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教育孩子,從家庭成員意見一致開始!

教育孩子,從家庭成員意見一致開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小的時候懵懂無知,言語、舉動都是模仿學習父母的,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認爲父母無所不能,近乎於“言聽計從”。所以家庭成員意見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孩子,家庭成員意見一致的重要性

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感嘆過孩子教育很難。其實,最難的是家長如何做好自己。祁祁老師創建這個平臺,引導幫助大家來破解這個難題,就是通過大家的探討、交流和分享汲取寶貴的經驗或失誤的教訓,達到取長補短,改過自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爲我的教育無方,沒有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故而常常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差距何在?原因何在?今天就分享我關於家庭成員之間保持意見一致的重要性的一些思考認識!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成員之間怎樣才能意見一致?家長、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父母,首先必須通過學習謀求正確的、合理的、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理念和方法,是正確前提下的一致,而不是盲目地一致。

一、家長學習的重要性

常言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家長也不是生來就會當家長。爲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補上這一課,認認真真地學習教育孩子的學問。

教育孩子的理論方法很多,有些相似,有些差異較大。可謂各有道理、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大的類別看,有近年來興起的傳統文化教育、引入的西式思想教育以及如我所實施的這種“不土不洋”的教育。性質看,有要求嚴格的教育,有寬泛自由的教育,當然也有寬嚴適度的教育。另如勞動吃苦的教育、窮養富養的教育、挫折性教育、感恩教育、因果教育等等。微課及分享中就見到過不少,聆聽和品讀均有見地,有些既有系統理論、也有具體方法、更有成功範例,學習之,很有啓發和收穫。

我雖然不算好學之人,但因爲教育孩子的彷徨,留心過別人是怎樣教孩子的,也看到過不少類似的文章。但拿來針對自己的孩子時,覺得很多方法依然不能很好對接,不能順利實施,問題究竟在哪呢?

我之淺見,問題可能出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家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常言道:“世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認識自己的錯誤,二是改正自己的錯誤。”也就是說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究竟怎麼樣?自己的期望值是否過高?要求是否合理?自己的言談舉止是否規範、品行是否端正、說話算不算數等,也就是說是否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古語言:“父爲子綱。”這裏的“綱”,意思是榜樣,也就是說父母要成爲子女的榜樣。其二,不能正確認識孩子。《大學》有云:“人莫知其子之惡”,“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也就是說人們對自己的孩子有所偏愛,普遍認爲自己的孩子“很乖”,不容易發現其“毛病”。孩子是一天一天長大的,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氣都是慢慢形成的,做爲家長往往對自己孩子的“不乖”行爲會習以爲常、視而不見。這點在琴兒老師的61講微課關於《點燃孩子希望的燈盞》中談到過,講的非常好。琴兒老師是教育孩子的成功者,着重灌輸的是正能量,我卻問題多多,這裏側重於問題分析。其三,不知道怎樣教孩子。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可惜現在的社會,絕大多數家庭沒有了家規、家訓、家法,沒有家規也就失去了指教原則和方向。有些比較傳統的家庭,靠老人一輩輩用語言傳承了點家規,但往往不被年輕一代所重視、所接受,認爲是老傳統、老封建,過時了、失效了。現實生活中,凡是孩子出現這樣那樣問題的,根子還在家教。其四,不知道怎樣纔算愛孩子。個別家長可能和我一樣,隨着個人的習氣來要求、引導、教育孩子。突然發現出了問題,才反思到原來是方法錯了、要求過了,或是方向偏了、甚至於反了。再要回到原點談何容易!不但枉費了家長心機,且耽誤了孩子的寶貴年華。不少人分不清真愛與溺愛的區別界限,對真假、是非、善惡的標準吃不準。我們誰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吧,曾經認爲重要的事情,現在看來其實並不重要,不重要的反而是重要的。也如現在認爲正確的觀點,5年後或10年後回頭看,不見得就正確。其五,家庭成員之間意見不一。因爲家長們普遍沒有接受過“家長教育,”就連簡單地培訓都沒用過,父母之間因爲年齡、文化差異,小時候的生活環境、條件、習慣的不同,成年後職業、工作環境以及交往人羣的影響,各自都形成了一些自己固有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教育孩子的“教育觀”。在指教孩子時往往各持己見,或強化肯定自己,弱化否定對方。常常因爲教育孩子意見分歧而鬧矛盾,沒有能形成一致性意見。家長的意見不一致,孩子就沒有了主心骨,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教育孩子,從家庭成員意見一致開始!

二、家長意見一致的重要性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親對孩子的要求必須跟母親對他的要求保持一致。”

孩子小的時候懵懂無知,言語、舉動都是模仿學習父母的,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認爲父母無所不能,近乎於“言聽計從”。所以說,父母教什麼就學什麼,教的好就學的好,我們不能否認,小孩子是否有禮貌與家長的素養密切相關。隨着孩子的長大,就有了自己的辨識能力、是非觀念,起初孩子的判斷依據就看父母的態度。也會有說謊、偷懶、自私、頑皮、傲慢、甚至於小偷小摸等行爲,就看父母如何及早發現和怎樣糾正了。

