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騎鯨之旅》:共讀失誤(三)

《騎鯨之旅》:共讀失誤(三)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少共讀失誤的狀況。那麼家長應該注意購書計劃如何避免失敗呢?下面作者請注意以下的幾個注意事項。

《騎鯨之旅》:共讀失誤(三)

  家長購書計劃如何避免失敗

如果你現在再問我。我會列出以下幾點:

1.上文說的購書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它起碼保證你60%以上的成功率。

2.儘量避免買套書或繪本作家作品集。有些套書和作家作品集真的非常棒,比如“海豚繪本花園”系列、李歐·李奧尼作品集等。合併購買通常也會便宜一些(但非常少,頂多幾塊錢)。但你必須承擔一個風險,即套書或作品集通常針對的年齡跨度非常大。除非你家有充分的空間囤書,否則還是先量體裁衣的好。

3.壓制自己的攀比心。孩子的天賦不同,面對的家庭環境和所經歷的世界也決然不同。那種“各位媽媽都說這本書好,所以我的孩子應該讀懂”的想法通常只會給自己和孩子帶來痛苦。米尼長在海邊,他非常喜歡和大海有關的書:《哈利海邊歷險記》《玩具船去航行》。他熟悉書中描繪的炎夏沙灘、波浪、岩石的罅隙和各種各樣的船。但是,描述苦寒雪地的《月下看貓頭鷹》《白雪晶晶》,那樣的靜謐、那樣恢弘的大自然、那樣阻隔且親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連一頁都看不懂。這些書,只能作爲世界其他部分的存在,像時間膠囊一樣等待它的未來。所以,相信我,所有孩子能理解的書,都有賴於他所在天地與命運的教化。而所有孩子不懂的書:它們和錢已毫無瓜葛,只和時間達成契約關係。

4.最最重要的一點。依然是我喋喋不休地想說的,在親子共讀中,“失敗”遠比“我孩子讀了多少書”榮耀千倍。因爲這代表你對他天性、理解力的尊重,代表你們已經開始劃分溝通時的邊界,代表着你愛他,遠勝於愛“親子共讀”這個舉動本身。

我想講一個自己的故事作爲本篇收尾。

從米尼二十個月大開始,我們要求他每天必須刷兩次牙,夜裏睡覺前要漱口。平時還好,夜晚要打斷親子共讀,從牀上站起來去漱口,總要和他進行一番搏鬥!

“不要,不要!”他憤怒地說,因爲我們打斷他喜歡做的事,他簡直氣壞了。

家人想出妥協的辦法,是把杯子端到牀邊,他只要從一個杯子裏喝水,再吐到另一個杯子裏——這麼簡單就行了。

可這依然遭到他的頑強抵抗。對孩子來說,在他們最專注的時候,一點點打擾都會被視爲闖入神殿般的大不敬,無法容忍。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採取一個“狡猾”的辦法,每晚漱口前,都“恰好”讀到《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以及《小熊不刷牙》這兩本有關牙齒清潔的書。

“如果不想見牙醫,你要記得——刷牙漱口哦!”說完這話,“恰好”一個口杯出現了,他下意識地漱口,一切完美銜接。

“慶幸有親子共讀呀!”我這樣沾沾自喜了很長一段時間。

可是,大概一個月後,我對山魯佐德這類“每要做一件孩子不願意的事就要編一個故事”的角色深惡痛絕。現在我做的,僅僅是把書一拋,然後說:“哇,讀累了,我要去刷牙了。好好玩呀!”然後自顧自跑出去,大聲喧譁着倒漱口水,擠牙膏。米尼每每聽得心癢,就會跟着跑出來,像一起玩過家家一樣拿起爲他準備好的漱口水和牙具,跟我頭碰頭地擠在盥洗間,用力刷他的小乳牙們。

我的孩子,不管讀多少書,絕對不是爲了讀書而活着,也不會只靠讀書去經歷萬物。“拿起權威書本就喋喋不休教育孩子該幹什麼”,這樣的母親角色——求我我也不幹。拿着書本就坐而論道“什麼對你好”,也許一時有用,卻高高在上,充滿距離與冰冷。

很遺憾,但確是現實。

任何不能鼓舞你和孩子手拉手,大聲歡呼着,共同衝向世界和人生的書,無論多麼權威、多麼美,都是最危險且無力的失——敗——之——書。

不是“太少”而是“過多”

