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如何讓孩子走出自卑心理?

如何讓孩子走出自卑心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孩子走出自卑心理?
自信是面對生命各個不同階段的挑戰的重要因素,應該在很小的時候就使孩子建立自信。爲此,我們要表現出肯定和鼓勵,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如何制定限度。  “在沙灘上,他不同別的孩子玩。”“在游泳池,她只纏着我不放。”  “他老在吹牛。”“她很快就泄氣了。”“他說自己很無能,長得也不漂亮。”這些說法都使人感到孩子缺乏自信,但事實上卻是各自不同。  “缺乏自信的孩子沒有標準的畫像。”心理治療專家希高先生肯定地說。然而,到了學期結束時,託兒所、小學的老師直接告訴我們,你的孩子不太自信時,我們就像聽到了噩耗一樣,六神無主。“我當時嚇呆了,”32歲的媽媽斯勒維解釋說,“我感到3歲半的女兒一生都要爲使人接受自己和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而努力,她會遇到我所遇到的困難。”應該承認,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爲“鬥士”,從上幼兒園時起,甚至之前,就準備好去征服世界。  這就是爲什麼,當我們聽到我們的孩子在孩子中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會驚慌失措的原因。  自信,究竟是什麼意思?自信是同自我評價和自愛緊密相連的。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平衡和從容的關鍵,將會使孩子順利地面對和跨越人生的各個階段。這就是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和糾正可能發生偏差的重要性所在。  自信家庭的故事  在這個領域,專家們一致認爲:在孩子早期建立自身的價值觀——愛的能力和對生活的信心極爲重要。  希高先生補充道:“家長和教育者對孩子的看法至關重要。要做出堅定的保護者的姿態,因爲這會使孩子得到安慰。對孩子肯定的、和善的目光是十分重要的。這個年齡的孩子,當感到被輕視,被人嘲笑或者被人羞辱時,會深深地感到自卑。”  顯而易見,人們不是天生就害羞或受到壓抑的,而是後天形成的。“當孩子一出生,他周圍的父母就爲他準備好了‘場地’。”臨牀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家裏貢先生認爲。換句話說,一個不是期待中的孩子誕生後,其父母會屈服於艱難的命運,那麼,這個孩子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這種自卑的感覺是可以改變的,尤其是如果父母對自己自信。  因爲,儘管自信不是刻印在我們的基因上的,但是自信是可以往下傳的。我們給孩子傳遞的自信大多取決於父母給我們的價值觀。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成人非常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戰勝生活中的挑戰的能力,他最好能夠意識到,在必要的時候,找一下專家(心理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免將其傳給後代。  如何建立自信?希高先生明確指出:“在這方面,沒有教育科目,也沒有治療方法,而是人在對世界的不斷認識中,在同自己的關係、同社會的關係和同別人的關係逐漸進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一步一步地,“嬰兒在大人的陪伴下,在自己的身體以及和他人的關係上有了安全感,然後,結合自己的身份,在自己同別的孩子比較和同周圍的大人比較中形成對自己的認識。他逐漸感到自己的能力並體驗了成功的概念。”李榮解釋道。在這方面,我們能幫助他嗎?  語言和撫摸可以使他得到安慰  有什麼比撫摸更有效的、更溫柔地讓孩子感到安全,感到放心的呢?抱起他,輕搖他,親吻他,使嬰兒感到他所處的位置。他同我們一樣,需要被人理解!慢慢地,父母們懂得了他的哭聲的含義:他餓了?要讓人陪?他困了?“如果嬰兒發現他的要求被正確地理解,他就會相信自己的感受能力,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如何向周圍的人表達。”李榮繼續解釋說,“這樣,他就會保留這種讓別人理解的能力。”  然而,如果我們不能馬上明白他哭聲的含義,也不必自責。沒有一個母親是本能地知道哭聲的含義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承認自己不知道,要提出假設,問孩子這樣的問題:你今天怎麼不好了?你累了?你不想吃飯?可能長出一個牙來?……”李榮說。用這種方法,我們從嬰兒的角度上爲他找出不同理由,告訴他,我們在試圖聽懂他的哭聲,而又不是替他作決定。  在我們的行動中加上語言,再加上我們的情感,同樣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他的能力。心理學家提醒道:“不是成爲孩子通常的翻譯”,而是用行動、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幫助他知道他是誰。這種陪伴可以幫助孩子,無論是在他發脾氣時,因分離而擔心時,還是他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感情時,都能感到自己被接受。  表揚使他進步  幾個月下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自立。如何做?首先讓他自信。當然不是放手讓他幹他喜歡的所有的事,美其名曰“幹中學”!事實上,父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他的經驗很重要,但是有些事情是很危險的。“向孩子說明哪些是他那個年齡段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以避免引起孩子的恐懼,使他失去了以後嘗試的興趣。”李榮強調說。