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果人生一定要犯錯,請在童年盡情犯

如果人生一定要犯錯,請在童年盡情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一遍一遍去嘗試的話,他們便學不到任何東西。“哇!她有踢足球的天賦!”“他就是一個數學天才。”“你看到她拉小提琴拉的有多好嗎?她才5歲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曾對那些在運動、學習、音樂或者其它領域上有與生俱來的才能的人敬畏不已。其實,我曾以爲只要擁有天賦,不需做出

請不要誤會我——我媽媽曾用那句衆所周知的話來勸我:如果你開始沒有成功,那麼你要努力,再努力,一遍一遍地繼續嘗試。

如果人生一定要犯錯,請在童年盡情犯

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成功之路並不包括不斷嘗試錯誤。我當時是多麼愚昧。我不斷地嘗試新事物,然後當我不能很好的完成的話,就立即放棄。我當時並沒有學習到什麼,直到後來我才知道,犯錯不僅可以幫助學習,而且它還是通向成功的巨大轉機。

下面是三種既有說服力又可行的策略,幫助提高孩子對犯錯與成功的看法。

(一)重新教會孩子如何看待錯誤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犯錯意味着“做錯”,這種觀點使孩子面臨着困難的挑戰。著名的心理動機研究家卡羅爾·德威克揭露:堅信智力、性格、創造力是天生的,而且不可改變的“固定思維”派,會因爲逃避挑戰而抑制自身的潛能。相反的,那些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經過後天努力而改變的,是“成長思維派”。

對於孩子們來說,犯錯可以離成功更近一步。德威克的研究表明,相比較“固定思維派”,堅信後天才能的孩子會接受更多的挑戰,能夠更快的從挫折中站起來,並從學習中不斷成長。

慶幸的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例如,有一種方法是可以簡單的把大腦當做肌肉一樣去鍛鍊,給孩子空間,讓他可以自由的解決問題,而且不會害怕因爲犯錯而感到羞愧或受到懲罰。

(二)改變你對孩子犯錯時的態度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學會去隱瞞錯誤,儘可能的遠離失敗。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思想的改變,這種思想慢慢的不被接受。作爲父母,我們有能力打破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

如果一個孩子因爲不小心打破了客廳的盆栽,考試拿了低分,或者是剪壞了東西而感到害怕,那其實我們就是在培養害怕犯錯的習慣。

但我並不是提倡孩子做事不顧後果,我建議作爲父母或教育者,我們應反思自己對孩子犯錯時的態度。大多數時候,年幼的孩子犯錯相對來說是無害處的,犯錯有助於孩子們學習。

犯錯是“嘗試”中的一部分,也是“練習”中的一部分,我們要時常鼓勵孩子去做這兩件事。只有在孩子犯錯時保持冷靜的態度,我們才能鼓勵孩子,而且只有不斷的實踐,我們才能堅持下去。

(三)幫助孩子停止消極的自我暗示

“爲什麼我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我怎麼這麼笨!真希望我能聰明一點。”

在犯錯之後進行自我批判是非常普遍的行爲,但這種行爲並不健康,應該教會孩子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研究表明,自我同情比自我批判更助於我們達到目標。

自我同情研究先鋒克里斯丁內夫博士說,有三種對自我同情本質的普遍誤解:

第一,自我同情並不是自憐。自憐的人在犯錯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它忽視了一個事實,很多人犯過同樣的錯誤,它更加長按發生了什麼,而不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且它強調的是從分享經驗中獲得靈感

第二,自我同情不是自我放縱。教孩子自我放縱並不意味着溺愛或者教他們溺愛自己。對孩子明確指出,真正的自我同情必須要爲自己的未來成長和成功而努力。自我放縱者基本上只滿足於短暫的快樂,因此,他們通常並沒有什麼同情心。

第三,自我同情不是自尊。我們評估傑出和獨特的人時,需要相信自己是一般水平之上。而自尊是需要以自己分析來決定自我價值。相反,自我同情不需要評價,你做得已經足夠好了。

我們必須教會孩子坦白的學會自我同情,練習自我同情要讓孩子去觀察,去認知,去學習他們的錯誤,而且也不用考慮外界的情況和技術水平。犯錯對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能夠教會孩子把犯錯視爲機遇,學會寬容自己的錯誤,多多練習自我同情,我們就賦予了他們強有力的禮物。他們必然會追尋更多的成功以及真誠的爲這個世界做出奉獻,使之更加美好溫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