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關於如何有效糾正孩子行爲,美國教育專家和媽媽們推薦的“後果法”值得借鑑!
所謂“後果法”,就是給孩子一個體驗後果的機會,讓他自己去發現錯誤、修正錯誤,並學會爲自己的行爲負責,這纔是“治”孩子的終極大法!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2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3張
品嚐自然後果:讓孩子懂得生活法則——
寶寶把左腳的鞋子穿到右腳了!
自然後果法是指孩子要承擔由於自己的錯誤行爲造成的自然結果,從而給孩子一個發現錯誤並修正錯誤的機會。身邊的很多美國家庭都會採用這個方法。
節假日和先生一起去探望他姐姐一家,她家老二故意把左腳的鞋子穿到右腳,但是她卻不想打擊孩子自己穿鞋子的興趣,沒有執意要孩子換回來,而是尊重孩子的意願。
她小聲和我說如果孩子覺得不舒服,會要求脫下來的。果然不出她的所料,沒過多久,老二就跑過來要求媽媽給她脫下來。
可見,自然後果來源於孩子的切身經驗,只有自己承受了不舒服的事實,纔會主動學會糾正自己的行爲。
美國父母也喜歡對那些情緒失控的孩子使用自然後果法。比如,當女兒爲達到目的而哭不停的時候,我越是和她講理,她越是要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否則就哇哇大哭。
針對這種情況,我會對她說:“你哭得這麼厲害,可是我聽不懂,所以沒辦法和你講話。”言外之意是如果用哭的方法,就沒辦法繼續講話,這是很清楚的自然結果。
這招很好用。小孩子的哭鬧,通常是專門演給父母看的戲碼,如果哭鬧並不能達成他們要的後果,就會冷靜下來。
執行祕籍:順其自然&及時溝通
自然後果來源於孩子的切身經驗,並不涉及任何家長的干預,即便是發生了,孩子在心中也不會那麼牴觸,在情緒上不會有太大的反彈,這時父母及時和孩子做一些溝通工作,孩子會更容易理解界限在哪裏和界限之內的規定。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4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5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6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7張
承擔邏輯後果:讓孩子學會敬畏規則——
寶寶不愛收拾玩具!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8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9張
邏輯後果法管教與自然結果無關,是父母爲了針對孩子的某種不良行爲而採取的措施,需要成人的參與。
很多小朋友都願意玩玩具而不願意收玩具,這讓很多美國家長爲此感到頭痛。鄰居媽媽的做法就很有借鑑意義。
鄰居發現女兒艾爾的玩具經常被她隨手散落一地,丟在客廳的過道上,好多時候爲了通過只能彎腰把它撿起來,她先是對艾爾說:“你把玩具堆在過道上,大家都沒法走路了,請你務必收起來,好嗎?”
可是說了幾次都無效,如果是真的下狠心踩上去,固然是給了孩子一個教訓,但難免會讓她產生牴觸情緒,這是做媽媽的不願意看到的。
後來她特意準備了一個玩具箱子,外面貼着“Saturday box(週六玩具盒)”的標示,如果艾爾繼續把玩具堆在過道上,那她不僅要撿起玩具,而且要一樣一樣地放在這個專門的箱子裏,然後交給媽媽儲藏起來直到下週六纔可以拿出來玩。
簡而言之,就是艾爾亂丟的玩具越多,被沒收的也就越多,到時候有可能沒有任何玩具可玩了。玩具被沒收了幾次之後,艾爾開始長記性了,主動學着自己收玩具。
鄰居媽媽覺得這個方法比直接和孩子說“如果亂丟玩具,晚上就不準看電視……”這類的話要更恰當,比無關的懲罰更能制止孩子的行爲,還可以從中幫助孩子認識規則,並且遵守規則。
執行祕籍:邏輯後果VS刻意懲罰
在邏輯後果中,行爲與後果之間一定要有邏輯的聯繫,邏輯後果和刻意懲罰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父母一定要準確把握。
孩子用蠟筆在牆上亂畫,蠟筆被沒收,同時堅持讓他把牆擦乾淨纔可以,這樣的做法是合理的,讓孩子學會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但如果是罰孩子下午不許吃飯,那這二者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家長只是想控制局面,就變成了刻意懲罰,孩子從心裏意識到的只是害怕。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10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11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12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13張
直面權利剝奪:讓孩子知曉自我約束——
哥哥欺負妹妹!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14張
除了打罵 還能這樣“治”熊孩子 第15張
暫時剝奪權利就是孩子犯錯後,剝奪一些屬於他的特殊東西,比如取消玩的權利或者沒收心愛的玩具等。讓孩子知道犯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從而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爲。
比如鄰居家有一對兄妹,哥哥總是欺負妹妹,他媽媽就規定,哥哥每打一次人,就要沒收他最喜歡的玩具,大約爲30分鐘。如果一天之中頻繁發生,達到4次就積累爲一個小時。
讓孩子承擔自己做錯事的後果是很重要的,而且這種後果是對他重要的後果,不是對他來說不痛不癢的後果。
再舉玩具的例子,女兒有幾個特別喜歡的玩具,一旦不當行爲發生,我就會沒收這些玩具。比如一次她把房間弄得很亂,在必要的口頭警告之後,我會給她整理房間的機會,如果她沒有改進,還是持續以前的行爲,就會馬上執行,絕不姑息。
執行的時候不要生氣,會把她喜歡的玩具一樣樣拿走,放在她可以看見但拿不到的地方。一旦我們這麼做了,也會和她規定好何時把玩具還給她,而不是無限期的沒收,我會說:到星期X以前你都不可以再玩這個玩具了。如此,孩子纔會重視這個做法,併產生好好表現的動力
執行祕籍:立即執行&預先告知
剝奪權利法的最終目的是當孩子日後表現良好時,恢復其權利,此外,這一方法施行過程中必須遵循預先告知和立即執行兩大原則。
首先,對年幼兒童而言,不管是剝奪權利還是特權,最好立即執行,才能立竿見影,否則這一方法的成效就會減弱。
其次,制定的規則一定要預先告知孩子,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切記不要沒有預先告知孩子就直接處罰,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