相反,有些父母過分地保護孩子,妨礙了孩子評估他的能力和嘗試個人成功。“某些孩子,到3~4歲時,如果沒有樣子,或大人不握着他的手,還不能畫畫!畫畫沒有危險,但是這些孩子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因爲他們沒有自己當主人的經驗,沒有嘗試過獨自一人也能完成的事。”心理治療師解釋道。鼓勵他。犯錯不是失敗,更不是缺點。如果他發火,泄氣,簡單地鼓勵他:“以後再做。”  所有的教育都在微妙的平衡中: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嚴厲,也不能太不嚴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父母鼓勵和強調孩子的成功會使他每次都多做一點。  但是令父母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表揚他們,而又不使他們感到自高自大?當然不能濫用表揚和什麼都表揚。對他取得的成績恰如其分地誇獎,同時也要指出可以改進的地方。他肯定不會成爲狂妄自大的人,相反,他會懂得,在他身上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他會記住;但失敗了一次,並不意味着將來永遠的失敗。  直視別人的目光是建立自信的過程  孩子長大了,接觸的圈子擴大了。他慢慢地要學會加入一個團體和直視別人的目光,直視她所接觸的大人或小孩的目光。我的孩子拒絕同別的孩子玩,儘管我鼓勵他。要知道,孩子2歲時,有時會稍晚一點,正是高興別人陪伴的時候,他會主動地接過大人遞給他的球或玩具,但是他不會參加別的小朋友的遊戲。因此不要驚慌。  但這也不是說沒必要鼓勵他同別的小朋友玩。要特別注意那些好像害怕其他小朋友的孩子,或相反,經常採取進攻態度的孩子。“越是高質量的社會接觸,孩子就越有機會感到自己受到重視,就越會從別人的眼中看到對自己的評價。這將幫助他形成自己的個性。”李榮解釋道。這時,自信就真的成型了?肯定不是,認爲一切都在6歲之前成型是錯誤的。  希高博士總結道:“自信將在人生中遇到的事和人中,在成功和失敗中繼續建立和經受考驗。然而,儘管一切還沒有開始,但自信是在人的孩提時期奠基的。”  我們的孩子不願走路、不想玩、怕人、經常哭,或總是感到不自在、好動、愛吵、尤其是挨說時……如果這些行爲重複出現,而且妨礙孩子的掌握知識或發育,就有必要同孩子一起去看心理醫生了。“孩子越小就越好糾正。”李榮大夫提醒道。  《Enfant》: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什麼表現?  威利·帕斯尼:缺乏自信的孩子通常比較害羞,拒絕參加集體活動,害怕受到攻擊,因爲他感到自己不會使用建設性的方法。在心理門診中,我也看到一些非常“自大”的孩子,對別人不感興趣,什麼東西都要佔,隨時需要證明點東西……這樣的孩子,總是需要吸引別人的注意,同樣也是缺乏自信。  《Enfant》:缺乏自信的原因是什麼?  威利·帕斯尼:通常要到家庭中去尋找原因。受壓抑的、焦慮的母親,缺少父愛,有一個出色的姐姐或哥哥,大家寄予深厚的希望等等;生理的不同,如戴眼鏡、穿過時的衣服等等,同樣可能成爲缺乏自信的原因。孩子是很隨大流的。  《Enfant》:你的意思是說,當4~5歲的孩子要價格非常高的衣服時,我們要滿足他?  威利·帕斯尼:不要讓步,但是要討價還價。不要經常地拒絕他要同別的小朋友穿的一樣的名牌衣服的要求,尤其是他已經缺乏自信了。  《Enfant》:在建立孩子自信中,父母起什麼樣的作用?  威利·帕斯尼:孩子只向成年人提出三個要求:被激勵、被承認和在他身邊有一個氛圍。這就是說,小孩需要擁抱、呵護,被熱情的氣氛纏繞。他要成爲注意力的中心,他要證明有些規定是不能違反的。因此,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僅僅因爲他們是孩子的參照物,他們還要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且,儘管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爲孩子產生和建立自愛起着作用。因此,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應該充滿了語言或非語言的肯定的、積極的信息。  《Enfant》:比如說?  威利·帕斯尼:也許你的孩子學習並不用心,但是他跑得很快,不要老對他嘮叨,說他一生都不會成功。而是要對他說,他將來會成爲田徑運動員。讓孩子在家中有自己真正的位置也很重要,如果他還沒有自己的房間,但有一個自己的抽屜,放他自己的東西,也很重要。在心理上,不應該因爲他小,就不問他的意見。跟他講家中發生的大事。孩子經常會受變化的影響。這些變化是可以慢慢進行的,是可以準備的。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集體活動或體育活動會幫助他建立自信。  在孩子的成長期,他需要被肯定的信號所圍繞:微笑、鼓勵的手勢和語言。這些有用的小句子本身並不是靈丹妙藥,孩子最敏感的是我們的真誠。  從懷孕--出生  許多研究表明,胎兒在子宮中聽到和分辨爸爸和媽媽的聲音。因此要經常對他說:“我很高興有你,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從出生--6個月  一出生,嬰兒應該學會新的“依戀”,而父母們正試圖滿足他的要求:“我很高興,你在這裏。”“我愛你,我願意照看你。”  從6個月--18個月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開始學走路,納入世界,並想讓別人知道他的願望“你可以去探險了,我保護你。”“我喜歡你積極主動,我也喜歡你安靜。”  從18個月--3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懂得規矩和談判的底線。這是瘋狂說“不”的階段。你可以對他說:“我希望你能想一想。”“你能表達你的憤怒,這我接受。但我不能允許你打人。”“你可以反抗我,但我仍舊愛你。”  從3歲~6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身體和發現世界。以下的信息是非常有用的:“你有權利探險。”“你有權利學習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