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哪些行爲易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父母哪些行爲易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與培養孩子的興趣,爸爸媽媽不要做這8件事抹殺了孩子的創造潛力。

父母哪些行爲易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別抹煞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會被抹煞的,家長有些不正確的作法或言語,的確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以下列出一些例子,家長應儘量避免。

 NG1.長期關在小嬰兒牀中

將寶寶長時間放在嬰兒牀中,寶寶能探索的範圍只有小小的2公尺,不但刺激不足,也無法誘發其好奇心。此外,長時間都待在家中,甚少接觸外面的世界,也同樣無法有正面的效果。

  

NG2.過度保護

怕孩子受傷怕孩子弄髒,限制孩子不可以爬高不可以玩沙,久了孩子會放棄探索的心。康所長指出,有些剛上學的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沒好奇心、沒有動力,不想動手摸摸看、害怕接觸新事物,探究原因,這都是嬰幼兒階段家長保護過度、限制過多,澆滅原有的好奇心。

 NG3.認爲好奇心等同破壞行爲

有些家長會將好奇心與破壞行爲畫上等號,認爲孩子將新買的玩具拆解或將東西自高處丟下屬於破壞行爲。事實上在3歲之前孩子對物品的價格、什麼是危險行爲並未有明確的觀念,家長提供給孩子的物品應該都是可任由孩子自由探索的,可隨他拆解、敲打,只要確定孩子安全無虞。但須注意,若4、5歲孩子自高樓丟下物品或會去碰觸熱湯鍋等危險物品,這就已經不是好奇心了,因爲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可判斷什麼是好奇心什麼是危險,出現上述的動作,就表示孩子的行爲沒有規範,就需立即教導。

NG4.以性別來區別孩子的好奇心

 NG5.過度介入

當孩子拼圖一直找不到正確的圖形,有些家長就會心急的將正確的圖塊拿給孩子,或孩子在組合戰鬥陀螺,老是組不好,家長馬上下手幫忙。上述的現象就是家長過度介入的實例,讓孩子少了自己探究、自己完成的樂趣與成就感。

 NG6.虛應不真實或是拒絕、沒耐心

有些家長因爲過於忙碌,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常將“好好好,等一下再告訴你”這句虛應的話掛在嘴邊,事實上是從不認真迴應孩子的問題;或是馬上就對孩子說“你很煩”並拒絕回答問題。孩子得到太多虛應的迴應或是拒絕,不但自尊心會受傷,也漸漸不再問問題了。

 NG7.不用每次都馬上停下手邊工作回答問題

孩子喜歡問問題很好,但也要學習尊重他人,所以家長不需要每次孩子一問問題,就馬上停下手邊的工作立即迴應,像是媽媽煮菜煮到一半,可以請孩子等她煮完菜再回答他。

 NG8.不知道卻硬要回答問題

不知道卻硬要回答問題是許多家長會犯的毛病,雖說孩子年紀小,也會問出大人無法立即回答的問題,碰到這種狀況不要勉強回答自己沒有把握的問題,以免給孩子錯誤的資訊。家長可以說自己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鼓勵孩子一起查書或查網路找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家長與孩子可一起成長。

孩子的興趣在哪裏?

許多心急的家長會想早早找出孩子的興趣,進而好好培養,事實上學齡前的孩子興趣的趨向是尚未明顯的,學齡前的孩子探索比試驗更重要。探索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對某項樂器產生興趣,孩子可能是受同儕的影響,也可能是看了什麼繪本所引發,可能是一時興起,可能並不瞭解自己是否真正喜愛,所以並不需要立即帶孩子去學這樣樂器(立即帶孩子去學某項才藝就是上述的試驗),可以先讓孩子聽聽這項樂器的CD,去樂器行看看這項樂器,或是去聽現場的演奏,接觸一陣子之後,若孩子還是強烈要求想要學,可先跟孩子分析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問孩子爲什麼想學,並先告知若要學就必需有耐心,不可只學幾堂就打退堂鼓。

建議家長讓學齡前的孩子多接觸各種不同的事物,培養他多方面的興趣,但並不急著非學什麼不可,有些家長會不斷的帶孩子去上各種不同的才藝課,希望藉此快快找出孩子的興趣,但往往每種課都只上幾堂孩子就不想上了,探究原因,有的課程是家長想要孩子上但孩子並沒有興趣,反而讓孩子產生挫折感,有的則是孩子只是一時興起,並未有濃厚的學習意願,冒然就去上課,反而讓孩子產生排斥感而無法持續。家長必須瞭解,培養比訓練更有效。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