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尊重孩子是家教的潤滑劑

尊重孩子是家教的潤滑劑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尊重孩子是家教的潤滑劑
  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們越來越多地感到孩子“不聽話”“逆反心理太強”成了衆多父母的心理定勢。在父母們運用舊策、尋找新招試圖“制伏”孩子的同時,孩子們的抱怨和應對“招數”並不比大人少,“妖魔化媽媽”“父母皆禍害”“鬥媽大全”此起彼伏。  記得“鬥媽大全”的兩位作者是四年級小女孩,她們在“書”中用盡稚嫩的筆觸和配圖使其詼諧十足,二十餘招“鬥媽”招式令人忍俊不禁:“第一招:你的老媽罵你的時候,你可以:看着其他的地方,想別的事情。不管,不聽。性質:硬。注:不能經常用;第二招:你的老媽罵你,不讓你看其他地方的時候,你可以:找媽咪身上的閒事。性質:硬。注:不能經常用。……”在前言中孩子們寫道:“這是一本書,專爲6~12歲天天被家長罵的小孩編的。”孩子爲什麼要創作“鬥媽大全”?一女孩媽媽表示,有一次,女兒考試成績不理想,放學後和同學一起回家寫作業。看完分數,忍不住說了她一句:“跟××同學相比,拿着這張卷子回家,你難道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一聽老媽拿自己跟同學做比較,女兒有點生氣,兩個小女生一合計,當即決定“給捱罵的孩子畫本書!”於是,她們便開始在房裏策劃起來。“鬥媽”,其實是由被罵而生,根子不在孩子而在媽。  孩子們的宣泄儘管對父母負面評價有片面或極端之處,他們的“對策”並非都有積極作用,但他們的真實經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父母自身的問題,以及親子衝突的積重難返。  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親子衝突從根本上說是父母與孩子的“權力之爭”。  在許多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年幼無知,不明事理,他們的一切都應當是成年人操持和把握,父母有支配孩子的權力,你必須聽我的。同時,自覺自願地包攬了本應孩子自己做而父母可能爲孩子做的一切,把自身的付出作爲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爲孩子自身的成長創造條件,使得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智能和社會性參與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對各種事物的見解,有不同於成年人的觀念和行爲,對父母所說、所做的一切有積極或消極應對的能力。他們對父母不符合自己意願或自身特點的要求、批評進行辯解、牴觸是在極力爭取行使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力。  當處理某一個問題時雙方都不肯妥協,衝突便不可避免。  親子衝突根源之一是處於強勢地位的父母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對孩子權利和獨立人格的尊重。在教育內容上,一些父母不顧忌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們的長遠利益,習慣於把成年人的思想觀念、興趣愛好強行灌輸給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爲孩子安排生活方式和內容,確定生活目標和行爲選擇;在教育方式上,熱衷於對孩子單向度的、教條的說教,不屑於聽取孩子的意見、取得孩子的認同;在對孩子的評價標準上,以成人爲中心的“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循規蹈矩被奉爲楷模……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當孩子們以其童心和對新事物的敏感接受新思想、模仿新事物的時候,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常常被父母們視爲“不軌”而橫加限制;當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生變化的時候,父母們卻無視這種變化或察覺不到這種變化,依然按照主觀印象去認識現實中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與其說是當今的孩子與父母對立、不好管,倒不如說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與孩子對立的位置上,“管”孩子的方式並不適合孩子的特點。當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表示不滿或反抗的時候,父母們又會以自己的長者權威甚至施以暴力對付孩子。比如“虎媽”“狼爸”之類的兇狠式教子“經典”,從根本上說是以成人爲中心、家長專制的典型代表,無論結果如何值得追捧,其教育過程中對孩子的傷害則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並對其一生產生影響。  如何化解親子衝突?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關注的問題。無論如何,父母作爲家庭教育的主導者,不可忽視孩子的主體作用,尊重孩子的參與權是根本。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