寫“騎鯨之旅”的繪本筆記後,經常有爸爸媽媽問我,我孩子八個月(一歲、十八個月)了,有什麼非讀不可的書?按我一路走來的淺薄經驗,我覺得在親子共讀最早期的繪本選擇上,大家可以更輕鬆些。就好像孩子學說話是從單詞開始一樣,最早期的繪本,要和寶寶們交流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小熊寶寶繪本》),最基本的情感(《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最基本的動作(《蹦!》)。就像俄羅斯方塊剛開始時稀稀疏疏下落的五顏六色的方磚,也許寶寶們時而喜歡時而不喜歡,也許無用,但總不會出大問題。

但是,當“磚塊”形成壁壘,單詞組成表達實義的句子,親子共讀進入“必須給予經驗”的階段,就需要非常謹慎。

繪本——不,可以說,哪怕語句最繁複的書本都有太多留白。當親子共讀進入“有情節的故事”的階段,對父母來說,這個添磚加瓦的過程更映射和突顯着你的內心。我經常分不清,什麼時候該懸崖勒馬地閉嘴,讓孩子自己領悟;什麼時候該推進一把,讓我們的旅行更深入幻想王國;什麼時候該屏蔽自我經驗,不給他們的自由設限;什麼時候該呼喚自己所有的人生洞見,向他們敞開胸懷:“即使我經歷了那麼多歲月,卻仍然和你站在一起,對世界滿懷愛意。”

回到繪本本身,在共讀中,很多時候父母讀給孩子的,不是“太少”了,而是“過多”了。我們是揹負着過多道德和經驗,揹負着過多以往受到的欺騙、生活留下的怨言在讀書。我曾經看到有人在繪本《媽媽的紅沙發》的購買記錄下留言,說:“這個沙發的顏色太俗豔了!而且媽媽畫得也不像正經女人。”還有人指責《野獸出沒的地方》:“孩子生氣時還引導他做野獸,這種書太可怕了。”這樣留言的人,我幾乎能想見他們一面共讀,一面對孩子耳提面命,諄諄教誨,講述做人的道理,對繪本,進而對家庭、對社會義憤填膺的樣子。當你抱着這樣的偏見和情緒時,請馬上暫停親子共讀,放你的孩子耳根清淨地堆積木去吧。

我認爲,親子共讀需要把道德評判降到最低。真正自然開闊的心靈不需要是非好壞的羈絆。從這個角度上說,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小豬和狼”系列是那麼可貴,它們打破了“狼和恐龍是兇殘、恐怖的”這樣的童話形象。孩子需要意識到,萬物的靈魂都有善的一面,生活是詼諧的,愛會在所有地方取勝——而不僅僅只在好人的心裏獲得成功。

因此,在米尼快滿兩歲,全面進入“情節故事”閱讀的這段時期,我儘量剔除道德批評的故事,對一些對人生下判斷的書也保持警惕。

比如安東尼·布朗的知名繪本《看看我有什麼》。

《看看我有什麼》描述了一個“什麼玩具都有”的孩子傑米和一個“只是插着口袋閒逛”的孩子山姆的故事。傑米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山姆炫耀他的玩具:自行車、棒棒糖、足球、猩猩玩具裝、海盜服……但這些玩具卻給傑米本人帶來了撞傷、肚子疼、被管理員斥責、被狗追、被海盜毆打的厄運。一無所有的山姆卻一路暢通地進行自己的閒逛。

我一直沒想好要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時候跟米尼讀這本“仇富”的繪本。我擔心這本書形成兩個很危險的陷阱。沒有玩具的孩子會認同“佔有許多玩具的人最終會倒黴”這個結論,如果孩子在他們的經驗和現實中沒有找到類似的有力的支撐,可能會認爲這本書“撒謊”;而另一方面,有許多玩具卻又敏感的孩子可能因爲這本書描寫的情節而揹負上許多顧慮,因此不能享受到玩具帶來的全部樂趣。

總之,這是一本讓我覺得困難重重的書。可我又經常反問自己,這些預設的困難究竟是來源於書本,還是我的內心。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樣的寓言,我們成年人時而滿懷期待,時而滿心畏懼。對兩歲的、充滿超現實經驗的孩子來說,這句話僅僅是偶發的、令人發笑的一段旅行,一個埋伏的可能性,一個無常,如此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說,《看看我有什麼》的處理方式遠遜於大衛·香農的《鴨子騎車記》。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