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詩經手抄報圖片初中

詩經手抄報圖片初中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詩經的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

《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因爲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爲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爲五經的緣故。

產生年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爲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爲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爲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文史專家考定,《詩經》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爲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關於《大雅》這十八篇的創作年代,各家說法不同:鄭玄認爲《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時代的詩,《生民之什》從《生民》至《卷阿》八篇爲周公、成王之世詩。朱熹認爲:“正《大雅》……多周公製作時所定也。”但均認爲“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

《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創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如十五國風。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豳風·鴟鴞》爲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係。

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爲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爲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爲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制爲農奴制,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裏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爲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後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

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今流傳的詩經,是毛公所傳的毛詩。

詩經手抄報圖片初中

手抄報二:詩經內容簡介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爲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爲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風篇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19篇、鄘(yōng)風10篇、衛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0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檜即“鄶”kuài)、曹風4篇、豳(bīn)風7篇。周南中的《關雎》、《桃夭》,魏風中的《伐檀》、《碩鼠》,秦風中的《蒹葭》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雅篇

《雅》是周王朝國都附近的樂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31篇。

《雅》爲周王畿內樂調。《大雅》主要歌頌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厲王、幽王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貴族,謂高尚雅正等。舊訓雅爲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創作於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厲、宣、幽王時期爲多。《小雅》中一部分詩歌與《國風》類似,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戰爭和勞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勞》,小雅有《鹿鳴》、《采薇》、《斯干》等。

頌篇

《頌》共有40篇。

對於《頌》的釋義,最早見於《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孔穎達《毛詩正義》說:“頌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詩集傳》說:“頌”與“容”古字通用。

據阮元《□經室集·釋頌》的解釋,“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讚美“盛德”的舞蹈動作。如《周頌·維清》是祭祀文王的樂歌,《小序》說:“奏象舞也。”

鄭玄《毛詩傳箋》說:“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討刺伐時的情節、動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可以證明祭祀宗廟時不僅有歌,而且有舞,“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宗廟樂歌的特點。

近代學者也多以爲《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頌的名篇主要有《清廟》、《維天之命》、《噫嘻》等。

詩經手抄報圖片初中 第2張


手抄報三: 詩經名言名句

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3、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4、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5、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小雅·白駒》

6、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8、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9、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詩經·周南·卷耳》

1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11、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13、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4、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15、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16、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1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18、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1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鴻雁·斯干》

2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21、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22、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詩經·召南·江有汜》

2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2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25、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國風·周南·漢廣》

26、文王曰諮,諮女殷商。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詩經·大雅·蕩》

27、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揚揚,可以樂飢。——《詩經·陳風·衡門》

28、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29、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30、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詩經手抄報圖片初中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