú gōu 。

翻譯:

中秋節喝酒一直喝到快要天亮,有賓客說,前人詠中秋節的詩詞有寫等候月亮升現的,而沒有寫送別月亮離去的。於是,我就用《天問》體寫了這首送月詞。

可愛啊今夜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麼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裏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在東邊升起?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中秋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繫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祕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又怕那長鯨在海中橫衝直撞,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爲什麼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潛?假如說這一切都很平安,爲什麼圓月會漸漸變得像鉤一樣彎?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賞析

註釋:

⑴木蘭花慢:詞牌名,柳永《樂章集》注“高平調”。正體雙調一百零一字,上片十句五平韻,下片十句七平韻。此詞爲變體,雙調一百零一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九句五平韻。

⑵將旦:即將天亮。旦,用作動詞,天亮。

⑶《天問》:楚辭篇名,戰國屈原創作的一篇長詩。全篇由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組成,這些問題包括自然現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各個方面,表現出詩人對舊的傳統觀念的懷疑,以及對科學、文化、宗教、歷史的探索精神。《天問》體,即類似此詩,純以對天發問的形式構思結撰而成篇的一種特殊的文學創作模式。賦:寫作。

⑷可憐:可愛。今夕:今夜。

⑸悠悠:遙遠的樣子。

⑹別有:另有。

⑺光影東頭:月亮從東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⑻天外:指茫茫宇宙。空汗漫:空虛莫測,廣大無際。汗漫,廣闊無邊。

⑼但:只,僅。浩浩:形容廣大。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⑽飛鏡:喻月亮。滿月團圓明亮如鏡,又運行在天,故古人擬之爲“飛鏡”。唐李白《把酒問月》:“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系(xì):拴縛。

⑾姮娥(héng é):即嫦娥。神話傳說中遠古英雄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給她丈夫的不死之藥,飛昇到月亮中,成爲月神。一作“嫦娥”。

⑿謂:據說。謂經,一作“謂洋”。經海底:古人以爲月亮是從海里升出的。問無由:無處可詢問。無由,無從,沒有門徑。

⒀恍惚:形容捉摸不透,又形容神思不定。

⒁萬里長鯨:巨大的鯨魚,“萬里”是誇張語。

⒂縱橫:橫衝直撞。

⒃玉殿瓊樓:傳說月亮中有華麗的宮殿名廣寒宮。

⒄蝦蟆(há ma):即“蛤蟆”,蟾蜍的俗稱。傳說月宮中有蟾蜍。故:同“固”,本來。堪:能夠。浴水:游泳。

⒅云何:如何,爲何。雲,語助詞。玉兔:白兔。傳說月宮中有玉兔。解沉浮:識水性,會游泳。解,會。

⒆若道:如果說。都齊:一切,一齊。無恙(yàng):平安無事。恙,疾病,傷害。⒇漸漸如鉤:圓月慢慢變成彎月。

賞析:

辛棄疾寫過不少中秋題材的詞,但這首比較特別。從詞的序言中看,詞人點明瞭這是一首用“天問”體寫成的“送月”詞。詞人“送月”一反傳統,既不敘悲歡離合,也不寫遊子思婦,而是依據自己對浩瀚天空的觀察並結合想象,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融會有關月亮的種種神話傳說,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上片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可憐今夕月”,首句先對月亮讚美,以下便接連提出疑問。“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先問,可愛的月亮降落到什麼遙遠的地方去了?繼而問,是不是另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裏的人們剛剛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詞人的大膽想象,與今天月亮繞地球轉的道理相近,也說明他對客觀自然觀察細緻,才具有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在對月亮的出沒作了猜想之後,詞人又針對有關月亮的自然現象和神話傳說提出了一系列疑問:是不是天外空空蕩蕩無涯無際,只是一股大風把明月送走了?月亮無根懸在空中,是誰把它繫住了?月宮的嫦娥不出嫁是誰把她留住了?這些問題對今天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就辛棄疾生活的時代來說,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也說明詞人對有關月中嫦娥的神話故事產生了懷疑。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對有關月亮的傳說,陳述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提出疑問。“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這兩句是針對月亮的運行路線說的。詞人說,有人認爲月亮運行經過海底,卻又無從查問,這種說法讓人迷茫困惑憂慮不解。以下便針對這種說法談了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三句由“怕”字領起,是寫詞人的擔憂,如果月亮真的經過海底,他真擔心海中往來奔突的鯨魚,撞壞了月宮中的華美宮殿。“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傳說中月亮上面還有蟾蜍和玉兔,詞人禁不住問,在月亮通過海底的時候,本來就會游水的蛤蟆固然無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麼辦呢?“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結尾兩句更進一層,對月亮運行經過海底的說法提出問題。“無恙”是對上邊疑問的總結,是說如果月宮中的房子不被撞壞,玉兔也和蛤蟆一樣,順利渡過大海,沒有發生任何問題,那麼圓圓的月亮又爲什麼漸漸地會變成如鉤的月牙呢?

詞人想象的翅翼,一會兒飛向廣闊的太空,一會兒沉入深幽的海底,對月亮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奇,問得妙,問得異想天開,饒有風趣,耐人尋味。詞人把有關月亮的種種神話傳說,巧妙地加以編織,使之成爲統一的整體,創造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形象。月宮裏的玉兔、蟾蜍被寫得活靈活現。全詞以有限的問句,表現了詞人在皓月當空的夜晚,面對明月,面對宇宙,甚至面對社會人生無限多的困惑和不解所產生的疑問,其實這正是詞人內心鬱悶的一種流露,一種釋放的方式。詞人通過這首詞或許表現了這樣的寄意:那浩瀚的夜空、清冷的月宮都有人關注、有人發問,可是自己滿腔的悲憤、痛苦和委屈根本沒有人關注、理解。這樣一來,就使詞的主旨得到了深化。詞人的衆多疑問,在今天看來已不是問題。但鑑於辛棄疾生活的時代,鑑於當時的認識能力,他能有這樣的發問,表現了大膽的求索精神,難能可貴。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