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尹建莉: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母的愛

尹建莉: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母的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母的愛

我家孩子3歲半,男孩。我現在發現孩子缺乏愛心,舉幾個例子。

有次他的頭碰了我的脖子,非常痛,我就順勢想讓他安慰我一下。我說,媽媽這裏好痛,過來幫媽媽摸摸吧,然後我就裝哭。沒想到,他卻過來打我,打了很多下。尹老師,當時我的心都涼透了。

平時吃東西,我肯定把好的部分留給他。昨天吃魚,我說:“媽媽給寶寶弄點魚肉吃。”他接口說:“寶寶吃好的魚,不好的魚爸爸吃。”老公當時就說我:“看你教的兒子!”孩子長身體,我肯定把最好的給他吃,可他自己這麼一說,我就感覺不對勁了,平時這方面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對我的疼痛不當回事已經好幾次了,我心裏有時候感覺特別涼,平時他摔着磕着的,我都非常關心他,也非常在意他的感受,總是親吻一下他摔疼的地方,孩子怎麼會這樣對我呢?

你的來信讓我稍微有些驚訝,因爲平時見得比較多的是那些強勢家長,我竭力宣傳的也是要家長學會蹲下身,平等對待孩子。你這封信,倒是沒看見家長的強勢,從形式上看你還真是和孩子站在同一個水平上了,可惜的是你沒有在精神層面和孩子站在一個水平線上,沒把他當一個獨立的人去尊重,也沒有對孩子表示出母子間那種自上而下的憐愛,卻是把自己降到不懂事、小心眼的狀態,與孩子一般見識去了。

兒童是可愛的,哪怕他在表達一些貌似“自私”的意願,由於其真實,在一般成年人看來,也只會覺得他純潔無邪。人們甚至把活得“像個孩子一樣”當作對一種生命狀態的讚美,所以也就有了“成年人應該向兒童學習”的提法。但當一個成年人將自己的精神高度降低,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去和一個孩子較真兒時,卻是實實在在地表達着他的“智慧身高”嚴重不足。

母愛之所以偉大,在於母親純粹地、無條件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是要求回報的,斤斤計較的,那麼這種愛就不純粹,是交換型的。有條件,其本質就是自私的——那麼你教給孩子的正是自私。

人的第一個正義感是自愛,這是人的天性,是人能夠生存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展出善待他人的能力,即同理心,這是一種社會屬性。你的孩子才3歲,還是一個幼兒,他的世界中只有他自己,如果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表達出對父母的極度依戀,那完全是出於獲得安全感的需求。小小的人還不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事情,他們只訴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正因爲如此,才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示範,引導孩子逐漸發展道德意識。

這種引導就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比如我曾在書中講到的“給小板凳揉揉疼”的故事,就是在培養孩子善待他人的意識。

你的信還讓我記起一件我女兒小時候的趣事,是圓圓三四歲時的一件事。有一天圓圓突然說想吃蘋果了,我說盤子裏有,你就自己拿上吃吧。當時盤子裏只有兩個蘋果,一個大一些一個小一些。小傢伙先拿起那個小一些的,要讓我吃。這是我沒想到的,但我當時不想吃,就說“媽媽不想吃,你吃吧”。她搖搖頭,堅持說“媽媽吃吧,媽媽吃吧”。我有點奇怪,問她爲什麼一定要媽媽吃蘋果,她說:“這個蘋果太瘦了,媽媽吃瘦的,我想吃那個蘋果!”她用小手指指盤中剩下的大個的。我一下明白了,心裏大笑起來,原來小傢伙在用她的小九九算計我啊!可能是她不好意思直接吃那個“胖”的,如果“瘦”蘋果媽媽先吃了,她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胖”蘋果了……也許是我平時總把更大更好的水果讓給她吃,爲她做了榜樣和示範,她此時在選擇大蘋果還是小蘋果之間,小小的心一定有糾結,還動用可憐的小智商想出要媽媽先吃的辦法來解決,卻轉眼間把大實話說出來了。

尹建莉: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母的愛

我沒有因爲她的“自私”生氣,只是覺得她像個小精靈一樣,太有趣了。所以只是簡單地對她說,媽媽現在不想吃蘋果,寶寶想吃自己吃,先把那個大的吃了吧,把大蘋果遞到她手中。我不要孩子覺得難堪,也絕不讓她覺得自己自私,我不想在這件簡單的事上還要附加一個教育功能,我就憑本能那樣做了。事實證明,類似的“小自私”並不妨礙她長大以後富有同理心,與人爲善,也懂得關心父母。

你來信中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孩子的腦袋碰了你脖子,他故意碰你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你和孩子是不小心碰在一起的,你覺得誰的責任更大些呢?既然是雙方碰撞,爲什麼不是你安慰孩子,卻要孩子來安慰你?你不但不去關心孩子疼不疼,不去化解他的尷尬,還要假哭,你這時的表現真比孩子還“孩子”啊。

你企圖用假哭的方式讓孩子產生負疚感,讓孩子向母親表示安慰,言外之意是:碰撞是孩子單方面的責任,他要對你的痛苦負責。但孩子真心不認爲自己做錯了什麼,可貴的是他還沒學會違心地討好母親,且從他小小的經驗中也知道,這樣的碰撞不至於多疼,不至於讓一個成年人痛哭。他知道你在假裝,知道你過分矯情,知道你只是用這種方式“勒索”他的歉意,知道你的哭只是惡意試探,他爲此感到憤怒,也打心眼裏瞧不起這種行爲,所以不但不去撫摸你,還去打你,打一下不解氣,要打好幾下。這既解氣,也有些破罐破摔,表達了憤怒和沮喪的雙重情緒。

你說你對孩子感覺“心涼”,其實你應該感覺欣喜。你的孩子敢於表達自己,這非常可貴。這和你平時給孩子的關愛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你的孩子天性完好,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能真誠表達這種想法,比起那些小小年紀就學會討大人好的“乖”孩子,更加令人欣慰。我前面對你的批評,並不是對你作爲母親的整體狀態的否定,我完全肯定,你大部分做得非常好,否則孩子也不會這麼身心健康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敢於對父母說“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正是這些孩子,迫使父母們重新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改善自己。所以你要珍惜孩子對你的“不關心”,就像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告訴你哪塊兒可能有了疾病,需要趕快治療了。如何做父母,往往是孩子教給我們的。

請無條件地去愛孩子,心思簡單些,放下一切猜疑。如果你想把最好的魚肉給孩子吃,就給他好了,不要指望孩子會一邊吃,一邊孝順地讓爸爸媽媽也吃,甚至如果父母不吃,他也不捨得吃——那只是你的理想,或只是故事。但如果你也想吃,就一起吃,你作爲家長也有吃最好的魚肉的權利,如果孩子不讓你吃,你要心安理得、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你愛吃的東西媽媽和爸爸也愛吃,大家一起吃。表明態度即好,不要在這事上附加道德評判。

一般情況下,孩子比你想象得“大度”得多,只要沒有緊張感,孩子經常是願意分享的。

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母的愛,因爲孩子對你的愛,是由你對他的愛來決定的,你越是無條件地愛孩子,孩子越會愛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