我的切身感受,孩子小的時候,兩口子的意見基本統一,關心的主要是吃、穿、睡、玩,在意的也就是孩子身體好、玩的開心。這階段主要是她媽操心,我確實沒有太關心,所以意見是統一的。但隨着孩子的長大,關心的方面增多,意見分歧開始凸顯。如,老婆的主要觀點是讓孩子高興,主張表揚鼓勵,“看大不看小,”有討孩子喜歡之嫌;而我的觀點主要是批評限制,“小中見大”、有“安好心不給好臉”之想。因爲這些觀點不一,導致涉及到孩子的“大凡小事”,一個肯定,另一個否定;一個表揚,另一個批評。加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其他親人的觀點,也是不完全一致,如重做人?重成績?老實究竟好不好?校外補課需要不需要?家務活該幹不該幹?零花錢的多與少?等等意見的不統一,確實讓孩子“六神無主”,也讓我苦惱不已。比如說,女兒都上高中了,我曾讓學習《三字經》、《弟子規》,最好能背誦下來,也算是補補課、打點做人的基礎,孩子本來就不情願學,認爲自己都上高中了,還看過去小學生的課本,不合時宜。加之她媽還背過我給孩子說,“別聽你爸的,學那些沒有用。”孩子到現在都沒有認認真真地看過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意見的分歧,有些是原則性的,區別是明顯的,我們容易發覺;而有些包含在生活細節中,有意無意地意見不一,而自己卻渾然不覺,對其後果更未考慮。例如:孩子得到父親的寵愛比較多,孩子要吃糖,母親不同意,當父親的會在老婆不在家時偷偷給孩子糖吃,並叮囑不能告訴他媽。這就是父親無意識的培養了孩子編謊話和陽奉陰違的不良習慣。再例如:夫妻之間可能因爲別的事情互不搭理,這時,父親對孩子要求嚴格,而母親可能會爲了討好孩子,故意袒護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說:“你爸爸不關心你,不要理他”。如此討好絕對不是爲孩子好,這也體現了教育的不一致性。

家長意見的不一致,將可能導致以下幾方面問題:其一,當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要求不同,態度不一樣時,按照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就會在父母面前有選擇的表現自己,導致孩子形成兩面性和盲目傾向性。其二,孩子將失去一個可以認同的行爲標準,這種對行爲標準認識的混亂,容易導致孩子進入社會後無所適從,造成與他人交往的困難,漠視社會行爲準則。其三,影響到親情關係,因爲孩子總會情緒性地認爲“誰反對他就是不愛他。” 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其四,削弱了父母的教育權威,也就是影響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父母失去了威嚴,孩子就缺少了恭敬,就不那麼聽話了。自然也就降低了家教的效果。其五,容易養成孩子任性、不講理的惡習。孩子感到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對他最合理的要求,只要是與自己想法相悖,在他看來也會是強制,就是對他自由的踐踏,慾望的限制,就會產生抱怨心態,失衡心態,容易養成不講理的惡習。

三、怎樣保持意見的一致

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要“修身”、“改過,”必須“異中求同”,建立家教統一戰線,共樹家長權威。在面對意見分歧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成員間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共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教育好我們的孩子。還必須認識到,我們解決分歧的方法會被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念、價值取向,將影響他長大後的性格形成及家庭生活。

怎麼才能保持意見的一致呢?其一,要有家庭規矩。俗話講:“不成規矩,難成方圓。”雖然我們不能像古聖先賢那樣創建能使家道經久不衰的家規家訓,但我們也應該效法古人,有基本的家庭規範,起碼可以與孩子“約法三章,”比如說——不能挑食、不能說髒話、不能沒大小,力所能及的活要自己幹,對自己的言行要負責等等。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做人有做人的規矩,家庭有家庭的規範。”當然,父母應該模範執行規矩,給孩子做出榜樣。其二、觀念必須一致。家庭成員的教育觀、教育措施要一致。只有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有統一的認識和要求,互相積極配合,孩子才能認同,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有意見分歧,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而應該剋制自己,理解支持對方,共同說服教育孩子。事後私下裏溝通交流,闡明自己觀點,指出對方過激之處,以形成一致意見。其三、要求前後一致。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保持前後一致,不能朝令夕改,前後矛盾。如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今天要求孩子“要誠實”,明天告訴孩子“老實人盡吃虧”。父母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看的長遠一些,只要是真正愛孩子,真心誠意爲了孩子,不管孩子當時多麼不高興,哪怕哭一鼻子,也不能失去了標準,降低了要求。當時的批評、限制和要求,相信孩子最終會明白、會理解,並且長大後會感恩的。其四、保持家教與學校教育之間的一致性。家長應經常主動與學校特別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師聯繫,瞭解學校的要求和孩子的情況,如作息時間、收費情況、作業多少、孩子在校表現、學習態度、考試成績等等,如此才能正確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也才能與老師形成一致性意見。家長也要理解、尊重和信任老師,坦誠地面對自己孩子的優缺點,誠懇接受老師的意見建議,並且應該在孩子面前儘量讚歎學校和老師,如果聽到孩子有埋怨、取笑老師的話,就要及時指出和糾正。老師有指教孩子孝順雙親的責任,父母有指教孩子尊敬老師的義務。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精進。

但願,我們能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修正自己,在家教問題上能夠不斷地溝通,不斷地協調,用真誠的、寬容的、積極的方法來解決分歧,朝着正確的、一致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更幸福地成長。

簡單一句話說就是:家長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修正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